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乳液共聚法制备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并以酞菁蓝为颜料配制了塑料凹版水性油墨,讨论了封端剂丙烯酸-β-羟乙基酯含量和颜料含量对水性油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EA用量的增加,PUA复合乳液和水性油墨的粘度增加,但油墨的稳定性先得到改善而后下降;随着颜料含量的增加,水性油墨的稳定性变差,13%的颜料含量为宜;该水性油墨不仅对PET薄膜具有优异的附着牢度,对OPP薄膜同样具有良好的附着牢度并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高固含量乙酰乙酸基聚丙烯酸酯组分和端烯基聚氨酸组分,在碱催化剂作用下,两组分在室温下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完成交联固化制得了一种新型的复合涂料。研究了催化剂及聚合物组成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核壳型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成膜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粒子结构设计原理,合成了核壳型自交联聚丙烯酸酯乳液,并对其成膜性能进行了考察,探讨了温度、乳化剂及胶乳结构对成膜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成膜温度、乳化剂、胶乳结构,包括核壳比例,交联单体比例都对成膜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成膜的最佳条件是成膜温度在80℃,乳化剂用量为4%(质量分数),核壳比1∶1,交联单体的用量10%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聚丙烯酸酯防水乳液的理论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组合功能单体、优选乳化体系和进行粒子设计三方面的改性手段。  相似文献   

5.
用N-甲基二乙醇胺、甲苯二异氰酸酯、聚异丙二醇等制得了水性的阳离子聚氨酯(PU),再和含丙烯酸等丙烯酸酯类混合单体聚合反应制得稳定的聚氨酯/聚丙烯酸酯(PUA)乳液。将PUA膜与PU的差谱覆盖在聚丙烯酸酯(PA)红外图谱上,在3408.57cm-1和1582.86cm-1处出现了新的峰,表明漆膜分子内形成了新的相互作用。DSC测得漆膜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漆膜是共混相容的离聚物。比较了不同AA/MDEA摩尔(叔氨基和羧基)比值下的乳液粒径、黏度以及漆膜的各项力学性能,比值在0.8:1附近时,漆膜的热稳定性较好,各项力学性能均满足技术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了聚丙烯酸酯乳液生产制备过程,讨论了影响产品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硅溶胶/聚丙烯酸酯反应性复合乳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乳液可改善浆体新拌状态,提高透水混凝土强度,本工作采用苯丙乳液(SAE)、聚丙烯酸酯乳液(PAE)对透水混凝土进行改性,研究两者对透水混凝土浆体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SAE会降低浆体塑性黏度,对新拌浆体流动度影响不显著,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随着其掺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聚灰比为1.5%时,浆体的28 d抗压强度相比于对照组R-0提高了8.2%,透水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最高为35.5 MPa,相比对照组高了4.1%;掺入PAE会提高浆体的塑性黏度,新拌浆体流动度逐渐减小,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透水系数降低,PAE聚灰比为6%时,浆体28 d抗压强度相比于对照组R-0提高了9.6%,透水混凝土28 d强度达到36.8 MPa,相比于对照组R-0提高了7.9%,透水系数达到2.47 mm/s。  相似文献   

