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紫外光引发淀粉接枝丙烯腈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了在紫上光下以安息香乙醚为引发剂玉米淀粉接枝丙烯腈的反应。得到了经验接枝聚合反应速率方程Rg=k「AN」^0.87「BE」^0.44「AGU」^0.41,测定了该光接枝过程的活化能Eg=14.9kJ/mol。  相似文献   

2.
利用丙烯腈(AN)与丙烯酸(AA)单体的化学性质及单体的活性不同,AA采用不同投料方式,制备了具有pH响应性与成纤性的丙烯腈/丙烯酸共聚物[P(AN-co-AA)],通过红外、液体核磁、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共聚物结构特点。结果表明,AA与AN单体物质的量比为20∶80时,聚合物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与成纤性;不同投料方式的共聚物中羰基与氰基含量的比值都随着反应进行呈增长趋势,一次性投料更大;分批投料共聚物分子链易形成嵌段结构,表现出良好的pH响应性及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系统研究不同单体配比、单体总浓度等条件对P(AA-AM)吸湿性能的影响。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其最高吸湿率达1.05g/g。吸湿实验结果发现P(AA-AM)共聚物的吸湿性能优于其相应的均聚物和传统的无机吸湿材料硅胶和分子筛。采用红外光谱法确定共聚物组成,再由Fineman-Ross方程计算单体竞聚率。得知丙烯酸的竞聚率大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且均1,表明聚合物有共聚趋势。SEM照片显示加脲后,共聚物生成孔洞结构,其有效吸湿比表面积增加。TGA分析进一步证明P(AA-AM)共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丙烯腈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Kelen—Tudos方法测算丙烯腈(AN)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自由基共聚合单体竞聚率,研究了不同反应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水相悬浮聚合体系中,转化率小于18%时,两单体的竞聚率同DMS0均相溶液聚合结果相近;转化率较大时,同容液聚合结果偏差较大。H2O/DMS0混合溶剂悬浮聚合时,当水含量超过60%(质量比)后,单体竞聚率向水相悬浮聚合结果靠近。溶剂的极性增大,rAN与rNVP值均减小。随反应温度升高,共聚反应向理想共聚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5.
丙烯酸氯代酯CH_2=CHCDO(CH_2)_nCl(n=2、3、4、6)和(CH_2=CHCOOCH_2 Cl用AIBN引发可以和苯乙烯发生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在本工作中,控制转化率小于10%,用YBR方法求初值,YM二元线性回归法系统测定了60℃时各单体对的竞聚率。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T_1<1和T_2<1,表明共聚属于无规共聚。接着用Q-e方程估算了丙烯酸氯代酯的Q和e值,00。本文讨论了烷基链长对丙烯酸氯代酯单体的活性以及Q和e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Kelen-Tudos方法, 测定了丙烯腈(AN)与丙烯酸(AA)共聚合反应体系中单体竞聚率,探讨了不同反应体系对单体竞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相悬浮聚合体系中,当转化率小于20%时,两单体的竞聚率同DMSO均相溶液聚合结果相近;随转化率的增加,AN竞聚率增加,AA竞聚率减小,当转化率超过50%后,两单体竞聚率变化不明显.在H2O/DMSO混合溶剂沉淀聚合中,当水含量超过80%后,两单体竞聚率向水相悬浮聚合结果靠近.随溶剂极性增大,rAN与rAA值均减小。  相似文献   

7.
针对丙烯腈(AN)和丙烯酸氨基酯(F)二元溶液共聚合体系,借助于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吸光度比,测定其共聚物组成,用Mayo-Lewis微分组成方程计算竞聚率。将两种单体的均聚物共混作标样,绘制A1/A2~m/n标准曲线,由共聚物中两特征峰的吸光度比计算组成,得到合理的竞聚率值为r1=0.7015,r2=2.3735。  相似文献   

