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广州市石井河流域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广州石井河典型纯雨水排水口进行了不同降雨强度降雨的径流污染监测,分析了在典型小雨、典型中雨及典型大雨场次下排水口各水质指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雨水口的COD浓度峰值一般不超过250mg/L,均值通常介于50 mg/L~100mg/L,雨水口水质随降雨过程的变化规律较为复杂,初始冲刷效应最明显的水质指标是SS和COD,NH3-N和TN初始冲刷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城中村里不同降雨特征下,路面径流的水质演变规律和污染特性,选取了深圳市某城中村,对城中村内典型雨水口进行了15场降雨的径流污染物监测,并与周边市政道路、工业区、住宅区雨水口径流水质特征进行对比。选出城中村3场典型雨型,分析排水口水质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用地区域相比,城中村的径流水质最差;城中村中,典型小雨和大雨的监测结果显示,在前期干旱天数较长的情况下,初期径流水质劣于生活污水水质,前期干旱时间长的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前期干旱时间短的降雨;典型大雨的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可以使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在短时间内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州市中心城区河道水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城市河道水体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本文选取广州市中心城区典型合流制排水口进行了18场降雨的径流污染监测,总结了在典型小雨、典型中雨及典型大雨场次下排水口各水质指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18场降雨的排水口最高浓度、平均浓度与总降雨量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合流制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涌水质在降雨期间出现恶化是水环境治理的难题,对其在降雨期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选取广州市猎德涌广深铁路渠箱片区进行研究,采集降雨期河涌水样,检测各项指标数据,通过结合流量数据和无量纲曲线法建立径流-污染关系。结果表明,猎德涌不仅在前期受初始冲刷影响,还在中后期出现管渠冲刷污染,后者造成的污染程度是前者的2~5倍;COD、TN初始冲刷效应明显,TP、SS的情况较轻,但在管渠冲刷污染中4种污染物均比较突出;初始冲刷与管渠冲刷污染主要受降雨特征与水流条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青岛李沧工业园为研究区域,选取上下游分设水质监测点,研究了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变化规律及径流污染物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工业区径流冲刷效应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初期降雨径流污染较为严重,区域初期冲刷效应明显,随降雨历时延长,径流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且径流雨水中各污染指标与SS之间存在良好相关性,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水库上游河流水质污染物状态演化特征,引入SWMM水质模型,研究降雨强度、城市工业化程度对水质污染物浓度影响特征。研究该河流流域水质受水量与冲刷影响,COD含量、氨氮含量实测值与模拟值最大误差分别为7.0mg/L、0.4mg/L。研究降雨强度与化学污染物浓度、增长速率呈正相关,污染物浓度与降雨时间为先增后减变化,其中COD含量10年一遇峰值浓度相比0.5年一遇增长了158.3%;获得工业化程度与水质污染物浓度为正相关,氨氮含量在工业开发后峰值浓度增大了94%,各化学污染物峰值浓度均位于降雨第56~59min,不同污染物的增长初始节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新乡市城区屋面作为汇水区域,开展试验对雨水管网中场次降雨径流水文水质过程进行研究,可为有效利用城市雨水、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提供依据。水质指标包括SS、COD和TN。结果表明:水质指标中SS、CO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降雨过程的持续浓度逐渐降低并趋于一个稳定值;TN随着雨量的累积浓度逐渐降低,但在降雨结束前有反弹趋势;指标标准差率呈SS>COD>TN的趋势;径流初期屋面冲刷效应明显,初期径流量可定义为前13mm的降雨量;径流中SS与COD、TN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在控制径流污染时可采取措施同时去除;径流污染物直接通过城区排水管网汇入受纳水体后对其水质影响较大,尤以SS、COD的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选取上海市闵行区樱桃河畔具代表性的滨岸带地域,在模拟降雨过程中,设置不同坡度,不同坡长及植被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得出最优方案:坡度约为8°±0.5°,被冬青覆盖的河滨带在宽度为4~5 m时,对降雨径流的污染削减效果最佳。此时模拟地表径流平均入水质状况为,进水水质:ρ(COD)=154.7 mg/L、ρ(TP)=0.55 mg/L、ρ(NH3-N)=1.19 mg/L,出水水质:ρ(COD)=77.38 mg/L、ρ(TP)=0.29 mg/L、ρ(NH3-N)=0.69 mg/L;削减率分别为49.98%,47.27%,41.61%。试验结果为提高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合理性以及城市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汛期前后白洋淀主要污染物空间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白洋淀汛期前后主要污染物变化规律,对白洋淀10个采样点的水质进行了采集和分析。分析的指标包括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5 d生化需氧量(BOD5)。汛前,NH3—N的平均浓度为0.09mg/L,变化范围为0.01~0.27 mg/L;TP的平均浓度为0.07 mg/L,变化范围为0.04~0.18 mg/L;COD的平均浓度为52.6 mg/L,变化范围为32.8~64.9 mg/L;BOD5的平均浓度为6.0 mg/L,变化范围为4.9~6.7mg/L。汛后,NH3—N的平均浓度为0.35 mg/L,变化范围为0.11~0.58 mg/L;TP的平均浓度为0.18 mg/L,变化范围为0.04~0.79 mg/L;COD的平均浓度为33.2 mg/L,变化范围为23.6~47.0 mg/L;BOD5的平均浓度为3.5 mg/L,变化范围为2.2~5.1mg/L。经过汛期降雨冲淋,淀内NH3—N和TP大幅升高,COD和BOD5小幅下降。采用Arc GIS进行空间分析,发现NH3—N和TP污染严重地区分布在淀内村落周边,由此推断汛后白洋淀内NH3—N和TP主要由淀区内面源污染物溶淋引发。为了保障汛后白洋淀水质安全,应采取升级淀内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探究降雨径流的季节性初期冲刷现象对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无量纲化后的雨水径流污染物输送量与有效降雨量为基础,通过建立径流污染物的季节性初期冲刷效应定量评价模型,对建筑屋顶和校园区域雨水径流季节性初期冲刷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屋顶和校园区域年雨水径流水质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径流污染物浓度总体上呈现出雨季始末两期高于中期的现象;研究区域中呈现了不同的冲刷性质,SS和TN显示出较强的季节性初期冲刷效应,以春季控制为主,而COD和TP的季节性初期冲刷效应较弱,以春季和深秋双季控制为主。  相似文献   

11.
