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高密度地震资料具有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的明显优势,也对静校正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高密度地震资料波场信息丰富和初至波信息清晰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套适合高密度地震资料且能够满足高精度处理要求的剩余静校正方法。通过依次应用多域迭代折射波剩余静校正、分频模型迭代剩余静校正和非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有序地计算高密度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量,进一步解决中、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实际资料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高密度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型道的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针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描术的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中,剩余静校正处理是影响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关键技术,它的精度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研究产生影响。在此给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道的地震反射波三维剩余静校正方法,详细论述了模型道的构造方法,将剩余静校正问题作为广义线性反问题来求解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通过吐哈盆地的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较复杂地区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挖潜研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极高,虽然地表高程变化不大,但近地表结构横向变化复杂,现有的野外静校正方法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包括微测井模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以及基于CMP面的前两种静校正组合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近地表模型约束的折射波层析静校正技术。在精细解释微测井数据的前提下,建立近地表模型,计算模型静校正量,并以此建立层析反演的初始速度模型;结合长垣油田近地表结构特点,拾取单炮记录的折射波初至负起跳时间,反演迭代计算层析静校正量;针对工区炮点边界及采集变观区,依据两种静校正量差异趋势面,分区域组合来确定最终静校正量。喇嘛甸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以往所采用的静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解决基础静校正后,通常还需要利用剩余静校正方法消除中短波长对成像的影响,但单一的剩余静校正方法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理论,采用空变多时窗融合剩余静校正方法建立空变的模型道,采用多尺度分频剩余静校正方法消除了频率对模型道的影响,在成像道集上,采用基于共成像点(CIP)道集的时变剩余静校正方法,将这3种剩余静校正方案组成了一套高精度的组合剩余静校正方法,在复杂构造区"两宽一高"地震数据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兼顾了计算效率的同时,提高了计算精度。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低信噪比、复杂构造区的剩余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困难的问题,研究了射孔事件数据道间的两两相关信息与强微地震事件同相轴光滑性约束条件相结合的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不仅利用了射孔事件的任意两道相关信息,增加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时的信息量;还利用了剩余静校正后强微地震事件同相轴的光滑性约束信息,实现提高低信噪比条件下剩余静校正量估算精度的目的。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低信噪比数据的剩余静校正估算具有适应性强、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折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地、沙漠及其他复杂地表地区地震资料的线性散射噪声和随机噪声很强,有效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较低,静校正问题严重,使用常规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见效。本文利用折射波信噪比高的特点,将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应用于折射波资料处理,通过交互手段,逐段估算折射波的速度,用合适的速度对地震记录进行线性动校正,在共炮点或共中心点道集上,用相关方法计算各道与模型道时差,再用统计方法计算出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将该方法应用于信噪比较低、反射波剩余静校正方法难以奏效的复杂地表区,获得良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沿不同方位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会引起宽方位地震资料CDP道集内的道间时差,处理技术无法消除这一时差,必须寻找有效而适用的解决办法,以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和分辨率。为了满足长垣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精细地质研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基于长垣油田高密度三维三分量(3D3C)地震实验区数据,分析了引起方位各向异性的地质原因,研究了地震资料中方位各向异性的表现特征。通过实际地震资料分析可知,该区快波速度方位约在NE67°,与现代主应力场方向及沉积物源方向一致,在CDP道集内方位各向异性时差约为10 ms,且各向异性强度和方向随深度而变化。进一步研究并试验了模型道相关法时差校正技术,以层剥离方式消除不同沉积时期的方位各向异性时差。通过最终成像效果对比可见,方位各向异性时差校正可提高地震数据成像品质,有利于小断层识别与薄砂体描述。  相似文献   

8.
各向同性速度场会影响宽方位地震资料道集的动校正效果,进而影响剩余静校正效果、方位各向异性校正效果以及叠加效果等。宽方位地震资料处理时,动校正速度是随着方位角变化而变化的。采用分方位速度分析求取的多方位速度场可以有效地改善动校正后道集质量,消除各向同性速度场对OVT域地震资料处理中剩余静校正及方位各向异性校正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提高动校正后道集平整度和低序级断层成像精度。该方法在南阳凹陷CY-DZ探区地震资料处理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周华建 《岩性油气藏》2019,31(4):112-120
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萨葡高油层属于陆相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多层薄,砂泥互层频繁。利用常规叠后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只能预测部分相对较厚的河道砂体,精度低,井震结合储层描述技术不利于在长垣油田萨葡高油层中全面推广应用。利用萨尔图高密度地震资料的优势,进行叠前地震OVT域的处理,保留了数据体中炮检距和方位角2个参数,以地震沉积学为手段,分析了不同方位地层切片反映储层砂体特征的振幅属性,结合研究区的地貌学特征预测薄互层河道砂体,井震结合储层描述,进一步提高了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与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相比,精度提高15%以上。该方法为指导长垣油田井间剩余油描述和挖潜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常规最大能量法剩余静校正中模型道精度低的问题,提出提高模型道精度的方法。使用子波畸变道预处理技术消除子波畸变严重的地震道对模型道的影响,提高模型道精度;使用自适应分权叠加算法,削弱子波与模型道相似程度较弱的地震道能量,进一步加强有效信号对模型道叠加的影响。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复杂地区低信噪比资料的静校正精度。  相似文献   

