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章友鹤 《纺织导报》2012,(2):52+54-56,58,59
(接上期)3混纺纱线标准混纺纱线生产品种较多,目前已制订行业标准的除涤/棉混纺纱线外,尚有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棉腈混纺本色纱线、棉维混纺本色纱线、苎麻棉混纺本色纱线、亚麻粘胶混纺本色纱等,现分别介绍如下。3.1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是用涤纶与粘胶两种纤维混纺的纱线。由于将涤纶与粘胶两种纤维优良性能互补,涤粘混纺纱线具有较好抗皱性、尺寸稳定性及吸湿染色等性能,是目  相似文献   

2.
唐家瑞  林承帆 《染整技术》2013,(7):24-25,28
涤粘毛啥味呢混纺面料,由高收缩涤纶/阳离子改性涤纶/粘胶/羊毛四种纤维混纺纱织造,印染加工而成。集合了多种纤维的优点,特别是高收缩涤纶经高温处理后的高度收缩,成为织物的芯,形成织物成皮芯结构,表面主要是羊毛和粘胶,赋予织物纯毛的触感,手感柔软,滑糯,光泽好,仿毛效果优良。通过优化工艺,其起毛起球性能满足服装面料穿着的要求。涤粘毛啥味呢混纺面料与纯毛啥味呢相比,产品风格和手感接近,成本低,附加值高。  相似文献   

3.
化纤仿毛织物是多年以来各组织厂争相开发的主要产品。在仿毛织物的纱的品种上先后开发出了涤纶弹力丝、空气变形丝、网络丝、涤粘中长混纺纱、涤睛、粘睛混纺纱等。利用这些纱种采用并合加捻或混纺交织等工艺方法织制仿毛织物。但因其蓬松度不足,外观与手感与纯毛织物都存在一定差距。近几年纺织厂又采用天然纤维、粘胶纤维纱与弹力纤维以并会加捻的方法,制取弹性蓬松纱。这种纱线因弹性纤维的伸缩,使非弹力纤维范曲,则成纱蓬松、圆润,绒毛丰满、弹性充足;用以织成的织物手感丰满、厚实挺括,有良好的弹性;还适合进行磨毛,起绒等后…  相似文献   

4.
冯建永 《毛纺科技》2012,40(1):56-60
通过R-因子分析方法对涤粘仿毛织物的风格进行研究,对于14种涤粘仿毛织物,根据原料、混纺比、面密度、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捻度、经纬纱缩率及经纬密度,利用FAST织物风格仪分别测试14种仿毛织物的压缩性能、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剪切性能、可成形性、松弛收缩性能、湿膨胀性能以及缓弹性褶皱回复性能,利用SPSS软件对仿毛织物的35个指标进行主因子分析,得出了仿毛织物的8个主要因子,探讨影响仿毛织物风格的因素,用来指导仿毛织物的生产及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纤维横截面形状对涤棉和涤粘环锭纱织物及喷气纱织物的影响.纱线结构在影响衣服舒适性的众多因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事实证明用喷气纱制成的面料在透气性、透湿性和吸湿性方面优于环锭纱面料.非圆形截面的涤纶纤维制成的面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导湿性、吸湿性、绝热性和芯吸性.除了绝热性能外涤粘混纺面料的其他各项性能均比涤棉混纺面料好.  相似文献   

6.
设计生产了14.8 tex涤纶冰凉纤维/粘胶纤维60/40混纺纱线。以普通粘胶纱线和涤/棉混纺纱线为对比样,测试分析了涤纶冰凉混纺纱线的基本性能、吸放湿性能、芯吸性能和降温性能。结果表明:涤纶冰凉混纺纱线的基本性能可以满足织造需要,但是纱线CV值和纱疵略多,所以生产过程中需注意工艺参数的选择;涤纶冰凉纱线的吸放湿能力和导湿能力介于普通粘胶纱线和涤/棉混纺纱线之间,降温过程中的表面温度低于其他两种纱线,可用于开发凉爽舒适型织物。  相似文献   

7.
涤粘中长仿毛织物是一种较高档次的面料,用其制作的工作服深受欢迎。最近,应市场需求,我们对涤粘中长仿毛织物的阻燃整理进行了研究,并小批量试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概况 涤粘中长仿毛织物由涤纶和粘胶中长纤维混纺制成,重量一般在180~320g/m2之间,属中厚织物。这种织物一般需在中长设备上进行松式后整理,以获得毛织物的弹性、手感丰满和柔软等特性。 涤粘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与涤棉混纺织物相仿。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整理之所以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问题在于涤纶和棉纤维的燃烧特性有差异,涤纶是易燃的熔融纤维…  相似文献   