降雨对沣河水质和污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沣河降雨前后水质的监测,分析了沣河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形成的面源污染对沣河总氮负荷影响显著,硝氮和总氮在降雨过程中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硝态氮是沣河总氮污染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主要来自于农田和水土淋溶流失及城市地表径流的硝酸盐氮;非降雨时,农村排放的生活点源是引起沣河COD和氨氮水质污染的根本原因,降雨促使生活点源进入沣河,COD和氨氮在河流水质变化中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其污染主要来自于沣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乡镇企业废水及高校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环境水槽实验获取了COD和NH3-N衰减系数与流速效应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建立了反应污染物衰减与流速动态变化的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以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为例,利用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和常规的完全混合模型对库区COD和NH3-N纳污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前者计算的纳污能力大于后者,其计算出的主流区纳污能力为库湾区的8.4倍左右。分析认为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3.
渭河陕西段河水水质COD、NH3-N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是重要的地表水体。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农业用水量不断上升,排入渭河的污染物质逐年增加,致使渭河的水质污染不断加剧,已基本丧失了其原有功能。分析渭河水质变化特征对于防治渭河水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渭河干流的19个监测断面以及渭河(陕西段)断面的COD和NH3-N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渭河的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渭河干流仍有1/2的监测断面没有达到水环境功能的要求,2007-2011年虽然渭河一些断面的水质仍为劣Ⅴ类,但COD和氨氮的浓度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山丘区水环境,以典型山丘区城市临海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临海市水环境现状、水环境功能及水污染负荷的充分调查,建立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计算了河网水环境容量,并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削减方案。结果表明:临海市河网的水环境容量COD为15 904.3 t/a,NH3-N为1585.2 t/a,水质超标率分别为COD 15.61%,NH3-N 16.67%。规划年工程实施后预计新增水环境容量COD 1 137.7 t/a,NH3-N 114 t/a,削减污染物入河量COD 10 610.6 t/a,NH3-N 1 082 t/a,水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雨水资源化利用成本, 保证可利用雨水水质, 弃流水质较差的初期降雨及特殊场次降雨成为目前雨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通过长期连续监测降雨和降雪中氮、磷和化学需氧量等关键指标的变化, 确定合理的雨水弃流方式。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研究区, 对该区域 2018 年 1- 12 月的降雨和降雪水质进行连续监 测。结果表明: 2018 年 3 月和 4 月降雨中氨氮( 6.75 mg / L) 、总氮( 9.36 mg/ L) 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全年降雨和 降雪中氨氮和总氮平均质量浓度的 1.5 和 2.1 倍; 春季首场降雨中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远超冬季首场降雪, 冬季空气污染是导致春季首场降雨水质差的主要原因; 空气中各污染物质量浓度对降雨和降雪水质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 为 PM215 > PM10 > NO2 > SO2 > CO> O3_8h。与其他季节相比, 春季前两场降雨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高、降水量小, 雨水利用处理成本高, 建议将春季前两场降雨( 降水量< 10 mm) 直接弃流至污水处理厂, 不宜直接进入雨水资源化利用设施。  相似文献   

16.
北江飞来峡库区典型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分析及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飞来峡库区典型流域非点源污染状况,开展社岗流域场次降雨径流水量水质监测试验,采用平均浓度法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分析各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特征并计算非点源污染贡献率,应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及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表明,径流量对SS、BOD_5等浓度和负荷量均有较强的主导作用,TN、NH_3-N等初期冲刷效应较为明显,污染物负荷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好于污染物浓度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各污染物的非点源污染贡献率均达到80%以上。SWAT模型径流模拟的率定期和验证期效率系数分别为0.85和0.73,表明所构建的SWAT模型精度良好。在污染物率定期,雨强较大的典型日污染物模拟效果最佳,污染物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而在雨强较小时,TN、TP等均出现较大程度的低估现象;在污染物验证期,由于该时期正处于春耕施肥期,TN、TP模拟结果相对误差较大,且均为低估。总体而言,SWAT模型模拟精度良好,基本能反映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状况,可为飞来峡库区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文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对2003-2017年间山东省水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弹性系数理论评价典型污染物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山东省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工业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排放量的EKC曲线均表现出下降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的EKC曲线呈明显的倒"U"型,研究时段内,工业废水排放量已过峰值,其后随人均GDP的增长而降低。生活废水及生活COD、氨氮的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上涨。此外,在废水排放量的控制效果及污染物的治理效果方面工业均优于生活。由此可见,山东省的工业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渐趋于协调,生活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仍未实现协调发展;生活污染物排放已逐渐成为山东省流域内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对未来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和水生态安全可能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