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能力验证(ProficiencyTesting)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判定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能力的活动,也是认可机构加入和维持国际相互承认协议(MRA)的必要条件之一。测量工具对塑料拉伸屈服强度的结果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使用两种精度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拉伸屈服强度的结果又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4.
5.
探讨了金属材料屈服强度测量中几种异常情形,诸如试样滑动、测 Rp0.2时引伸计失效、位移法测 Rp0.2时平行长度选取不当等情况。描述了异常情形下试验曲线的特征,分析了产生原因和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预防措施。在日常工作中不要盲信试验机自动得出的测量结果,每次试验后应核查试验曲线是否正常,核查屈服点在试验曲线上的选点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LF6板材在中温压延程中的显微组织变化,确认该工序是影响LF6板材退火后屈服强度低的关键。用热轧板中间退火冷轧工艺代替中温压延,可大大提高LF6板材退火后的屈服强度;对中温压延生产的LF6板材采取快速退火的办法,也可少量地提高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7.
一般来讲铝合金材料的屈服强度是指拉伸状态下的屈服强度,但在实际工况下很多时候铝合金主承受压应力,相比拉伸状态,压缩时材料的塑性更强,屈服强度更低,此时若以拉伸状态下屈服强度作为选材依据则存在一定风险。主要通过对3A21铝合金进行平面度测量、压缩试验,探索3A21铝合金材料在压缩状态下获取近似屈服强度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LF6M板材(3毫米厚)的屈服强度,本文就退火升温速度和退火冷却方式对LF6M板材屈服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图为解决该板材屈服强度偏低问题提供参考依据和可行途径.工业生产试验表明,当退火制度为320±5℃/40分时,若退火升温速度达到150℃/小时或以上时,基本可解决LF6M板材(3毫米厚)屈服强度偏低的问题,合金的耐蚀性亦不受影响;改变退火冷却方式达不到提高屈服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屈服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附加动量项和变步长的方法,对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进行了训练.利用训练后所得到的模型,对屈服强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计算表明,网络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和精确度,为屈服强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屈服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附加动量项和变步长的方法,对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进行了训练。利用训练后所得到的模型,对屈服强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计算表明,网络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和精确度,为屈服强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正火态X70管线钢的相续室温蠕变现象及其对随后变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屈服点上、下的数种应力水平下X70钢均存在室温蠕变现象, 且通常呈现为速率递减的α型蠕变.屈服点后的室温蠕变提高了随后的流变应力. 利用应变速率--应力曲线判断室温蠕变对随后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经历低于屈服强度的室温蠕变过程后, 应变速率突变点明显低于普通拉伸实验的比例极限;而在较高应力水平下的室温蠕变使随后的应变速率--应力曲线出现明显峰值.利用局部可动位错密度模型解释了室温蠕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14.
铝合金的高温强度值受到停放时间和温度的影响,本文阐述了一种考虑了停放时间这种因素来测定合金高温屈服应力和拉伸强度的方法,此方法以Larson-Miller时间和温度参数为依据,测定的数据是用工业用AlCu合金进行的。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研究温度、变形速率对TC4焊接件的力学性能影响,分别采用100~800℃下变形速率为0.001,0.1,1和10s-1的拉伸试验来表征焊接件的动态力学性能,并基于Johnson-Cook模型对相应变形速率下的屈服强度进行理论计算,而后比较了计算值和实验所测的数值,结果说明可以采用Johnson-Cook模型来表征焊接件的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提供了一种提高无缝钢管横向冲击韧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管坯冶炼和连铸、穿孔、连轧、热处理。目的是使石油套管的力学性能达到: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满足API Spec 5CT的标准要求,冲击韧性满足API Spec5 CT的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磁控溅射Cu膜屈服强度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辅助轰击共溅射设备,在Si基体的(111)晶面上制得了所需的铜膜。采用纳米压入实验,获得不同退火温度下Cu膜的弹性模量和硬度。再在纳米压入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退火温度下磁控溅射得到的Cu膜屈服强度。发现Cu膜的屈服强度远高于整体Cu材料的屈服强度,并且退火温度对薄膜的屈服强度影响很大。通过XRD测量发现其主要原因是退火改变了晶粒尺寸和多晶Cu膜的晶粒取向分布,而导致Cu膜屈服强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