8.
对多孔涤纶纤维、Coolmax、普通涤纶纤维仿毛纱线芯吸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改变纱线线密度和测试温度,探讨不同条件下染色液体在纱线上芯吸高度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孔结构涤纶仿毛纱线芯吸性能最好;温度对纱线芯吸性能影响显著,但是在0~30 min内温度对Coolmax和普通涤纶纤维仿毛纱线影响不显著。在相同捻度下,Coolmax和普通涤纶纤维仿毛纱线密度越细的芯吸性能越好,但纱线线密度对多孔结构的涤纶纤维纱芯吸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涤/粘访毛混纺织物是市场上非常流行的一种外衣面料,它集中了涤纶和粘胶纤维的优点和特征,因而在市场上的销售日渐兴旺。但就涤/粘仿毛织物来讲,它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如它的悬垂性、弹性与纯毛织物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一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涤/粘仿毛织物的销售经久不衰,我们进行了涤/粘织物仿毛整理剂及应用工艺的研究。二、仿毛整理制的研制涤纶纤维属合成纤维。是一种热塑性纤维,在不同的温度下,由于分子热运动状态不同,因而在结构和性能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出现很多不同转变。涤纶还有拉伸性能,它的拉伸…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异形纤维特性,探索异形纤维对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我们测试了三角形、圆中空涤纶中长纤维各种物理机械性能,并对异形涤纶纤维和纱线做了染色性能试验。我们采用三角形和圆中空涤纶中长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制织了三角形涤粘中长纤维隐条呢、粗纺呢、华达呢、色织花呢和圆中空涤粘中长纤维  相似文献   

11.
为了顺利纺制Amicor抗菌纤维、涤纶、粘胶混纺针织纱,并且避免后工序高温染色对Amicor纤维抗菌性能的不良影响,对白色Amicor纤维、白色粘胶和有色涤纶的混纺工艺进行了实践.针对所纺纤维的特性,以粘胶/Amicor/黑涤/蓝涤57/25/15/3 18.5 tex纱为例,探讨了产品配色设计、混色方法及各工序的纺纱工艺和关键技术措施,指出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Amicor、涤纶、粘胶混纺色纱的成纱质量满足织造要求,外观色彩分布富有层次感,风格独特.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涤纶异收缩混纤丝并捻纱与涤/黏中长混纺纱进行交织,开发出一种涤/黏仿毛贡丝锦。介绍了产品的设计思路与过程,加原料搭配、组织结构设计、织物规格设计等。重点对蒸纱定形、分条整经、剑杆织造及后整理等关键工序的工艺与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经检测,成品经、纬缩水率均小于1%,色牢度均在4级左右起毛起球为4级,可用于制作制服、礼服及高端商务套装等产品。  相似文献   

13.
总结Outlast粘胶纤维织物的设计与生产过程。针对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的特点,选用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竹浆纤维、涤纶三种纤维混纺开发了凉爽型衬衣织物。通过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用低车速、低张力以减少纱线断头及条干恶化,保证纱线通道平整、光滑以避免微胶囊破裂,合理控制车间温湿度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得织机效率达85%以上,织制的织物穿着舒适、美观,达到了设计及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探讨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分析了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的抗菌机理及抗菌纱线所织面料相比于抗菌后整理面料的抗菌性能优势。针对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设计纱线的纺纱工艺流程,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纺制了18.5 tex粘胶纤维/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60/40)混纺的抗菌纱线,并对其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混纺纱有较优异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5.
周建萍 《棉纺织技术》2002,30(12):26-28
对比分析了投影仪法、显微镜法和二组分法测试混纺纱混纺比的方法和特点 ,分析了纱线结构对涤粘混纺纱混纺比的影响。涤粘混纺纱混纺比的测试结果表明 ,投影仪法比显微镜法测试结果更为准确 ,弥补了显微镜法直接在显微镜中数根数的不足 ,并且适合小块布样的测试  相似文献   

16.
对自主开发的粘胶/涤纶/木棉和粘胶/涤纶/木棉/银纤维混纺纱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同线密度的粘胶/涤纶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混入了木棉后纱线强度值下降显著,混入银纤维长丝后其强度值有所提高,但对纱线整体拉伸特性无显著影响,而且两种木棉混纺纱强度值均达到并超过了KyTl2004-2006《涤粘混纺本色纱线》标准要求,在后续产品开发中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亚麻纤维的特性.采用亚麻纤维、棉纤维和涤纶纤维混和纺制针织用纱(线)时,首先亚麻纤维与涤纶纤维棉包混和制条,棉纤维制条,然后再在并条工序混和、纺纱.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高吸水涤纶/粘胶纤维混纺中长仿毛产品、改性涤纶/粘胶纤维混纺中长仿毛产品、大豆蛋白/涤纶/粘胶纤维混纺中长仿毛产品等高性能中长仿毛产品的的开发、生产工艺流程、纺织染工艺参数的设计、采取的关键生产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并对产品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棉竹涤混纺针织纱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竹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环保纤维,与棉纤维和涤纤维混纺后可用作夏季面料的针织用纱。对棉纤维竹纤维涤纶纤维混纺针织纱的混和方法、纺纱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探讨,并讨论了提高成纱质量的一些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角形涤纶纤维、阳离子涤纶纤维和粘胶纤维开发了涤粘混纺多彩闪色纱。介绍了原料的选配、纺纱工艺流程、各工序的主要工艺参数选择和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