9.
伍燕  成煦  蒋禹旭  杜宗良 《功能材料》2013,44(11):1579-1583
为了探讨聚氨酯水分散液(WPU)的软段结构对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PUA)乳胶粒子形貌结构的影响,首先分别合成了不同软段结构的WPU,然后以其为种子乳液并滴加溶有引发剂的丙烯酸酯混合单体形成预乳液,升温聚合后得到PUA。通过对乳胶粒径测试和形貌观察发现,软段分子量较小时,形成的PUA乳胶粒没有明显的核/壳结构,软段分子量较大时,形成过渡层型、梯度型和草莓型结构的核/壳结构PUA乳胶粒,采用两种分子量的软段共混得到的PUA乳胶粒具有复杂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及其涂膜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合成乳液,综合性能差.不使用有机溶剂,合成了高t<,g>(20.2℃)、低成膜温度(13.2℃)、力学性能较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共聚乳液,研究了n(NCO)/n(OH)、固化剂等因素对涂膜性能的影响.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证实,聚氨酯(PU)和聚丙烯酸酯(PA)发生了共聚反应.TEM和粒径分布测试表明,PUA乳液粒径为200 nm左右,分布较均匀.DSC分析表明:涂膜中PU链的硬段及PA分子链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容性和共混程度.力学测试及涂膜综合性能测试显示,当n(NCO)/n(OH)为1.2~1.3,固化剂质量分数为1.2%~2.0%时,涂膜的力学性能、耐盐雾性能以及耐老化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1.
含高分子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烯酰胺系列高分子乳化剂与常用的低分子乳化剂以及高、低分子乳化剂的复配体系分别制备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和力学性能测定,表征了丙烯酸酯乳液膜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含纯高分子乳化剂或低分子乳化剂的体系,其Tg均小于两类乳化剂的复配体系,且转变含量的增加,Tg下降,有模量E′下降,拉伸强度下降,复配体系乳液膜的拉伸强度大于非复配体系的拉伸强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酯水溶胶粒子形态及胶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一次投料法、半连续滴加法和单体预乳法3种聚合工艺,合成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物,并中氨微细化,转化成水溶胶。考察了聚合工艺、功能单体(AA/NMA)和氨化反应对乳液及其水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连续法和预乳化法比间歇法更能使聚合反应稳定进行;功能单体对水溶胶的物性影响很大,适量的AA有利于氨化反应,过多则耐水性降低;NMA用量影响水溶胶的粒径;原因是其亲水性和一定的表面活性。过多则耐水性降低;NMA用量影响水溶胶的粒径;原因是其亲水性和一定的表面活性,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胶粒形态,并研究了水溶胶的流变性,结果表明,水溶胶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荆,合成丁苯阴离子聚合物,通过对不同的反应温度、活性聚合物停留时阃、极性添加荆及单体浓度的试验.分析其中大分子的含量。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活性聚合物停留时阃是形成大分子的主要因素。通过反应机理分析,大分子主要是由于活性聚合物热分解产生共轭双键的聚合物继续与未终止的活性物反应而成。  相似文献   

14.
将丙烯酸羟乙酯与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后,制成的漆为一组分,1mol三羟甲基丙烷与3mol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加成物为另一组分,使用时将两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匀后制得的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水性、耐溶剂性、耐化学药品性都较单纯的丙烯酯漆类大大提高,磨损指数可低于65台贝尔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端羟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醇解蓖麻油改性聚氨酯预聚体共混改性。共聚物成膜后,分子结构中的有机硅链段更颂更倾向于表面聚集取向,而聚氨酯链段朝向内层。  相似文献   

16.
改性淀粉用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MMA/BA/AA/HEMA)。利用IR、DSC分析了共聚物的组成,用GPC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用该四元共聚物为预聚物改性淀粉,使其作为填充剂填充LDPE后,与单一丙烯酸酯改性相比,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氯化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SC,TGA,DMA等现代分析技术,研究了CPE/AS机械共混物与CPE接枝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Tg),受热分解状态以及内耗,实验结果表明,CPE,AN与St三元接枝共聚物中有接枝成分存在。呈微相分离的结构,相间作用力较强,接枝物分离所得橡胶相和塑料相与其原组分相比,玻璃化转变温度均有所升高。而CPE/AS机械共混物中,相间作用力弱,呈相分离状态。共混物中各组分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原组分相比无变化。CPE接枝共聚物热分解速率与内耗小于机械共混物。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酰胺与顺酐的共聚合反应及其产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丙烯酰胺与顺丁烯二酸酐的共聚反应的条件,测定了单体的竞聚率。用IR、SEM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得到了单体转化率高,性能好的吸水性材料。  相似文献   

19.
含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以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BOA)作为活性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制得的四元体系的共聚物乳液。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液胶粒的微观结构和形态,并对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稳定性及其交联后的溶胀进行了测试,考察了丁氧基甲基丙烯酰胺及其含量和聚合方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含硅、氟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制备了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三甲基硅基)硅烷W D、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及其与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和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通过IR、水接触角、吸水率、铅笔硬度和DSC等手段研究了共聚工艺、含氟单体、硅烷单体及催化交联剂对共聚物膜表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延迟滴加有机硅单体尤其是W D和含氟单体可使低用量硅氟单体下的共聚物膜表面憎水性大大增强;催化交联剂可使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从31.21℃提高到53.12℃,膜的铅笔硬度达到4H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