11.
叠前主分量重建随机噪声衰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噪声是地震勘探中不可避免的一类干扰波,叠前记录中随机噪声的存在不但会引起资料信噪比的降低,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动、静校正的精度,影响资料处理的质量。目前已有很多衰减随机噪声的方法在应用中见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它们大多基于叠后数学模型开发,在叠前应用有时会因为其理论基础或叠前资料本身的某些特点而使应用效果受到某种模型开发,在叠前应用有时会因为其理论基础或叠前资料本身的某些特点而使应用效果受到某种程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三叠系砂岩储层地震正演响应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河油田三叠系是主要的产油气层之一,随着勘探的深入,低幅度构造圈闭油气藏是新的勘探研究方向。应用正演模拟技术和实际资料,建立低幅背斜油气藏砂体模型、地层尖灭模型、砂泥互层模型及其组合地质模型,在时间域和频率域对地质模型的反射特征和地震属性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35 Hz作为激发主频,这有利于提高分辨率和预测精度;振幅、频率、波阻抗等地震属性对油气储层敏感,预测效果较好。这可以减少预测的多解性和局限性,为勘探低幅度构造圈闭油气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震资料提高分辨率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芮拥军  石林光 《石油物探》2007,46(2):181-186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地表大部分被沙漠、戈壁砾石覆盖,地震勘探分辨率较低。在对各勘探区块实际资料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地震资料的特点和处理的技术难点,并总结了提高分辨率处理的思路和技术措施。主要包括:①消除近地表因素对资料采集的影响,包括静校正和噪音压制技术等;②叠前拓宽地震资料频带,包括振幅补偿和叠前反褶积技术等;③借助高精度速度分析、剩余静校正和高次项NMO技术,通过多次覆盖叠加,消除资料中随机噪声干扰,提高资料信噪比,尤其是高频端反射信息的信噪比,改善高频反射和弱反射信号信噪比,提高“高频反射死亡线”;④叠后有限反射频带识别、抬高优势频率等。利用上述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从而提高了与钻井资料的吻合程度。  相似文献   

14.
蒙特卡罗方法具有处理大型复杂问题的优势。将蒙特卡罗方法与地震反演技术进行结合,并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区为例,利用蒙特卡罗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显示:其结果的分辨率明显高于确定性反演的分辨率,较好地反映储层的非均质性;通过盲井检验,证实反演预测的砂体与井点的符合率较高。分析认为,蒙特卡罗反演技术综合了测井的垂向分辨率高和地震的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为决策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储层模型,使最终的储层预测结果具有高精度、低风险,便于在油田开发阶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震沉积学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大庆长垣油田密井网开发区陆相砂泥薄互层储层预测出现地层切片优选效率低、井震信息匹配分析难度大、地层切片与储层厚度缺乏量化的对应关系等问题。为此,在波阻抗特征分析、基于地质目标的保幅地震数据处理基础上,研究了地层切片自动优选、地震属性平面可信度分析、井—震结合厚度定量预测等方法,构成了大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技术基本框架,并研发了井震结合储层预测软件,提高了长垣油田开发地震沉积学储层预测精度和效率。实际应用表明,在密井网开发区仍然存在很多井数据无法确定的砂体变化,在井间可能发育宽度小于半个井间距的窄河道,开发地震沉积学对这些地质现象的预测与分析对于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斜坡上的下寒武统龙王庙组是重要的天然气勘探目标,但在地震剖面上龙王庙组顶界不易对比追踪,其储层识别困难,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处理技术攻关研究。为此,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约束层析静校正加剩余静校正技术来提高静校正精度;叠前保真去噪技术提高资料信噪比;井控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进行高频补偿,提高纵向分辨率;精细速度建模及叠前偏移技术提高横向分辨率及成像质量。最终获得的地震成果剖面主频为35~38Hz,频宽8~70Hz,分辨率及信噪比明显提高。对于龙王庙组储层厚度30m以上的地区,储层地震响应特征清楚,井、震匹配较好,龙王庙组滩体叠置接触关系清楚。但对于储层单层厚度小于20m的地区,在已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地震剖面上仍难以识别龙王庙组储层,需要通过地震正反演或提高地震采集原始资料的有效频宽来实现薄储层的地震识别。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井-震结合储层描述的目标尺度小、精度要求高、井网密等特点,以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X56区块为研究区,在精细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形成了一套大庆长垣油田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断层识别、储层预测配套技术。通过容量维分形技术,识别了断距5 m左右的小断层,解决了井间小断层识别难题;利用井-震结合构造解释成果,搞清了断层的平面组合特征及延伸范围,落实了微幅度构造及其与油气分布关系;采用地震随机反演技术,对葡一组储层砂体厚度进行了平面预测和井间砂体连通性分析,2 m以上砂体预测符合率达到75%以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正了仅用井孔资料绘制的沉积微相图,精细刻画了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井-震结合三维地震技术在长垣油田多个区块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复杂新区和老油区挖潜,从3个方面阐述了以地震勘探为主的油气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在复杂地表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成像方面,非线性层析静校正和炮域地震资料处理流程能够较好地完成复杂地表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静校正,基于共反射点道集的偏移速度分析能够获得复杂地区较为准确的速度模型,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能更好地实现对复杂地质体的偏移成像。在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方面,以高密度单点数字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以及时移地震技术为代表的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技术能为油气田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尤其是高密度单点数字地震技术,给地球物理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地震勘探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地震储层预测方面,应用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和地震资料的曲率属性能进一步提高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储层预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