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家庭、个人因素以及教师教学艺术等诸方面,分析查找导致小学生厌学的因素,使教师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的对厌学学生实施疏导教育,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帮助厌学学生把在学习上失去的兴趣重新找回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5)
目的调查山西大同大学学生焦虑心理与应付方式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健康学习成长。方法运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焦虑心理问卷"对18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焦虑水平得分2.29~2.40;应付方式得分从高到底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2未担任班委的大学生来自"自信不足"的焦虑显著高于班委人员;应付方式在"自责"、"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睡眠质量在各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但在应付方式上无显著差异。4学习成绩在各焦虑因子上差异显著;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应付方式上差异显著;在"幻想"、"退避"、"合理化"消极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1大学生焦虑程度适中,应付方式具有积极倾向性,同时在人格上体现出两面性、矛盾性。2睡眠质量良好者焦虑程度低,但对大学生形成积极应对方式无显著效应。3学习成绩在及格水平附近者焦虑程度较高,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也较少。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6)
在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生危机"是随之而来的典型词汇。~([1])为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前焦虑情况,帮助学生轻松应考,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其心理焦虑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从性别、专业类别、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居住地、民族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焦虑值普遍偏高。建议民族地区高校从源头解决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其营造良好内在环境的同时,不断创造有利外在环境,帮助学生应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5)
高职高专学生对学习大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厌学已成为高职院校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首先剖析大学生"厌学"现状,并从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因素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提出要消除大学生厌学现象,必须要狠抓高校学风建设;澄清认识,转变观念;转变教学观念,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走出人才的认识误区;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在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多方努力下逐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1)
本文以NH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阐释非理性消费与心理账户的概念及关系,分析了心理账户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6)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也经受着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如何更好地利用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忽视学生的思想需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对此,我们要从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增强思政工作者心理疏导的意识和能力;构建一体化的疏导支持环境;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疏导平台等方面来把心理疏导更好的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8)
目前,由于学习、就业等压力过大,一些大学生出现焦虑心理现象,具体表现有新生焦虑、应试焦虑、就业焦虑等。提出大学生应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积极融入集体和参加体育锻炼,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摆正就业心态,正确面对就业压力,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培养健康、开朗的性格,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克服焦虑心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就业是高校学生培养的"出口",体现了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融入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在新时代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缺少个人针对性和缺乏现实指导性。新时代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方式方法并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贯穿到教育全程,增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83-87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群体差异。方法运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580名浙江省中西部农村初中生开展调查。结果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感"、"焦虑感"和"情绪不稳定";贫困生在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心理不平衡等因子及心理症状总均分上都显著低于普通生;低保户家庭的贫困生的强迫因子、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低保户者;特殊家庭的贫困生的敌对因子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家庭者。结论农村初中生较严重的问题是学业压力感、焦虑、抑郁等,6.56%的学生的心理症状达到中等以上严重程度;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显著优于普通学生;低保户家庭贫困生的强迫、抑郁程度显著高于非低保户家庭者;特殊家庭的贫困生的敌对程度显著高于一般家庭者。  相似文献   

10.
冯玲  周广文 《建造师》2010,(10):242-243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及心理量表测量法,对400名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27.47%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在SCL-90各个因子上都明显地高于同龄人;其中男生的突出症状是强迫,女生的突出症状是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程度存在差异,表现在差异因子水平不同。通过合理膳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有显著的调节与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