8.
丙烯酸 —羧乙酯—苯乙烯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紫外光辐照聚乙烯膜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密度聚乙烯膜为接枝基材,丙烯酸为接枝单体,考察了紫外光辐照聚乙烯膜接接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接权后聚乙烯膜的力学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运用紫外光辐射引发均相溶液体系中的聚砜与丙烯酸接枝共聚;以聚砜与丙烯酸接枝共聚物和纯聚砜为共混基材,制备出具有pH响应性的环境敏感共混膜;研究了共混膜结构和性能,考察了不同pH值下的膜纯水通量,结果表明,共混膜含有丙烯酸基团,含接枝共聚物的共混膜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纯聚砜膜没有明显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对聚丙烯腈原丝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控制单体配比,采用丙烯腈(AN)与丙烯酸(AA)自由基熔液共聚,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溶剂二甲基亚砜中合成了聚丙烯腈原丝纺丝溶液,并纺制了碳纤维前驱体聚丙烯腈原丝。通过IR、DSC、DTG等手段,讨论了共聚单体AA对共聚物反应及聚丙烯腈原丝结构和热性能的影响。共聚单体AA能在较低温度时引发聚丙烯腈原丝的氧化、环化放热反应,且能减缓放热效应。P(AN-co-AA)共聚物中共聚单体AA的摩尔分数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固相接枝PP反应以及结晶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固相接枝方法,将丙烯酸接枝在聚丙烯上(PP-g-AA),讨论了剂用量、接枝反应温度、时间和接枝剂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同时,PP-g-AA后的结晶性研究表明,AA主要接枝在PPG ,在结晶过程起到结晶成核作用。由X光衍射和DSC方法测得结晶度表明,PP-g-AA后,AA有结晶成核作用,结晶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丙烯酸辐射接枝物形态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光衍射和差热技术研究了聚乙烯-丙烯酸辐射接枝物的形态结构,并测定其性能,结果表明,接枝反应是由聚乙烯表面向内部进行并达到整体接枝,两种聚合物间存在相结合,随着接枝率的提高,材料的凝胶含量,亲水性,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纤维与丙烯酸辐射接枝共聚反应的研究EI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60Co-γ射线预辐照接枝法,研究了聚丙烯(PP)纤维与丙烯酸(AAc)在苯中的接枝共聚反应。讨论了预辐照剂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率随预辐照剂量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实验获得的接枝共聚物,其亲水性有明显的改善,但当预辐照剂量超过2Mrad时,机械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丙烯腈(AN)/丙烯酸(AA)共聚物在空气中的低温热解反应,利用Kissinger方法,计算了AN/AA共聚物热解反应的表现活化能,讨论了不同聚合工艺对共聚物热解反应表现活化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混合溶剂中二甲基亚砜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热解反应表现活化能增加;随共聚单体AA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热解反应表现活化能降低;当AA与AN质量配比高于5/95后,共聚物热解反应表观活化能变化不大;随反应温度增加,共聚物热解反应表现活化能增加。  相似文献   

16.
尼龙66纤维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高锰酸钾/硫酸为引发剂,用尼龙66纤维与丙烯酸进行接枝共聚,研究了尼龙66纤维接枝率与硫酸浓度,高锰酸钾浓度,丙烯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预处理时间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浓度为0.2mol/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h时,接枝率较高,尼龙66纤维的预处理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NH4)2Ce(NO3)6/H2SO4这一水溶性高效引发体系发引尼龙-6膜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的接枝率的接枝膜,其中接枝率最高可达312%。这一数值是文献报导的接枝率的4倍多。  相似文献   

18.
MAA存在下VAc/BA核壳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功能性单体MAA的加入方式,乳化剂量和单体的加料速率等因素对MAA存在下VAc/BA核壳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动力学对胶粒形态变化和羧基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功能性单体MAA的加入方式不同会影响到壳层聚合阶段的溶胀、因而,使形成壳层的机理不同,乳化剂量和加料速率分别通过影响胶粒数和总体反应速率系数而对胶粒溶胀和壳层聚合反应产生影响。由于胶粒内聚合物浓度高、粘度大、因而胶粒形态变化受动力学影响甚大,羧基分布主要是由动力学确定的。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工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水溶性引发剂过硫酸铵的引发下,使丙烯酸在壳聚糖的分子链上接技聚合,并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进行一定程度的交联,制得高吸水性树脂.采用FT—IR和SEM对所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反应条件对所制得的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树脂具有最高吸水性能的最优化反应条件为:m(AA)/m(CTS)=10,引发剂和交联荆与单体的质量比分别为3.3%和0.16%,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5.5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树脂最大吸水倍率可这1180g/g,吸盐水倍率可达120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