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宁夏六盘山区,随着“户户通电”工程的完成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居住在偏僻山沟的2334户回汉农民,告别了油灯,并将告别贫穷,逐步走向富裕。为探求电力对山区农民生活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笔者沿着当年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方进行采访,所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青年报》(1996年10月28日)载:“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中国青年出版社经过重新修订,再次向读者隆重推出大型革命回忆录《红旗飘飘》丛书。”并为此,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座谈会,与会者无不赞扬这套丛书重新修订出版的现实意义。 提起《红旗飘飘》,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人是不会陌生的。它是我国一套不可多得的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奸教材,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拳头产品”。此书,1957年出版,至今已近40年了。时  相似文献   

3.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片段组成:《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本课分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4.
背景分析 教材:《乌鸦喝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本单元主题是“遇到困难时,应该认真思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课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不仅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还能给学生以启迪。本课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道理,然后拓展阅读并进行随堂写作。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的课文。本单元主题是“思考成长的问题”,本课是作家肖复兴回忆叶圣陶先生为他修改一篇作文并请他到家中做客的事。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此教学设计主要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傅忠诚 《中外电器》2012,(7):232-233
《长江之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如此多娇”,本课是上世纪80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该歌词意境博大深邃,主题鲜明,气势磅礴,节奏感强,极富感染力,读来琅琅上口,充满激情。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抒发了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真挚、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歌颂了伟大的父爱。《慈母情深》文字浅显易匿,也是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母亲的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培育出来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思想道德弱化、社会责任缺失等诸多问题,长征精神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通过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来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长征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培育出来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价值取向扭曲、思想道德弱化、社会责任缺失等诸多问题,长征精神被时代赋予新的内涵.通过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来引领当代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管雪讽 《中外电器》2008,(11):47-49
教材分析 《神奇的计算机网络》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江苏省教研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网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共一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从所学习的技术内容来说,本课是新授,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体验活动来感受神奇的计算机网络;从此学生就进入了神奇的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堂网络环境下小学高年级精略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究课。鉴于课文篇幅较长,使用精略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地震中的父与子》和《慈母情深》这两篇文章都紧扣“父母之爱”这一单元主题,都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徐老师巧妙地将写法相似、主题相近的精略两篇文章结合起来教学,实现了学法迁移,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网络环境下跨越式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课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刘娟 《中外电器》2011,(3):18-21
教材分析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热爱生命"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它真切地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4.
工业圈     
·行业·能源“十一五”规划发布电力工业迎来发展新起点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网站正式公布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  相似文献   

15.
顾燕 《中外电器》2008,(5):63-65
《鼎湖山听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篇游记,以游览线路的先后为序,记叙了作者在鼎湖山景区所见、所闻、所感。第二与第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着墨于听泉的感受,语言优美,想象神奇,构句精妙,比喻贴切。如:对各种泉声的描写,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等乐器来比喻,使泉水如技艺高超的演奏者,弹指间化作阵阵美妙的乐曲,流淌在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之情。  相似文献   

16.
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中的第一课。本课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相的成因》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分组模拟实验、实物演示等,推想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进一步操作、实践运用有关知识。本课探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有层次的,探究日食的成因是重点,探究月食的成因主要体现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随着模数化终端电器的发展以及模数化小断路器产量的不断提高、与之相配合可以组成漏电断路器的模数化轨道安装式多功能漏电单元(以下简称漏电单元)的研究开发设计显得十分迫切.1990年此项作为国家“八五”重点企业开发项目《模数化终端保护电器》的一个子项,由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与南通迅达电器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开发,产品符合IEC755(198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一般要求》以及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等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一、决战老山界 陆定一在《老山界》中写到: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土名叫老山界……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我们抢修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要面对这座大山,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与第二单元《氧气的制取》的综合课。单从课题上来理解,学习制取氧气的作用是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学会制取氧气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美术新课程标准将学习活动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实现美术课堂教学最优化?下面分别从这四个学习领域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