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要讨论了石灰桩-水泥粉喷桩联合加固深厚软土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预制管桩具有施工方便快捷、造价便宜、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在基础工程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在部分基础工程中,由于场地条件等因素影响,常规桩基没有施工条件,采用微型预制桩有更好的适用性。目前,对微型预制桩的实际应用及相关试验研究比较少。通过一个深厚软土地区中厂房的基础工程项目中,常规桩基础施工受空间限制不能开展,故根据实际的工程条件,进行微型预制管桩的设计、施工及检测试验,对微型预制桩的适用性及其承载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为同类工程应用提供经验与指导,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韩玉峰 《山西建筑》2007,33(33):113-114
根据生石灰挤密桩吸水膨胀固结脱水的原理,提出了生石灰挤密桩的设计方法,从土壤的孔隙比变化入手,找出桩管直径d和有效挤密半径R的关系式,并提出了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基微型桩抗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广龙  方乾  苏荣臻 《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1):1788-1793
微型桩具有布置形式灵活,施工机械小型化,经济环保等优点,针对杆塔基础交通不便、环保要求高、地质情况差等工程特点,微型桩的优势在杆塔基础中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承受上拔荷载是杆塔基础的主要功能之一,而以往对软土地基上微型桩抗拔特性的研究较少。通过软土地基中微型桩单桩和群桩的抗拔试验,研究施工工艺对微型桩单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实测单桩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分布,研究微型桩荷载—位移特性、群桩效应系数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二次注浆工艺能显著提高微型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有效地减小抗拔桩位移;由于二次注浆对桩周土体加固作用,群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呈"缓变型",桩土共同作用的群桩效应明显,实测群桩效应系数相对较小,这对于软土地基上杆塔基础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张玉坤 《江苏建筑》2001,(3):38-41,52
根据工程实践,介绍采用微型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的设计方法及应用时的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8.
叶至峰 《福建建材》2014,(10):68-70
对于软土地基的多层建筑,当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时,一般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沉降多数超过允许值。一幢3层办公楼,当采用筏板基础时,计算基础中点沉降达254.4mm,当基础下设置少量减沉桩后其沉降减至135.6mm,表明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可以减少房屋沉降,同时工程基础造价与桩基础比较节省约33%。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原型试验,对微型桩杆塔基础的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应用于输电线路工程的微型桩基础,微型桩单桩一般采用水平允许位移控制确定其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可采用现场试验结果反算得到m值,进而进行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微型桩群桩水平承载力可通过单桩水平承载力乘以桩数和水平群桩效应系数得到,水平群桩效应系数只考虑桩的互相影响效应和桩顶约束效应。只要选用合理的设计参数,可采用本文提供的设计方法进行微型桩杆塔基础水平承载力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某高速公路路基设计特点,并重点分析软土基础设计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层管幕-箱涵顶进工具管网格自平衡设计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国外在软土地区箱涵顶进施工中均对箱涵顶进工具管开挖面前的土体进行加固,以保证在箱涵高度范围内的土体能够自立稳定。为降低工程造价,上海市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地下立交隧道工程是世界上首次在软土地区采用不加固软土方法进行管幕-箱涵顶进施工的工程,为维持开挖面土体平衡,工具管网格的合理设计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以此工程为背景,从力学原理出发,利用网格内土体在稳定的前提下摩擦力与土压力始终平衡——自平衡原理,建立平衡微分方程,推导出工具管内土压力、土-钢板接触面正应力、剪应力随工具管长度的分布及衰减规律——指数方程,由此方程可解出维持开挖面稳定所需的工具管网格临界长度,并建立网格的长、宽和高之间应满足的定量关系。影响网格长度的主要因素有网格前的土压力、土与网格壁的摩擦特性和土体性质等,分析表明,网格临界长度随土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为对数方程,所建立的公式可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超载预压技术对深厚软土的加固效果,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试验段工程,对超载预压技术处理的试验断面进行长达2 a多的现场试验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路基工后沉降小于15 cm,满足设计要求小于30 cm的标准;深层压缩主要是在排水板范围内的土体中完成的;侧向位移主要发生在16 m以上部位,且7 m以上土体是向加固区内移动的,7 m以下则向加固区外移动;加固后期,加固区表面的断面沉降呈明显的锅底形;孔隙水压力变化在较浅的土层受影响明显,反应灵敏,而深层则反应较慢,孔隙水压力变化不剧烈;原位十字板测试以及室内土性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的土性物理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有显著增强,说明超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类似路段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一软土地基反包式土工格栅加筋黏性土挡墙现场测试,对挡墙填筑过程中原地表沉降、墙趾水平和垂直位移、墙面水平位移、挡墙内部垂直土压力和墙背水平土压力,以及筋材应变分布等进行分析,探讨其工作性状及其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的破坏形式表现为外部失稳;挡墙墙面出现“鼓肚”现象,其最大水平位移位于挡墙中部墙高位置;格栅应变在距墙面0.8 H(H为挡墙的高度)处最大,设计上的0.3H法不能适用于深厚软土地基加筋土挡墙。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研究、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钉支护软土边坡的加固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采用多元坐标系分析方法,阐述了土钉支护软土边坡的加固机理实验及其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超载预压技术对深厚软土的加固效果,结合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试验段工程,对超载预压技术处理的试验断面进行长达2 a多的现场试验测试。实测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路基工后沉降小于15 cm,满足设计要求小于30 cm的标准;深层压缩主要是在排水板范围内的土体中完成的;侧向位移主要发生在16 m以上部位,且7 m以上土体是向加固区内移动的,7 m以下则向加固区外移动;加固后期,加固区表面的断面沉降呈明显的锅底形;孔隙水压力变化在较浅的土层受影响明显,反应灵敏,而深层则反应较慢,孔隙水压力变化不剧烈;原位十字板测试以及室内土性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的土性物理指标有明显的改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有显著增强,说明超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类似路段中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原理、主要设计参数及施工控制要点 ,以工程实例说明了强夯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强  高献民  韩德敬 《建筑技术》2012,43(3):227-230
塔式起重机需安装在坚实稳定的基础上,而软土地基由于承载力小,无法满足塔式起重机安装的最小承载力要求。对此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用桩式承台、钢格构柱加钢平台、支护桩承台三种不同形式的基础.以满足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土样性质指标进行软土固化剂设计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固化土结构的形成模型,提出了加固软土的固化剂应分别产生胶结土颗(团)粒的胶结性水化物和填充孔隙的膨胀性水化物,进而,建立了根据土样的性质指标确定固化剂组分与掺入比的计算公式。试验证明:对不同的典型土样,利用该公式计算得到的固化剂各组分的掺入比与试验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且按本设计方法配制出的固化剂加固效果优于水泥加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强夯法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苏州市某别墅区软土地基强夯处理前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探讨强夯法在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以广珠准高速铁路软土路堤试验沉降测试结果为例,对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坡脚外边桩沉降、地表横纵向差异沉降、侧向位移引起的沉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沉降计算中地基压缩土层厚度的确定方法。对大变形的深厚软土地基,在沉降和稳定计算中应考虑沉降引起的路堤填筑荷载的增加值;对铁路路堤,可不考虑不同地基处理方法引起的竣工后差异沉降;在进行沉降计算时,宜针对地基的不同位置,分别采用应力法和应变法确定地基土体压缩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