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白瓷的产地特征,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对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3件白瓷进行元素组成分析,并与相关窑址出土瓷器标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三件白瓷应为元代景德镇生产的枢府瓷。  相似文献   

2.
以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出土青花瓷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青花瓷样品胎、釉的化学组成进行无损分析.结果表明,龙虎山大上清宫青花瓷胎中Al2O3含量均值为22.2%,明显高于景德镇周边瓷石原料,应为使用高岭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青花瓷釉采用了釉灰加釉果的配方,釉灰和釉果的使用比例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岳州窑马王墈遗址出土青瓷的胎釉组成和配方。结果表明,岳州窑马王墈出土青瓷瓷胎中Al_2O_3含量相对较高,与一般南方青瓷"高硅低铝"的组成特征略有差异,推测其原料配方可能是沉积粘土。瓷釉是以CaO为主要熔剂,釉料中可能掺入了一定量的木灰。从晋代到隋朝,青瓷的胎釉原料组成差异不大,可能使用了相同的原料配方。  相似文献   

4.
已知出土青瓷莲花尊,生产时间集中于南北朝至隋代。通过对不同地域出土青瓷莲花尊,在器形、贴塑纹饰、工艺技术方面进行比较,可以明确青瓷莲花尊应当是起源于南朝,南梁时期传入北朝。青瓷莲花尊作为专门明器使用,结合莲花尊生产工艺,与墓葬出土地点相近的窑口进行比较,发现青瓷莲花尊生产的具体窑址,以青瓷莲花尊流布区域对其地域性工艺特征演变与文化内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地调查考察和查阅相关考古文献资料,结合考古勘探出土瓷片、整器资料与相关研究结论,对富平银沟遗址瓷器标本与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瓷器进行比较,发现银沟遗址出土的青瓷、白瓷、青白瓷、酱褐瓷、黑瓷瓷片及残器与吕大临家族墓出土的瓷器,从形制、胎质、釉色、装饰工艺等具有明显相同或相似之处.综合研究后认为,吕氏家族墓出土瓷器相当...  相似文献   

6.
吴志红 《陶瓷研究》1999,14(3):52-54
青花瓷是明代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瓷,它在二百七十多年的明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瓷罐作为一种容器,最早见于商代原始瓷,江西吴城商代遗址出土的小口折肩罐为当时的典型器,到东周流行青瓷双朵罐,汉至唐代常见青瓷四系罐,宋代有直口筒形罐,至元代多见荷叶形盖罐,到明代的青花瓷罐基本上为圆鼓腹,矮圈足的型制,且几乎每代都有出土,它是当时瓷器生产的一种主要产品。从馆藏出土实物看,明青花瓷罐除嘉靖二十五年益庄王妃墓出的4件青花龙凤纹罐和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墓出的2件青花双龙瑞兽纹罐、2件青花龙纹罐外,基本上都是民窑器…  相似文献   

7.
(一) 湖南长沙铜官窑,在唐五代时期盛产釉下彩青瓷,款式多样,在唐窑中是少见的。其装饰艺术也有独特的成就,它不但丰富了唐代瓷器的装饰艺术,也为后世釉下彩青瓷的发展开了先河。铜官窑瓷在国内分布较广,今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和广西等省的古墓和古城遗址都有出土。出土数量多的是江苏省,又以扬州为最多。杨州在唐代是国际贸  相似文献   

8.
耀州窑是历经唐至元五个朝代,以青瓷著称的窑场,研究它历代不同地址出土的青瓷,有助于揭示它的烧造历史和工艺发展轨迹。利用白度仪测量所有样品的L*a*b*色度值,使用手持显微镜测量样本气泡大小并计算出方差,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法(EDXRF)测定耀州窑不同朝代青瓷胎和釉的化学组成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耀州窑青瓷属于典型的北方"高铝低硅"钙釉青瓷,各个朝代青瓷样本的胎釉特征相互之间基本上都具有继承性,西安市西大街出土的"唐代"青瓷片更符合五代青瓷特征。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是我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余姚河姆渡出土的刻纹陶与彩陶,至今已有七千年历史。从东汉至宋,浙江一直是我国瓷器生产中心。产品以质朴、挺健、造型美观驰名。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哥两窑都在浙江。但南宋覆灭,名窑被毁,到1949年解放时,停产已经数百年,只能生产少量粗碗大缸。解放后浙江陶瓷工业在一片废墟上复兴起来。1956年龙泉青瓷开始试产,1959年正式恢复弟窑青瓷。1961年又恢复有纹片的哥窑青瓷,逐步形成了现在龙泉瓷厂的规模。为了恢复官窑瓷器,1976年在杭州瓷厂建窑仿制,经过三年的努力,失传了七百年的月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上虞地区三处窑址出土的青瓷粉盒为分析对象,首先依据其出土地层及类型学特征,将其年代定于北宋中期,其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所占比例较高,而窑址中出土粉盒的成品率却很低,由此认为由于收益可观,当地民窑仍大量生产,从而得出当时女性对越窑青瓷粉盒的需求旺盛这一结论,同时结合墓葬出土实物及历史学研究成果认为当时的具体消费...  相似文献   

