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6)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如何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美育教育中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内容。本文就这一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概述了幼儿园美育环境的创设,分析了传统文化对美育环境的意义,提出了积极的实践建议和策略,供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5)
传统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我国人类文明经过几千年演变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我国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民俗民间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创设具有本土民俗特色的环境,才能以传统文化提升幼儿的个人素养。本文从本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入手,对传统民俗文化特色融入到幼儿园教育中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9)
民间美术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原发性、民俗性、地域性特征突出,集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民间美术融入幼儿园课程,既能支持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也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文章从目标取向、内容选择、实践策略三方面论述了幼儿园民间美术课程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39)
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而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积极挖掘以客家土楼特色文化为主线的美育活动,对土楼传统文化特色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和课程开发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27-31
美感素养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维度。将民国初期以来我国小学音乐与美术课程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关于美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揭示了我国小学美育课程价值取向变迁的六个主要阶段,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从美育课程的内涵上看,表现出从"元美育"到"小美育"再到"大美育"的过程;在美育课程的功能定位上,经历了从儿童的一般素养、个别学生的特长到全民必备素养的定位;就课程立场而言,经历了从儿童本位、社会本位发展到"立体化课程取向"。美育课程价值取向嬗变的研究启示我们:要超越狭隘的以美的知识与技能为主旨的小美育,走向关注美的素养的大美育;超越艺术学科育美的定位,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美育格局;超越特长本位的美育课程定位,回归"全人化取向"的美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17)
立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从"激发幼儿们的美术学习兴趣""开阔幼儿们的美术学习视野""深化幼儿们的美术学习认知""激发幼儿们的美术传承理念"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闽南侨乡文化资源在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价值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以闽南侨乡文化资源不断优化幼儿园美术课程教学。同时,幼儿园的美术教学可以引导幼儿形成端正的文化价值观念,以进一步反哺闽南侨乡文化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9)
<正>方言童谣是一个地区民俗文化的精髓之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家乡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在幼儿园教学中将方言童谣融入课程,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徽建筑》2020,(1):232-233
文章通过对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性和课程现状分析,提出了地方优秀文化在高校美育的意义以及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骏  李子健  吴雪飞 《城市建筑》2023,(19):178-186+216
民俗景观是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分类研究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民俗文化的类型及分布,也是整体认知我国乡土景观特征的重要内容。从民俗景观的本质内涵出发,基于景观基因识别相关理论,筛选出民俗景观特征识别指标因子,构建适用于省域尺度的民俗景观特征分类体系。从自然环境基因、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三个方向对湖北省民俗景观进行识别,分别运用景观特征评估和文化区划研究的方法,得到自然环境特征类型与民俗文化景观区划。并基于自然—文化景观类型分布的相关性,将自然环境景观与民俗文化景观进行空间制图上的融合,得到湖北省民俗景观特征分类图,为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向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50)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更加重视培养孩子们了解和认识一些简单的社会知识。将幼儿园教育与传统民俗文化相融合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去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习惯,可以有效增加孩子们的社会认知和知识视野,能够极大地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基于传统民俗活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从创新教学方式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多角度探索幼儿品德培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