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国燕 《城市住宅》2021,28(7):169-170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加速,人们对城市住宅的品质也提出更高要求,从居住品质、环境和功能性等方面全面考量是否符合自己的居住条件.节能成为提高住宅品质和质量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对居住建筑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满足人们对住宅功能性和环保性的需求.阐述居住建筑空间节能设计的重要性,分析目前城市居住建筑设计中存在的节能问题,并探讨具体节能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索健  赵悦  王继辉  任欣欣 《住区》2021,(2):132-135
我国城市住宅存量中,存在大量依据旧有规范建造的老旧住宅,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居住品质的需求.研究以1998年房改为时间界线,从住宅建筑与住区层面,总结住宅居住品质标准演进特征,发现其中的品质缺失靶点,为制定针对性住区建筑品质提升措施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境设计》2015,(6):248-249
“地域社会圈”是我在横滨国立大学做教授的时候,和学生们一起思考的一个课题.这是一个研究住宅的课题,意即“改变居住方式,就是改变城市”.城市本身是由住宅和其他的建筑构成的,如今的住宅于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但我觉得住宅并不只是单纯用作居住的空间,它是构成城市的非常重要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增长,人们对居住模式和居住质量都有新的要求。在新建住宅的同时,也需要对既有住宅建筑进行改造和提升。本文以襄阳市老工业区的既有住宅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本着满足居住需求、提高居住质量为目标,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世界上举世瞩目的超大规模城市建设,特别是居住区建设,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20多年来,城市居住建筑建设的数量居世界首都城市之首。居住建筑是一个城市中最主要的建设项目,在世界许多城市中,居住区建设、居住小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其数量约在50%以上。以北京为例,每年竣工的建筑中有80%以上多为居住建筑。2003年北京市销售商品房189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771.1万平方米,占总数量的93.4%。2004年北京市销售商品房247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占到2285.8万平方米,占总数量的92.5%。这些居住建筑不仅…  相似文献   

6.
正"地域社会圈"是山本理显先生在横滨国立大学大学院做教授的时候,和学生们一起思考的一个课题。这是一个研究住宅的课题,意即"改变居住方式,就是改变城市"。城市本身是由住宅和其他建筑构成的,如今的住宅于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然而山本先生认为住宅并不只是单纯用作居住的空间,它是构成城市的非常重要的元素。"1户住宅=1个家庭"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德国建立了魏玛共和国。德国因战事许多住宅被毁坏,大部分劳动者身陷无家可归的境地。这就是当时建成的一个项目,一个名为路得维希·希贝尔塞默的德国建筑师设计的住宅。许多栋如出一辙的住宅建筑排成了一列,旁边是  相似文献   

7.
住宅作为一种居住需求,既有实用价值,又是人们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的反映。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俗文化和不同的科学技术水平,都有其相对应的住宅建筑形式,并最能反映一城市的总体面貌。可以说住宅建筑是城市的面貌、时代的缩影。上海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城市,其住宅建筑当然也具有独特的风格。所以研究上海住宅建筑的特点和其形成发展过程,挖掘其埋藏在历史文脉中的深层文化意识和居住心态,继承其精华,汲取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住宅设计水平,创造出具有海派风格、适应上海人的生活模式和  相似文献   

8.
<正>新的社会需要新的住宅形式,与城市产生尊重居住尊严和人们精神需求的对话。高容积率的城市居住社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永远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项目课题。它的设计难度会随着建筑师对建筑、社会形态等因素的理解,以及其自身对设计质量的要求和成熟度不断的提高。当今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住宅。在社会形态演变以及信息化工业革命中,人的社会性不断退化。住宅建筑设计不断向实用主义和城市化进程妥协,丧失了社会性和对居住尊严和精神追求的尊重。社会住宅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合院式空间是中国北方地区代表住宅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充分考虑到人们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对于现代居住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如何将这种空间形式进行重构以满足当代社会和人们的需求是一个难点。本文以传统合院式空间的特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口构成的改变和人口急剧增加对居住空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继而提出适应于现代城市集合住宅的空间重构策略。使得这种传统的居住空间可以得到传承,同时也为未来居住建筑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建筑最早是为人类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发展至今,住宅类建筑已经有了清晰的功能需要,同时设计师也在思考如何营造一个更为宜人的居住空间。日本的住宅是人们对居住空间探索的前沿重地。从功能到形式,他们的住宅设计一直在突破,将住宅这个命题进行更多元的尝试与创  相似文献   

