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谈猪胴体前段加工工艺与设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尽可能节约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围绕屠宰加工流程,提出了在各个加工环节如何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设备,同时,强调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下,各道工序只有综合配置资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猪胴体劈半是生猪屠宰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不同的劈半设备对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和企业成本控制有较大的影响。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常用的猪胴体劈半设备,并分析了各种劈半设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猪胴体分级的基本情况,如美国、加拿大、欧盟和中国的猪酮体分级方法,以及不同分级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猪胴体多指标分级,能完善国内生猪胴体的分级标准、将传统的人工分级转变为信息化模式,促使科学、公平的生猪市场和猪胴体贸易,促进生猪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产品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4.
猪胴体智能分级技术是屠宰行业关注的热点,本文概述了猪胴体分级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根据我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猪胴体分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楠  周光宏  徐幸莲 《食品科学》2005,26(9):558-562
猪胴体分级是指根据猪胴体的一些相关经济性状,人为的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实现优质优价,促进商品猪品质的提高。本文概述了国内外猪胴体分级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快速、简便、准确的猪胴体等级评定体系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6.
屠猪伤残是宰后常见的普通病变。但在兽医卫生检验中往往不够重视,仅作一般处理疏于仔细检查,尤其对肉质不良或伴发传染病时易造成误诊错判处理不当。对此,笔者从宰后伤残部位、损害程度、剖检病理特征变化检验检测方法、肉质评定与处理等方面作了专题调研,分别作如下论述供学者、专  相似文献   

7.
猪胴体在预冷过程中的干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在0~4℃的预冷库环境中经24h预冷后三种猪胴体的干耗率,结果发现带皮白条干耗率>去皮白条干耗率>红条干耗率。通过在预冷过程中的重量变化可以看出,猪胴体在前2h的预冷过程中干耗量最大,然后干耗率逐渐降低。猪胴体干耗达到稳定猪红条耗时最短,带皮白条耗时最长。  相似文献   

8.
曲酒糟、啤酒糟、酒精糟等都是宝贵的饲料原料。长期以来,因其水分含量高,不便加工、贮存、运输而被丢弃或利用率不高。我们从1987年开始进行酒糟干燥的工程设计,现已先  相似文献   

9.
主要叙述了吊挂猪板油的加工工艺流程,介绍了各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及过程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21头淮猪,18头淮杂一代,40头淮杂二代商品猪作了胴体和肉质分析, 发现淮猪的系水力显著优于淮杂猪,而淮杂猪的胴体瘦肉生产力显著优于淮猪.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荔枝果肉果汁深加工前处理工艺及其成套加工设备,并简要叙述了自行研制的荔枝剥壳与去核设备的原理、性能及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板栗的批量式炒制机和连续式炒制加工成套设备,并着重对连续炒制加工成套设备的工作流程及各个配套单机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食品工业》2000,(6):30-30
<正> 在食品工业领域中,人们与有害细菌已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为了防止这些细菌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便采用了干燥、腌制、酸化及冷冻等方法,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随着巴氏杀菌热处理方法在食品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人们对这种全新的杀菌方法日渐了如指掌,但是这种热处理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它不能处理耐热芽孢。 经过巴氏杀菌处理的牛奶,必须冷藏保存,即使在最佳的保存条件下,产品的保质期也不超过16天。多年来,唯一的选择是在杀菌釜内将牛奶慢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来进行杀菌,但这种方  相似文献   

14.
试验测定了商品猪胴体瘦肉率、热胴体重、腰荐膘厚、F(指臀中肌处垂直背中线的最薄膘厚)、M(指臀中肌末端到脊髓管边缘处距离)等指标,采用SAS8.2、SPSS11.0等工具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中国商品猪胴体性状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生猪屠宰冷链加工配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屠宰厂应该建立全程冷链加工和运输系统,提高生猪屠宰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成品质量和安全。重点分析了冷链系统建设的几个环节及冷库库房和配送环节的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6.
欧美屠宰行业很早就注意到,畜禽屠体在预冷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水分蒸发损耗。例如,猪白条在预冷期间,若条件不恰当,在开始预冷的24h内,其预冷损耗可达到3%以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科学家们便对屠体预冷过程中的损耗状况进行研究,他们发现降低预冷环境的温度,增加环境的相对湿度,减小屠体表面的循环风速,都能够有效地减少屠体预冷期间的重量损耗。  相似文献   

17.
Data from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dissection analysis of 50 Large White and 50 Hampshire × Large White carcasses, comprising equal numbers of gilts and castrates, slaughtered at 90 kg liveweight, are presented. The right-hand side of each carcass was dissected into lean, fat and bone and the combined tissues were then minced and chemically analysed for moisture, protein, ether extract and ash.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of carcass analysis, except those between bone and ash, were not influenced by sex or breed type. Overall regression equations, i.e. ignoring sex and breed type, for the prediction of percentage lean from moisture, protein and ether extract percentages of the carcasses, had residual standard deviations of 1·26, 1·78 and 1·11, respectively, and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the prediction of percentage carcass fat were 1·05, 1·68 and 0·74. Residual standard deviations for predicting percentages of moisture and protein in the carcass from percentage lean content were 1·07 and 0·46 and that for the prediction of percentage ether extract from fat percentage of the carcass was 1·20.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bone and ash percentages of the carcass were less satisfactory for predictive purposes.  相似文献   

18.
茶叶微波加工技术及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探讨利用微波技术加工茶叶的机理以及微波技术用于茶叶杀青、干燥的可能性,并对利用微波技术加工茶叶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