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善加密区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受油藏条件及直井蒸汽吞吐开采方式的制约,辽河油田杜84块超稠油开发已进入高轮递减阶段,为缓解此矛盾,开始了水平井加密井网试验,利用水平井加密原直井井网挖掘井间剩余油,以提高采收率。目前加密水平井开发规模逐渐扩大,如何改善加密水平井的蒸汽吞吐效果成为突出问题。本文以曙一区杜84块超稠油水平井为例,研究认为井间剩余油的分布、水平段流体的流动状态、油层非均质性与汽窜和水平井段长度等因素影响了加密水平井的开采效果,利用合理优化水平井注采参数、调整注汽管柱在水平段下深、高温调剖、三元复合吞吐技术、直井与水平井间的多井整体蒸汽吞吐等方法改善加密水平井的蒸汽吞吐效果,进而提高超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作为一项非常有潜力、有优势的技术,相对于直井开发,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开发效果,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通过以社84块超稠油水平井为依据,对影响水平井吞吐产能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水平井实施提高效果提供依据,也对同类油藏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杜813块超稠油油藏开发中出现油井吞吐周期短、注汽干扰现象逐步加剧、出砂严重、井下技术状况差、吸汽不均、低周期开发效果较差等一列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块的有效开发.经过系统认识油藏特征,分析开发特点,认清了区块油层发育情况及开岌规律,通过优化注汽参数、水平井一直井组合注汽、大修挤窜恢复井网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油井周期产量,提高了区块采油速度.  相似文献   

4.
多元化蒸汽吞吐技术是利用高温泡沫调剖技术、化学滴注乳化降粘技术、声波解堵技术相互配合,通过化学、物理多元作用疏通低渗透油层、控制高渗透油层,使各类油层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均匀动用,同时可降低原油粘度,达到提高油藏动用程度,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本文介绍了该工艺的技术原理和施工工艺。2007年多元化蒸汽吞吐采油技术在锦45块、锦25块应用21井次,措施成功率100%,有效率75%,周期对比增产原油6714t,延长生产周期25d,平均单井增油320t,总油气比比上周期高出0.13,投入产出比1:2.7。  相似文献   

5.
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是一项非常有潜力、有优势的技术,相比直井开发,不仅能大幅度提高开发效果,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研究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分析地质参数及注汽参数对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研究表明对周期产油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采注比,其次是原油粘度。  相似文献   

6.
分析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兴隆台区加密水平井蒸汽吞吐规律及生产特点发现,剩余油分布不均、油层非均质性、井间干扰、注采参数是影响水平井生产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用优选水平井注采参数、合理采用配套工艺措施,优化运行方式采用水平井区域多井组整体蒸汽吞吐方式改善加密水平井的蒸汽吞吐效果,进而提高超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特油公司两个主力区块从1997年开始先后采用两套开发层系、70米正方形井网直井蒸汽吞吐开发,通过多年大规模产能建设,直井井网已覆盖全区.2008年之前,10米以上的厚层和巨厚块状油层水平井已实施完,取得显著效果,针对互层状油层井间、层间潜力,开展水平井部署研究与应用-为超稠油持续高效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J612-12-18块兴隆台层状稠油油藏井控程度底、储层变化快、直井开发效果差的特点,为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利用有限的钻井资料、全区满覆盖的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优化部署分支水平井J7-XH9,优选目的层段,精细设计水平段延伸方向和长度、分支侧钻位置、分支个数、分支长度、分支与主轨迹夹角、中靶深度等。该井实钻参数与设计一致,油层钻遇率100%,投产初期日产油48t,是同区块常规水平井产量的3~4倍。  相似文献   

