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江豚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AFLP技术对天鹅洲白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长江江豚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每个AFLP引物组合在群体中检测到 0到 6个不等的多态性片段 ,平均为 2 .4 8个。 2 1个引物组合共揭示了 1139个座位 ,其中 5 2个座位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座位所占比例为 4 .6 %。分析显示群体的遗传期望杂合度 (He)为 0 .4 430± (SE0 .0 12 2 2 )。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长江江豚群体具有适度的核DNA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了该群体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更多的具有不同遗传变异的个体应该被迁入保护区 ,以形成更大的群体 ,获得更好的群体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2.
3.
AFLP技术在玉米自交系类群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3个应用较广泛的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AFLP分析当中,共采用了7个EcoRI/MseI引物组合,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的条带数在55-96条之间。利用以上AFLP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将23个玉米自交系分为3个群。结果表明,AFLP聚类图基本与系谱分析一致。AFLP技术是检测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另外通过AFLP分析,找到了三个玉米自交系的特异A 相似文献
4.
采用AFLP分析齐口裂腹鱼DNA指纹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FLP(选择性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指纹技术被认为是当今最有效的DNA指纹分析技术之一,但是由于该技术操作流程较长,对模板DNA质量要求较高以及PCR反应成分等变数条件的影响,要获得高清晰的DNA指纹图谱比较困难。文中以齐口裂腹鱼为研究对象,对AFLP的分析条件作了一定的探索。结果表明:基因组DNA必须是高纯度、高分子量;酶切充分;PCR反应最佳条件为:引物E—XYZ,M—XYZ在体系中的浓度分别为1ng/mL,5ng/mL;dNTPs浓度为0.2mmol/L;MgCl2浓度为1.9mmol/L。银染时在NaOH条件下显色比在传统银染法中的Na2CO3条件下显色,图谱背景更干净,条带更清晰。 相似文献
5.
应用AFLP技术对条斑星鲽、星斑川鲽及漠斑牙鲆的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分析。8对EcoRI/MseI 引物在条斑星鲽、星斑川鲽、漠斑牙鲆养殖群体中分别得到196、207、187条扩增带。其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26.02%、25.12%、39.57%,Nei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101和0.1587,0.1008和0.1465,0.1566和0.2238。结果表明,条斑星鲽和星斑川鲽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低,而漠斑牙鲆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同时还筛选获得了这3种鲆鲽鱼的共享标记19个,种的特有标记依次为44、45、34个。并根据两两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UMPGA聚类关系图,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衡量了其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AFLP技术研究海湾扇贝不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AFI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海湾扇贝的4个不同地理群体共80个个体利用7对引物组合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加拿大养殖群体48.8235%,墨西哥湾养殖群体49.2914%,秦皇岛养殖群体38.2353%,浙江养殖群体41.1765%。平均杂和度分别为0.1878,0.1886,0.1265和0.1618。遗传距离介于0.1188~0.0941之间。4个群体的Fst为0.1883。根据遗传距离绘制了UPGMA聚类图。4个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如下:加拿大群体和浙江群体聚为一支,墨西哥湾群体和秦皇岛群体聚成一支,最后这两支聚在一起。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累代养殖的浙江、加拿大、墨西哥湾群体仍保持较高的杂合度,与引种时间最短的(2年)、最为接近美国自然群体的秦皇岛群体比较,以上3个群体没有出现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显著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AFLP(选择性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指纹技术被认为是当今最有效的DNA指纹分析技术之一,但是由于该技术操作流程较长,对模板DNA质量要求较高以及PCR反应成分等变数条件的影响,要获得高清晰的DNA指纹图谱比较困难.文中以齐口裂腹鱼为研究对象,对AFLP的分析条件作了一定的探索.结果表明:基因组DNA必须是高纯度、高分子量;酶切充分;PCR反应最佳条件为:引物E-XYZ,M-XYZ在体系中的浓度分别为1 ng/mL,5ng/mL;dNTPs浓度为0.2mmol/L;MgCl2浓度为1.9mmol/L.银染时在NaOH条件下显色比在传统银染法中的Na2CO3条件下显色,图谱背景更干净,条带更清晰. 相似文献
