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芫荽子挥发油化学成分和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芫荽子经水蒸汽蒸馏所得挥发油,采用SE-54石英毛细管柱分离,经气相色谱-质谱-电子计算机联用技术(GC-MS-DS)分析,从41个峰中检出29种成分,占98.9%。利用Ames标准菌株TA98加与不加S9代谢系统对芫荽子挥发油进行了体外致突变性检测,未发现芫荽子挥发油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2.
西洋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从西洋菜中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GC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共鉴定了60个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60.82%以上。通过对西洋菜挥发油的分析,为其进一步开发作为药食两用植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水蒸气蒸馏(SD)方法对内桂子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进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提取物分析鉴定.两种提取方法相互补充,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肉桂子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相近,含量稍有不同,包括肉桂醛、γ-衣兰油烯、α-古巴烯、石竹烯和邻甲氧基肉桂醛等.研究结果表明,将肉桂子开发成为药食两用调味品具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辣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对辣根中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辣根挥发油的前体物质)的水解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硫甙水解的最佳条件:65℃、120min、pH=4.0、抗坏血酸的添加理为2mg/g,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辣成分,十八种成分被分析,其占挥发油总量的95.15%。发现我国辣根的辛辣成分中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占31.83%、4-戊烯基异硫氰酸酯占26.24%,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基异硫氰酸酯和苄基异硫氰酸酯是我国辣根的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5.
研究红曲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突变性.采用最大耐受剂量法研究急性毒性;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研究其致突变性.昆明种小鼠以最大给药量为15 g/kg灌胃,小鼠无明显中毒症状亦无死亡;Ames试验选用TA97、TA98、TA100、TA102四种菌株在加与不加S.两种情况下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为诱变阴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3个剂量组的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试验组的精子异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红曲提取物的毒性级别为无毒级;在试验条件下,未发现其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6.
在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nm)雨株TA 98研究了熬煮牛肉汁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牛肉汁的致突变性水平取决于熬煮的时间和浓度,而与其色度无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烟草焦油致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宝法  周健 《中国烟草》1996,17(3):15-21
通过对五种不同类型烟草焦油致突变性的研究表明,(1)对于烟草焦油来说,其致突变成分在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方面是以移码型为主,且需要微粒体酶的激活,属于间接致突变物质。(2)不同类型间,焦油致突变性差异极显著,依次为烤烟〉晒黄烟≥晒红烟≥香料烟〉白肋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五种不同类型烟草(烤烟、晒黄烟、晒红烟、香料烟、白肋烟)焦油致突变性的研究表明,(1)对于烟草焦油来说,其致突变成分在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方面是以移码型为主,且需要微粒体酶的激活,属于间接致突变物质。(2)不同类型间,焦油致突变性差异极显著,依次为烤烟>晒黄烟≥晒红地≥香料烟>白肋烟。(3)五种类型的不同品种间焦油致突变性表现不一致,其中烤烟、晒黄烟、香料烟的不同品种间焦油致突变性差异显著(极显著),而晒红烟、白肋烟的不同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卷烟焦油致突变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3种不同类型4种牌号卷烟(烤烟型、中焦油混合型、新混合型、低焦油混合型)和不同等级烤烟型卷烟(A类、B类、C类)焦油致突变性的研究表明:(1)3种不同等级烤烟型卷烟经回归分析,焦油加入量/皿与突变菌落数/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焦油加入量的增加,其致突变性增强。但对A类、B类、C类3种不同等级烤烟型卷烟来说,在焦油剂量相同(500 μg/皿)的前提下,其致突变性差异不显著。(2)不同类型卷烟焦油与回复突变菌落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焦油的致突变性强弱依次为:烤烟型≥中焦油混合型 > 新混合型 > 低焦油混合型。(3)不同类型卷烟焦油致突变性两两差异比较表现不一致,其中烤烟型、中焦油混合型两种牌号卷烟焦油的致突变性差异不显著,其余两两之间差异均达显著(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丙烯醛致突变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醛与DNA可形成加合物,并可形成DNA-DNA、DNA-蛋白质2种交联结构,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致突变性。丙烯醛致突变性研究结论不一,归因于不同研究对象、靶细胞、试验方法。最近对吸烟者肺组织细胞中丙烯醛-DNA加合物的分析,以及对P53热点突变谱的研究,为丙烯醛致突变性提出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GC-MS技术对陕西韩城大红袍花椒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中分离出40个组分,鉴定出29种成分,主要成分是柠檬烯(Limonene),含量14.82%;月桂烯(myrcene),含量13.26%;桉树脑(Eucalyptol),含量10.69%;桧烯(sabinerl),含量6.74%;α-蒎烯(α-pineme),含量5.51%;α-守烯(alphathujene),含量4.99%;芳樟醇(Linalool),含量4.51%;α-松油醇(α-terpined),含量4.32%。  相似文献   