11.
张影 《沈阳建筑》2005,(1):63-65
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最基本目标,也是振兴建筑业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住宅工程质量,公众关注的焦点。因为,居住场所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空间,是所有建筑中人们最需要最重要的一类建筑。住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住宅建设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风貌。建筑产品不同于其它商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需要对当前我国建设工程质量及管理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麦月庆 《广东建材》2008,(8):176-178
城市住宅是市民生活的主要场所,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住宅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本文着重论述了居住建筑防噪设计的常用手法,旨在改善居住建筑的声环境,提供居民一个安静、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用地的限制,城市住宅从最初的庭院式花园住宅、低层邻里建筑逐渐发展到公寓式多层住宅及高层住宅。城市大部分人们的起居生活也随之脱离地面,居住环境质量相应地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城市住宅居住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更加追求高舒适度的住宅环境。但近年来,建筑工程渗水漏水现象频发,严重影响了人们对住宅的居住体验,并且给人们正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本文对建筑施工中防水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提高建筑防水施工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表彰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居住建筑与设备研究所近年来圆满完成《中国城市小康住宅研究》项目及在中国住宅科研设计领域取得的成绩,由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中国事务所推荐,经日本住宅协会国际居住年纪念基金经营委员会选拔,在11个国家推荐的20项中,决定授予中国建筑中心居住所城市小康住宅研究办公室1993年度(第6次)国际居住年纪念松下奖。日本住宅协会自1988年以来.每年举办评奖  相似文献   

16.
上海外销居住建筑的装修与设施水平如何,体现其环境质量的价格又达到什么样标准,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中的关注点之一,也是市场的一个侧面。 从使用功能上看,提供人们居住的建筑都可归属于居住建筑的类别。不同的居住方式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居住建筑。以个人为生活单位长期集体居住的是宿舍,短暂居住并提供服务的是旅馆、宾馆,以家庭为生活单位长期居住的是住宅。 在一幢住宅内,通过公共交通空间(公共楼梯、公共走道、公共电梯)将多户组合在一起的,称“公寓式住宅”。一般用水平公共交通将几户组织成标准层,又通过垂直公共交通将若干标准层层叠组成住宅楼。户与户之间不设置公共交通相互联系的住宅称“独立式住宅”,其中,独户建造的为独院式住宅或别墅。住宅楼的底部建造几层商场的,就成为商住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住宅建筑规范的修订与居住建筑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建筑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住宅规范修订更新是保障居住建筑良性发展的基础,住宅规范是住宅设计的法律依据和技术保障,要及时把新材料新技术落实到住宅规范中,与人们的实际生活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因而人们对居住的内容也有了新的标准,以往只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的标准,已经被淘汰,人们追求一种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居住建筑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居住建筑中厨房、餐厅和卫生问的发展则标志着居住建筑的发展水平。 餐厅、厨房和卫生间是住宅的心脏,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居住的舒适、经济、安全和方便。发达国家在60~70年代,就经历了厨房卫生间的  相似文献   

19.
王科奇  于爽 《门窗》2013,(5):256+258
住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应当要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尤其是气候,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大庆市由于其城市性质特殊性和资源的丰富性是东北地区能源性城市中的代表性城市。大庆全市范围内共有各类湖泊、泡沼284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应当造就特殊的建筑群体布局和建筑单体形式。本文基于大庆的湿地环境,从住宅设计适应湿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湿地小气候方面入手,研究大庆市住宅适应滨水环境的设计对策,为改善大庆市的居住条件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孔维寅 《中华民居》2012,(12):13-14
在钢筋水泥的建筑日益占据城市主流的今天,架空层为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提供了一个过渡,为人们架起邻里沟通的温馨桥梁。在分析架空层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住宅架空层空间的利用方式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