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稀土精矿络合浸出废液合成的冰晶石中硅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4.0mol/L、氯化铝浓度1.5mol/L、反应时间120min、液固比301、搅拌速度300r/min和85℃条件下,硅的浸出率达到了35%以上,冰晶石中的硅确实是络合浸出过程进入溶液中的。 相似文献
4.
5.
锌浸出渣综合利用回收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照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7,(6):41-42,45
用硫酸高温浸取某浸出渣,使其中的铟转入浸取液,用P204直接从这种含铁9~19g/L、铟0.1~0.3g/L的浸取液中萃取铟,其关键是浸取液的精制。讨论了直接萃取流程的几个主要问题,并与锌粉置换流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7.
8.
为了探究浸矿液pH对离子吸附型稀土浸出行为的影响,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离子吸附型稀土浸出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不同pH硫酸镁溶液作为浸矿液对离子吸附型稀土进行室内模拟柱浸实验,同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浸矿过程试样的横、纵两向反演图像及T2图谱、孔隙结构等参数,分析了不同pH(2~4.5)对离子吸附型稀土浸矿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pH>2.5时,随浸矿液pH降低,稀土浸出率增加,浸矿过程中试样内部孔隙结构由大孔隙和超大孔隙向小中孔隙演化;当pH<2.5时,随浸矿液pH降低,稀土浸出率减小,浸矿过程中试样内部孔隙先由大孔隙和超大孔隙向小中孔隙演化,随着离子交换反应结束,小中孔隙又向大孔隙和超大孔隙演化。分析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稀土矿体微细颗粒在孔隙表面沉积和释放动态转化过程导致,受离子置换反应引发浸矿液离子强度变化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氟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从提钪后的浸出渣中回收铌,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氟化氢铵用量对脱硅效果和铌富集效果的影响,以及硫酸浓度、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200℃,焙烧时间为2.5h,矿盐比为1∶1.2时,硅脱除率达到95%以上,渣中铌品位富集到2.1%左右;硫酸浓度为12mol/L,浸出时间2h,浸出温度为80℃,液固比为15∶1时,铌的浸出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氯化铵和硝酸铵配成的混合铵盐作浸出剂,用柱浸模拟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浸出过程,考察混合铵盐浸出剂的配比、浓度、液固比、pH和流速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类型的浸出剂对该稀土矿有较高的稀土浸出率,且能较好地抑制黏土矿物的膨胀,最优工艺条件为:NH4Cl和NH4NO3的质量比8∶2、浸出剂质量浓度10g/L、浸出液pH=4.0、液固比2∶1、流速0.5mL/min,在此条件下稀土浸出率为96.29%,黏土矿物的线膨胀率为2.738%。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细磨、边磨边浸和强化碱浸等工艺方法考察了某高砷型难溶金矿石的浸出特性。其结果表明,超细磨、边磨边浸和强化碱浸工艺均能有效提高金的浸出率。矿样超细磨至-37μm占99.7%时,金的氰化浸出率从23.7%提高到73.6%,金的非氰化浸出率从18.5%提高到66.9%;在同样磨矿细度条件下进行边磨边浸,而后再继续浸出,金的氰化浸出率进一步提高到82.4%,金的非氰化浸出率提高到72.9%;在同样磨矿细度条件下进行碱浸预处理,碱浸6~9 h金的氰化浸出率为88.3%~87.5%,碱浸9~12 h金的非氰化浸出率为89.7%~90.2%。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柱浸方法研究无氨浸矿剂硫酸镁浸出离子型稀土矿,考察了浸矿过程中H2O、REO、Mg2+、SO2-4走向。结果表明,每千克稀土原矿吸水量约为344mL,稀土元素浸出率在99%以上,全过程损失率仅为0.045%,有0.24%的镁离子残留于矿体中,浸出液中镁离子总量增加4.7%,平衡率为98.76%,硫酸根总体升高0.52%。硫酸镁作为浸取剂,杂质Fe、Si的浸出率分别由硫酸铵浸矿时的0.435%、0.703%降低到0.03%、0.13%,杂质Al的浸出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对于含砷较高的金矿,在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多采用二段焙烧技术进行预处理,通过除砷和除硫来获得较高的金浸出率。如何通过采用更低成本的预处理方法来进一步降低尾渣的含金量,是目前研究和生产实际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在对某二段焙砂进行化学分析、矿物组成及金赋存状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强酸浸出提高金氰化浸出率的试验研究,着重探讨了磨矿粒度、浓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金氰化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二段焙砂球磨1 h,每吨二段焙砂的浓硫酸用量为2 t,酸浸反应温度为95 ℃以及浸出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金的氰化浸出率可达97.86%。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采用酸浸—氰化工艺从某沸腾焙烧烟灰中浸出金、银、铜。结果表明,较优工艺为:酸浸硫酸浓度1.0mol/L,液固比4∶1,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h,搅拌速度300r/min;氰化浸出反应液固比3∶1,氰化钠浓度0.2%,pH 10~11,反应时间48h,搅拌速度300r/min。此条件下,金、银、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7.16%、79.98%、96.04%。 相似文献
17.
18.
土-水特征曲线是研究离子型稀土持水特性的重要工具。通过室内模拟浸矿试验与Geo-Experts压力板仪测试系统,得到不同溶浸作用下稀土矿体基质吸力与含水率关系。分别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Fredlund&Xing三参数模型和Fredlund&Xing四参数模型,研究不同溶浸作用下离子型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分析了不同模型参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不同溶浸方式对土体持水特性的影响规律。对于不同种类溶浸液,持水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纯水、3%硫酸镁溶液、3%硫酸铵溶液;随着溶浸液浓度增大,稀土矿体持水能力逐渐降低,且浓度从0到2%之间下降最明显。土-水特征曲线“滞回效应”显著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纯水、3%硫酸镁溶液、3%硫酸铵溶液,随溶浸液浓度增大,“滞回效应”呈现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赤泥中浸出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进行了从氧化铝厂所产赤泥中酸浸回收钛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次盐酸浸出,终点pH值为3时,脱钙率达到80%;二次硫酸浸出时,在硫酸浓度6mol/L、浸出温度80-95℃、浸出时间3h、搅拌速度100r/min的条件下,钛的浸出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从铜阳极泥综合渣中浸出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氧化酸浸的方法从铜电解阳极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综合渣中浸出碲.对氧化荆进行了选择,考察了氧化荆用量、残酸浓度和浸出时间对碲漫出率的影响,确定的最佳漫出条件为:浸出温度80℃、液固比10:1、每50 g物料氧化剂A用量为1 g、残酸浓度3.6mol/L、浸出时间5 h.在最佳浸出条件下,碲的浸出率达到90.09%,铜的浸出率为97.8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