9.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柱花草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18个微卫星(SSR)DNA标记对42个柱花草品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8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71条,平均多态性水平为84.5%。运用POPGEN32软件计算了各品系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性信息含量、遗传杂合度、等位基因数及有效等位基因数,结果表明,抗病柱花草品系的遗传变异高于感病柱花草品系的遗传变异程度。用NTSYS-pc软件计算品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其变化范围为0.26~0.94。按非加权成对平均数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聚类树系图,以所有品系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0.60为阈值,42个品系分为6类。这些结果表明,SSR技术是分析柱花草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泥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同工酶电泳技术对我国及周边海域的7个泥蚶群体的11种同工酶、近28个位点的表型变异及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同工酶在7个群体之间谱型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遗传变异统计结果表明:7个泥蚶群体多态位点比例(P.99)和(P.95)分别在39.3%~53.6%和28.6%~44.4%之间;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在0.035~0.083之间,平均杂合度预期值在0.086~0.186之间;而平均位点等位基因数在1.786~2.381之间。比较了7个群体之问的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表明,7个泥蚶群体明显地分为两大类群,第一个类群包括釜山、荣成、奉化、乐清、福鼎5个群体,它们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0072;第二个类群包括汕头和湛江两个群体,它们的遗传距离是0.0320;而这两个类群问的不同群体问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4279。因此这两个类群的分类学地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AFLP指纹和标记基因序列看我国养殖的四种鲍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九孔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鲍养殖对象,皱纹盘鲍与盘鲍则在北方被广泛养殖。对于皱纹盘鲍与盘鲍,尤其是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迄今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通过AFLP指纹的比较以及细胞核ITS-1和18SrRNA基因片段、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DNA序列的比较,发现九孔鲍与杂色鲍之间遗传趋异很小,只达到不同地方群体差异的水平;皱纹盘鲍与盘鲍趋异较大,可以认为是属于不同亚种。本研究结果同时表明AFLP技术是进行鲍种质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12.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研究坛紫菜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应用AFLP技术对浙江普陀列岛、渔山列岛和南麂列岛野生坛紫菜、福建野生厚型及薄型以及栽培坛紫菜的两个表型分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共记录了528个位点,其中16个为单态位点,其余的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到96.97%。其遗传距离与地域分布正相关,说明不同的环境因素可能是造成坛紫菜遗传变异的主要因素。对遗传距离进行UPGMA和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表明具有薄型叶片性状的浙江野生坛紫菜和福建野生薄型坛此菜聚合,而福建野生厚型与栽培具厚型叶片,当地俗称为木耳菜的样本聚合。该结果基本清楚地反映了坛紫菜表型特征的分化。栽培薄型叶片俗称鸡毛菜样本在不同聚类方法中分别于外侧并入不同的分支。在福建野生坛紫菜与养殖坛紫菜的AFLP图谱中仅发现了三条与叶片性状相关的谱带:具有厚型叶片性状的坛紫菜共有的ACC-CAA(100)和ACT-CAG(232),具有薄型叶性状的坛紫菜共有的ACC-CAA(490)。 相似文献
13.
栉孔扇贝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应用AFLP技术对栉孔扇贝的中国长岛群体和韩国东部、西部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表明,中国长岛群体的群体内遗传相似度最高,为0.6754,韩国东部群体次之,为0.6714,韩国西部群体最低,为0.6309;中国长岛群体与韩国东部、西部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703和0.1786,韩国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只有0.057。这一结果说明,长岛群体与韩国群体遗传差异较大,韩国两个群体遗传相似度较高,应视为同一个群体。本研究共获得6个韩国两群体的共享特征标记,4个长岛群体的特异性标记,1个韩国西部群体所特有的标记,这些标记可以用于鉴定和区分这三个群体。为提高我国栉孔扇贝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引进韩国西部群体为好。 相似文献
14.
几种江蓠属海藻的ISSR标记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ISSR标记对几种江蓠属海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所用的7种实验材料包括4株龙须菜(其中3株分别来自中国青岛、委内瑞拉和南非,及1株青岛产龙须菜的高温选育种)和细基江蓠繁枝变型、真江蓠、芋根江蓠。用9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有6条可扩增出清晰可辨条带。这6条引物在7种材料中共扩增出151条带,其中117条(77.48%)表现出多态性。根据Nei等的遗传相似性系数(S)对7种材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青岛产龙须菜与其选育种的相似性最高(S为0.939)。在3株不同产地龙须菜中,青岛龙须菜与南非龙须菜的遗传距离最近(S为0.643),委内瑞拉龙须菜与前两者的S分别为0.167和0.192,因此初步推断委内瑞拉龙须菜不属于龙须菜种。包括龙须菜(产自青岛或南非)在内的4种江蓠间的相似性系数在0~0.143之间。 相似文献
15.
AFLP分子标记构建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利用AFLP分子标记结合“拟测交”策略,以中国对虾的单对杂交亲本及其F1代为作图群体,应用MAPMAKER EXP/3.0软件,分别构建了中国对虾雌、雄的遗传连锁图谱。在中国对虾的雄性连锁图谱中,74个标记组成了5个连锁群(遗传标记数量大于3)、7个三联体、13个连锁对,总图距为951.5eM,最大连锁群的长度为206.2eM,最短的为7.4e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2.8eM;雌性连锁图谱中,由66个标记组成的5个连锁群,4个三联体,13个连锁对,总图距为712.7eM,连锁群的长度介于7.7eM~128.2eM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0.7eM。估算的中国对虾基因组总长度为2000eM,所构建的连锁图谱分别覆盖了基因组长度的47.5%和35.6%。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比较基因组作图以及基因定位与克隆创造了条件,并对今后其他海洋生物遗传图谱的构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