11.
罗俊 《陶瓷》2022,(3):32-36
自东汉越窑青瓷产生开始,中国瓷器的对外贸易就拉开序幕,至唐代形成规模,遍及亚非大陆.越窑青瓷的形制、纹样、色彩等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期,而瓷器则是古代中外交流中于海上贸易里最为畅销的商品.笔者将从中外交流的视野出发,围绕越窑出土青瓷铭文和日本博多遗址群、"南海I号...  相似文献   

12.
青瓷烧制文化奠基于两汉,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考古表明,龙泉窑青瓷在这一时段中已初露头角。对龙泉青瓷源头的探索,对龙泉窑古代青瓷烧制历史研究,已成为当前人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文章以考古事实为依据,就龙泉窑史前烧制遗址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龙泉窑区青瓷生产情况作简要探讨。文章对龙泉青瓷烧制历史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揭示杭州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的制釉技术特征和时代发展规律,本文对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标本的釉以及杭州当地草木灰、石灰石样品进行了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主次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表明:1)老虎洞窑宋代地层出土官窑青瓷釉料为三元配方,即南宋时期老虎洞窑官窑青瓷釉料是以高硅质原...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陶瓷》2006,16(4):35-35
随着丽阳民窑遗址挖掘的深入,其地下遗存极其丰富,已出土五代青瓷、宋代青白瓷等一大批弥足珍贵的器型,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对研究我国陶瓷发展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实行省级乃至国家级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5.
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明代青瓷EDXRF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EDXRF)对龙泉大窑枫洞岩出土的一批制作工整、纹样精细、釉色滋润、器形庞大的明代青瓷进行测试,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胎、釉化学成分入手,将测试结果与早前测试的北宋、南宋龙泉大窑青瓷以及南宋官窑青瓷瓷片的化学组成进行对比,发现从北宋到明代,龙泉青瓷釉中CaO含量显著下降,K2O+Na2O的含量逐渐增加。明代龙泉青瓷与南宋龙泉青瓷相比,CaO的含量平均下降了6.05%,碱金属氧化物总量平均上升1.51%。从胎体成分上看,龙泉大窑青瓷从南宋到明代制胎原料取用上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同时,探讨了釉色成因与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宜兴是中国青瓷发源地之一,烧造青瓷至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为当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宜兴青瓷以惟妙惟肖的造型和似冰似玉的釉色,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的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在陶瓷界,青瓷历来被认为不宜装饰。从出土的古青瓷器实物看,仅有一些简单的纹路和捏塑装饰。上世纪辉煌时期,青瓷装饰工艺大为进步,除采用传统的纹片、出筋外,还发展出了点彩、开光、浮雕、喷  相似文献   

17.
选取广西师范大学王城博物馆馆藏青瓷梅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质子X射线荧光手段对该样品的胎、釉部分进行了成分结构分析。结合馆藏梅瓶出土地点、器型特征、胎釉成分进行综合比对研究,确定馆藏青瓷梅瓶来自明朝时期的景德镇地区,为当地民窑生产的仿龙泉窑青瓷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从龙泉窑区云和出土的西晋青瓷虎子和水盂看,龙泉窑当时烧制技艺在一部分窑口已经达到与越窑、瓯窑相近的水平。只是在瓷釉上色泽偏深,造型上偶尔出现较为粗疏之处,但龙泉窑青瓷在西晋时期已经较为成熟。文章以龙泉窑西晋青瓷虎子和水盂,与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同类青瓷器物进行比较,阐述龙泉窑青瓷西晋时期的自身特点,对研究龙泉窑西晋青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乐平南窑是景德镇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制瓷遗迹,青瓷在其丰富的出土器物中占有较大比例,南窑青瓷的研究对于揭示景德镇早期制瓷业发展面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EDXRF对乐平南窑青瓷样品的胎、釉化学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兰田窑晚唐青瓷样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南窑青瓷与兰田窑晚唐青瓷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部分指标上兰田窑优于南窑,显示南窑同兰田窑在青瓷制造工艺上可能具有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利用色彩色差计对明代龙泉地区和景德镇地区出土龙泉青瓷样品表面釉色进行色彩识别,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所测样品色度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色彩识别统计分析模式中,不同地区出土龙泉青瓷呈不同区域分布。该分析模式方法弥补了肉眼分辨明代龙泉青瓷与仿龙泉青瓷釉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