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居住小区的规划中,只强调居住小区室外环境规划的物理指标,忽视居住环境的室外空间的交往行为,是造成人际关系淡薄的重要因素之一。居住小区的室外空间是居民经常出入、进行各种活动和使用公共设施的地方,居民间相互碰面机会较多,如果合理设计便于居民进行交往的室外空间场所,就可改善邻里关系。通过研究组成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要素,把交往行为和居民活动特征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居民交往创造良好的空间场所和环境气氛。  相似文献   

2.
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环境组成要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住小区的室外空间是居民经常出入、进行各种活动和使用公共设施的地方,居民间相互碰面机会较多.合理设计便于居民进行交往的室外空间场所,可以改善邻里关系.研究了组成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要素,把交往行为和居民活动特征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居民交往创造良好的空间场所和环境气氛.  相似文献   

3.
谢浩 《城乡建设》2011,(4):31-32,4,5
马丘比丘宣言指出:"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与住房设计必须反映这一现实"。居住区是人们长期聚居的生活空间,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和社区氛围来源于人与人的交往。在进行居住小区规划时,要把交往行为和居民活动特征作为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居民交往创造良好的空间场所和环境气氛。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9)
文章通过对居住小区的幼儿交往空间的调研发现问题,并研究幼儿的交往行为特征,来探讨城市居住小区幼儿室外交往空间设计途径并利用一些物质条件,采取必要的空间手段,为幼儿交往创造多样化的交往空间场所和交往环境气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居住小区交往空间为居民提供一个最适合交往活动的空间,是居民频繁使用的场所。它的塑造受居民行为模式的制约,同时与居民的心理需求,设计者,使用者也存在一定互动关系。文章通过对居住小区交往空间与行为模式的互动关系分析,提出使两者能够和谐发展的互动设计策略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居住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里交往是居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如果存在着便于居民进行交往的空间场所就可以改善邻里关系。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利用一些物质条件,采取必要的空间手段,可为居民交往创造多样化的交往空间场所和交往环境气氛。  相似文献   

7.
居住小区室外交往空间的场所心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外空间是居民交往的主要场所之一,符合居民场所心理的室外空间设计必将提高其利用率。文章论述了居民在室外空间中的三种心理感受,即中心恐惧感、前尊心理和后防意识,为室外空间设计提供了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混合居住模式被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是解决社会分层和缓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混合居住小区中,公共交往空间是实现和促进交往行为产生的重要场所,设计应当给予充分重视。本文将以混合居住小区——广渠门京城仁和小区公共交往空间为例,讨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混合居住模式下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以期对今后混合居住模式下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日常的居住环境中,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的组织必须综合的考虑居民日常的出行和活动的方便,让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可以有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一个具有认同感的交往场所,其构成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提供功能复合型空间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居民其公共活动空间是不同的,那么在城市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其不同的交往行为空间。比如说在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中需安放一些必要的运动设施,其  相似文献   

10.
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庆华 《山西建筑》2002,28(6):12-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相互间的交往,而现代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场所。人是交往的主体,而交往的场所是交往空间的载体,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空间利用和交往的效果,这也将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学校园室外交往空间的研究和挖掘,探讨一些对现代社会高速发展下的大学校园教学要求以及高校师生需求的外部空间塑造.校园为大学生们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和获取更加丰富知识的场所,校园交往空间在传统大学的现代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交往空间的创造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学校园室外交往空间的塑造上以“人性化交往空间”为原则,创造内在属性上符合、满足使用此空间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艳平 《山西建筑》2008,34(10):55-56
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居住小区的人性化设计、构建有序的空间、组织便捷的交通及创建文明环境等方面就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易于交往的生活场所。  相似文献   

13.
邻里交往已成为居住生活的重要组成.文章分析了旧居区的公共活动,以旧居住区的现状为切入点,提出了交往空间的创立原则,并探讨了交往空间的产生以及建设途径.为居民交往创造良好的空间场所和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14.
刘俊 《安徽建筑》2008,15(1):20-21,27
人们的交往活动不仅是自身的心理需求,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住区是这一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当建筑师在规划和设计住区的同时,也是在为人们的交往行为提供背景和起点。文章针对当今住区中交往行为的特点,从住区规划、底层空间利用、住区步行道与活动场所的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小区的交往空间的一些方法,希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新建和改造中的住区创造出积极的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15.
张妍  薛雷 《建筑与文化》2020,(7):205-206
文章对昆山市中心城区老城区内致塘河—南北后街沿线14个老旧社区交往空间的文化及物质空间环境进行调查,运用问卷调查及因子分析法,结合社区居民行为需求,提炼出老旧社区交往空间中与居民行为体验相关性较强的3个影响因素:活动空间质量、感受因素、活动空间功能性,并以此为重点,提出老旧社区交往空间环境品质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6.
营造新住区环境中的儿童交往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娟 《华中建筑》2008,26(7):103-105
该文针对当前新建住区邻里淡漠的现状,提出了营造新住区环境中的儿童交往空间,建构和谐社区环境的观点。首先阐述了营造新住区儿童交往空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儿童交往空间的形态特征,然后针对现有居住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不足,提出了适合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儿童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7.
户外交往空间是居住小区最为公众化的空间领域,它不仅是户外休闲的一个重要场所,同时在塑造小区整体形象方面也具有突出作用。针对当前居住区户外空间中存在的交往问题,总结居住区交往空间建设的手法,并以广地花园规划设计方案为例,分析其交往空间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7)
人类在室外的交往空间之中,有三种交往空间场所心理,即中心恐惧感、前尊心理、后防意识,这三种心理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室外交往环境,如果环境不能达到条件,那这个空间场所的使用率就不会很高,鲜有人去光顾,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不符合我国制定的策略,不利于和谐社会的营造。  相似文献   

19.
陈永卫 《云南建材》2011,(23):55-55
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从居住小区的人性化设计、构建有序的空间、组织便捷的交通及创建文明环境等方面就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匿、易于交往的生活场所。  相似文献   

20.
结合当前我国居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以居民居住生活的邻里交往需求和日常生活行为作为背景,以居住单元为核心,分别从楼层单元交往空间、各楼栋间的交往空间、小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三个部分进行探讨与设计,分析如何建立家庭单元与居住周边区域良好的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