12.
根据《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要求,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及Ames试验研究盐肤木油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盐肤木油各剂量组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为阴性(P>0.05),对小鼠精子无致畸作用(P>0.05);对Ames试验中的TA97、TA98、TA100、TA102未显示致突变性.说明在试验条件下,盐肤木油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陕北宜川(壶口)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利平  李占杰 《食品科学》2003,24(12):99-100
利用GC-MS技术对陕北宜川大红袍花椒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大红袍花椒挥发油中分离出49个组分,鉴定出36种成分,主要成分和含量是9-烯-十八碳酸乙酯含量8.33%,棕榈酸乙酯含量7.20%,α-松油醇含量7.09%,芳樟醇含量7.03%,桉树脑含量6.06%。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3种方法提取芜菁子挥发油,对挥发油的抗菌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芜菁子挥发油及多糖的组成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芜菁子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挥发油的组成。运用滤纸片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检验芜菁子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残渣中的多糖,酸水解后进行薄层分析。结果 3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分别鉴别出21、7、14种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中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占45.95%,同时蒸馏萃取法的为31.35%,溶剂萃取法提取挥发油无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定性定量的抑菌实验结果显示,3种方法所得的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的抑菌效果最好。在高效G板上,以乙酸乙酯:异丙醇:水=26:14:7(V:V:V)为展开剂,芜菁子多糖的分离效果较好,可鉴别出芜菁子多糖中的果糖和半乳糖。结论芜菁子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含有异硫氰酸酯类和腈类化合物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主要研究云南秋季产白兰叶和茎的挥发油香气成分。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白兰叶和茎的挥发油,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分析了两种提取物中的挥发油香气成分。分别从白兰叶和茎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63、78种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两种挥发油中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各占总峰面积的95.7%、97.3%。结果表明秋季产白兰叶和茎挥发油的主要香气成分基本相同,它们分别是芳樟醇、石竹烯、橙花叔醇、大根叶烯D、β-荜澄茄烯、反式罗勒烯、α-葎草烯、桉叶油素等。  相似文献   

16.
黄样增 《中国油脂》2020,45(6):69-71
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采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研究薏苡仁油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薏苡仁油未显示有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17.
用小鼠淋巴瘤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对丙烯酰胺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设0.10、0.25、0.50、0.75mg/ml4个剂量组和阴性、阳性对照组。结果发现,随着丙烯酰胺剂量的增加,细胞相对悬浮增长率下降,tk位点的突变频率显著增加,0.5、0.75mg/ml两剂量组的突变频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剂量效应关系,表明丙烯酰胺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可诱发tk位点的突变。  相似文献   

18.
采用rpsL基因突变实验对丙烯酰胺的致突变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设0.05、0.10、0.25、0.50、1.00 mg/mL 5个丙烯酰胺的剂量组和阴性、阳性对照组。结果发现,丙烯酰胺剂量组的突变频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并且有剂量效应关系,表明丙烯酰胺可诱发rpsL位点的突变。由于rpsL突变实验自发突变背景水平低、灵敏度高,因此rpsL突变实验有望成为食品和医药领域中致癌物快速检测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9.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贡菊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贡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以油脂的过氧化值(POV)为指标,对贡菊挥发油在花生油和橄榄油中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贡菊挥发油得率为0.31%,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17种,占提取所得挥发油总量的80.50%。所得挥发油对花生油和橄榄油的抗氧化性显著,随着油脂中挥发油添加量的提高,其抗氧化活性增强。与空白实验相比,当花生油中挥发油添加量为0.20%时,过氧化值平均降低率为43.87%。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路路通挥发油,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测出43 个色谱峰,鉴定出38 个化合物,检出率为97.28%;其中萜类成分为28 个,占83.21%,脂肪族成分为6 个,占12.02%,芳香族成分为4 个,占2.05%;主要成分有β- 蒎烯(21.96%)、α- 蒎烯(21.32%)、柠檬烯(8.43%)、(E)-2- 己烯醛(8.04%)、β- 石竹烯(5.67%)等。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挥发油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路路通挥发油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黄曲霉、青霉、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对照组未表现抑菌活性;方差分析表明菌种间的抑菌活性差异极显著,挥发油浓度对抑菌活性影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