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Al/ZnS涂层织物的红外发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片状Al粉为金属颜料,加入ZnS、Na2SiO4、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不同粘合剂制备低红外发射率涂料。将涂料涂覆在铝板上,比较含4种不同粘合剂涂层的发射率,研究粘合剂对涂层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将涂料涂覆在织物上,测量涂层的表观形态,分析工艺处方、织物种类等因素对织物涂层发射率的影响。油性聚氨酯粘合剂涂层的发射率最低,随着Al和ZnS含量的增加,织物涂层发射率逐渐降低,且不同织物基质上的涂层红外发射率不同。当使用油性聚氨酯为粘合剂,铝粉质量分数为35%~40%,ZnS质量分数为2%时,涤纶织物涂层发射率为0.69。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低红外发射率涂层,优选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粘结剂、漂浮性片状铝粉(约15 μm)为填料,用流延自成膜法制备涂层.研究了溶剂种类和填料质量分数对涂层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并对涂层的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EPDM具有良好的红外透明性;二甲苯为溶剂时,涂层发射率最低为0.686;环己烷为溶剂时,铝粉显示出更好的漂浮性,涂层发射率可低至0.358;涂层在室温环境中具有一定的耐候性.制得的涂层可以用作低红外发射率隐身材料.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单组分水性形状记忆聚氨酯(1KWPU)和双组分水性聚氨酯(2KWPU)涂层胶。研究了交联剂和羟丙基-β-环糊精(H-CD)的用量对胶膜及织物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KWPU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约为25℃左右。可水分散多异氰酸酯作为1KWPU的交联剂能促进聚氨酯相分离。添加H-CD能明显降低2KWPU的T_g。制备的涂层织物在20~36℃的温度范围内具有温敏透湿性。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涂层织物的耐静水压提高,而透湿性能下降。引入H-CD后,涂层织物的透湿性增加,但耐水压降低。当H-CD的质量分数为5%~7. 5%时,涂层织物有较高的透湿性和耐静水压。  相似文献   

4.
详细论述了低发射率红外隐身涂层的制备方法,研究了色浆分散、涂层机械性能以及应用于该红外隐身涂层的着色颜料、金属颜料的添加量、金属颜料在涂层表面排布状态对涂层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支化度聚酯为成膜物质,选用BYK 164及BYK P104S混合助剂时涂层机械性能、表面状态及贮存稳定性最佳;大多数着色颜料具有很高的发射率,不适宜热红外伪装涂层使用;粒径为28μm,厚度约为0.8μm的浮型铝粉,添加量为涂层颜料质量分数的35%时涂层具有较好的红外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表面改性的镀银空心玻璃微珠(HGMs@Ag)和铝粉为低发射率填料,氧化铁黄和氧化铁红为着色颜料,涤纶织物为骨架基材,水性聚氨酯树脂为成膜物,制备了沙土色光学红外隐身涂层。采用红外发射率测试仪、光谱反射率测试仪、光泽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电阻测试仪等对样品进行了分析表征,讨论了硅烷偶联剂KH560用量对HGMs@Ag粉体电阻值和发射率值,以及涂料黏度、涂层色差、镜面光泽度、光谱反射率以及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HGMs@Ag经硅烷偶联剂KH560改性处理后,粉体的发射率和电阻值均增大,但同时硅烷偶联剂对改善涂层界面有着重要作用,当KH560质量分数为1.2%时,制备涂层性能最佳,其光学性能满足GJB 1082—1991《伪装网用颜色》中的SE3453沙土色要求,涂层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为0.527,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外伪装涂料的光学波段光谱曲线应与背景的光谱曲线尽量接近,同时应具有较低的表面发射率,能与背景的红外辐射相适应。制备了几种不同的红外伪装涂料,分别制成不同厚度的涂层,并测定了涂层的光谱反射率及红外发射率。制备的涂料在光学波段具有较好的伪装性能,在涂层厚度为0.1 mm时的红外发射率为0.811。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ATO和CdZnS半导体颜料,比较了制备出的半导体颜料与常见的单组分颜料涂层红外发射率大小。通过颜色混合规律将半导体颜料与着色颜料混合制备了绿色伪装涂料,制备出来的涂层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并且其光谱反射曲线满足美军标的光谱通道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选用漂浮性片状铝(Al)粉为填料、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黏合剂,采用喷涂法制备了低红外发射率涂层。探讨了填料掺量对涂层红外发射率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同时对涂层的附着力和耐温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w(Al粉)=90%(相对于干胶总质量而言)时,涂层的红外发射率(为0.399)相对最低,Al粉能均匀分散在EPDM基体中,并且涂层的附着力达到1级;经200℃老化8 h后,涂层的红外发射率仍保持在0.45以下;经300℃老化后涂层内部开始出现孔洞,经400℃老化后涂层的红外隐身效果则完全失效。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钒是一种具有热致相变性质的功能材料,其相变温度接近于室温,在相变温度处发生金属-绝缘体转变并伴有电阻率和红外发射率的突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二氧化钒的热致相变特性和相变温度的调控方法。基于二氧化钒可以主动降低红外发射率,控制自身红外辐射强度,总结了二氧化钒薄膜和粉体在红外伪装隐身中的研究进展,并对二氧化钒用于红外伪装隐身情形进行了模拟分析。最后提出了制备高纯单相二氧化钒纳米粉体、增加二氧化钒涂层的热致变发射率突变量、系统研究二氧化钒的中远红外特性以及实现可见/红外兼容伪装等方面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SnCl4、SbC13、NaOH等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ATO半导体颜料,采用XRD、SEM、EDS对颜料结构、成分、形貌进行表征,比较了ATO半导体颜料与常见的单组分颜料涂层红外发射率大小。通过颜色混合规律将ATO半导体颜料与着色颜料混合制备了绿色伪装涂料,制备的涂层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并且其光谱反射曲线满足美军标的光谱通道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低发射率红外隐身涂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介红外隐身涂料的隐身原理,重点探讨构成低发射率红外隐身涂料的颜料、黏合剂及隐身涂料红外性能的各种因素,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状况,对低发射率红外隐身涂料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2.
程从亮  胡先海 《应用化工》2011,(10):1738-1740,1744
通过对原始粉的研磨、聚氨酯包覆,制备出包覆铝片,然后加入聚氨酯清漆里,制备低红外发射率漆膜。研究表明,在8~14μm波段红外窗口,其红外发射率达到0.41,与添加没有包覆铝片漆膜红外发射率相近,但漆膜的物理化学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其耐候性优异。同时研究了包覆铝片的径厚比和含量对漆膜的红外发射率影响,当铝片的尺寸为50~70μm,径厚比为30~35,含量为35%(质量百分比)时,漆膜红外发射率最低。  相似文献   