9.
特油公司所辖的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经多年开发,产量递减严重,近年来水平井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产量规模已达到超稠油产量的30%以上。随着开发的深入,水平井陆续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油井吞吐效果变差、产量递减幅度大等问题。分析认为,这一现象是由多种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解决这些交叉矛盾,研发了水平井复合增产技术,该技术发挥多种药剂的协同作用,达到改善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提高周期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杜229块北部低效区的深入研究,针对该区域直井吞吐效果差,储量难以动用.利用鱼骨分支水平井技术,降低生产压差,提高防砂能力,有效地解决了直井出砂严重的问题,并且增加了蒸汽腔波及范围,扩大了储量动用半径,使北部低效区生产效果得到持续改善,对鱼骨分支水平井在超稠油开发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支水平井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它在降低钻井风险和总体投资、开发特殊油藏、提高单井产量等方面比单支井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因此在全世界每年的完钻井中其所占比例呈递增趋势。文中介绍了鱼骨型分支水平井技术应用于超稠油油藏的原理,并通过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油藏进行的鱼骨型分支水平井试验,探讨其在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特油公司所辖的曙一区超稠油油藏,经多年开发,产量递减严重,近年来水平井建设规模迅速扩大,产量规模已达到超稠油产量的30%以上。随着水平井生产轮次的增加,水平井陆续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逐渐暴露出油井吞吐效果变差、产量递减幅度大等问题。分析认为,这一现象是由多种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解决这些交叉矛盾,研发了高轮水平井多效增产技术,该技术发挥多种药剂的协同作用,达到改善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提高周期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以来,水平井蒸汽吞吐技术已经在超稠油开发中规模应用,成为超稠油油藏高效开发重要手段。随着水平井开发吞吐周期的增加,水平井开发出现油汽比下降、生产效果变差等问题,优化水平井注汽,提高水平井生产效果,对公司产量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利用井温剖面测试资料,结合水平井生产动态,开展了水平井优化注汽研究,分析超稠油水平井水平段动用状况、生产变化规律、主要影响因素等。通过机理分析、数值模拟、统计等方法,提出相应的注汽设计及辅助措施实施要点,用于指导水平井开发,最大限度发挥水平井优势,最终提高超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超稠油主要采取蒸汽吞吐的开采方式,随着油田开发的推进,直井逐渐进入高轮,生产效果不断变差;采出程度高,地下亏空大的因素也导致了井间干扰日趋严重,汽窜频繁;加密水平井的生产效果不理想。通过实践得出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汽技术能够解决超稠油开发中存在的这些矛盾,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汽应用主要原理是多井整体吞吐和三元复合吞吐,应用措施后井间干扰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直井和水平井的生产效果都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超稠油主要采取蒸汽吞吐的开采方式,随着油田开发的推进,直井逐渐进入高轮,生产效果不断变差;采出程度高,地下亏空大的因素也导致了井间干扰日趋严重,汽窜频繁;加密水平井的生产效果不理想。通过实践得出直井与水平井组合注汽技术能够解决超稠油开发中存在的这些矛盾,直井水平井组合注汽应用主要原理是多井整体吞吐和三元复合吞吐,应用措施后井间干扰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直井和水平井的生产效果都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曙1-27-454块是典型的超稠油油藏,采用直井正方形井网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较差。研究中通过精细地质体刻画认清储层及油层分布特征,利用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明确平面及纵向剩余油分布特征,为区块下步综合调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锦7块兴隆台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平井技术在开发后期的潜力油层中进行挖潜。挖潜后单井产油量是老井的4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油藏利用水平井技术成功地提高了稠油薄层中的采收率,对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油藏工程方法 ,研究超稠油油藏周期吞吐规律〔1〕,在蒸汽吞吐的基础上 ,加入化学药剂 ,形成 O/W型乳状液 ,实现油层中流体相分散。达到降低原油粘度 ,改善油层纵向动用状况 ,提高油井周期采油量、回采水率等 ,最终提高区块开发效果和采收率的  相似文献   

19.
洼60断块S3段油层于1997年采用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目前进入蒸汽吞吐开发后期,生产处于“三低”(低压、低产、低油汽比)、“两高”(高轮次、高存水率)阶段,断块面临大幅度递减趋势.受油藏埋深制约,常规蒸汽驱及SAGD技术难以应用在该断块深层超稠油,为探索高轮次吞吐末期深层特超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优选洼60-H25井组开展水平井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试验,寻找一种蒸汽吞吐后经济有效的接替技术.经过近两年的试验,井组产液量和产油量大幅度上升,实现了油汽比、采油速度的稳步提升,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为洼60块超稠油转换开发方式开发,延长开发年限,提高采收率,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杜84块兴隆台超稠油油藏自1997年采用正方形井网、70m井距直井部署开发。2003年以来在10m以上的厚层和巨厚块状油藏规模实施水平井,取得显著效果,但部分薄互层状油藏还未得到有效动用。通过重构地质模型,落实剩余油潜力,在薄油层中开展水平井部署研究并推广实施,取得较好效果,使区块储量得到充分动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