13.
研制了火箭炮用防红外线伪装涂料,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防红外线性,能满足火箭炮防红外线伪装及发射中高热气流烧蚀的要求。讨论了涂料用的树脂基料、颜填料、固化剂的选择,以及涂料防红外线性能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纳米掺锡氧化铟涂料的制备及其红外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波分散和物理分散相结合,制备了掺锡氧化铟纳米涂层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涂层中填料的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涂料已达到纳米级分散,填料颗粒平均粒度小于100 nm;运用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及红外发射率测试仪等对涂层的光谱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该涂层具有屏蔽紫外线、反射可见光和近红外、中远红外强吸收等特点,可作为一种多功能红外隐身及隔热材料.  相似文献   

15.
红外隐身涂料黏合剂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红外隐身涂料的隐身原理;综述了目前红外隐身涂料树脂的种类及研究现状;指出了红外隐身涂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吴进喜 《辽宁化工》2011,40(1):18-21
通过对红外隐身理论的研究,选择分散黄E-3RL、藏青S-2G、蓝E-4R、黑S-2BL、金黄ETD、翠蓝ETD等染料作为主要染料,配以其它常用染色助剂,对军绿和林地迷彩以及沙漠迷彩进行配色,实现了对可见光和近红外的隐身。并通过金属镀膜空心玻璃微珠与印花浆、增稠剂调成整理液对蓬布进行涂层整理,得到具有热红外伪装能力的蓬布。通过野外实地测试得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防可见光红外光伪装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树脂、多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加入颜料、溶剂及消光剂,研制出一种伪装性能可达国家军队标准的新型防可见光红外光伪装涂料介绍了制备伪装涂料的原理与要求测定了该伪装涂料的机械性能及伪装性能,如镜面光泽、色差等简要讨论了颜料、树脂的选择对涂料防可见光及红外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he bicomponent fibers were prepared for the radar absorbing and infrared camouflage. The fibers were melt-spun by co-extrusion of polypropylene (PP) and PP/fillers master-batches using general conjugate spinning. Master-batches were made up of mixture of PP chips and inorganic particle. The radar absorbing property was evaluated by an arch method. The fibers filled with the barium ferrite, Mn–Zn ferrite and bronze fillers had good radar absorbing effect. The input of infrared camouflage fillers in the sheath-part showed a limited effect on the radar wave absorbing properties of the bicomponent fibers.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mass specific electrical resistance apparatus (MSERA) were used for analysis of thermal and crystallization behavior and electric performance of the spun-fiber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carried out to observe particle distribution on the bicomponent fibers.  相似文献   

19.
新型材料在红外隐身涂料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外隐身涂料的作用原理,讨论了几种新型材料在红外隐身涂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