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电阻率测井的钻井液侵入校正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于在渗透性地层处存在钻井液侵入影响,使观测得到的地层电阻率和冲洗带电阻率与实际的电阻率相比存在较大偏差,降低了利用测井资料区分油气层与水层的分辨率。文章论述了基于几何因子理论的泥浆侵入校正原理,并离散了钻井液侵入校正量版,拟合得到地层电阻率、冲洗带电阻率、侵入直径、几何因子之间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式,采用迭代法对新疆塔河石炭系地层进行钻井液侵入校正。试油与测井解释结果对比证实,校正提高了地层电阻率和冲洗带电阻率的精度,提高了解释油气层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钻井液侵入地层使得井周介质电阻率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的响应。文中基于渗流理论、对流扩散理论及电磁场理论,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分析了侵入时间、储层孔隙度等变化对钻井液侵入下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钻井液侵入10 min后,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的响应明显受到钻井液侵入的影响;储层孔隙度大于15%时,相位差响应增长超过5%;储层含水饱和度小于60%时,相位差响应增长超过4%;钻井液与地层水的矿化度比值大于0.244时,相位差响应增长超过10%;储层渗透率和压差变化在钻井液侵入情况下对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相位差响应的影响基本固定。研究结果为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解释消除钻井液侵入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对探测深度的综合判断有助于相关仪器的研发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随钻电阻率测井曲线与电缆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随钻测井技术发展迅猛,成功解决了许多超长距离的水平井和极特殊条件下的测井难题。由于随钻测井能够实时获得地层信息,随钻测井对于地层评价和地质导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了随钻测井的特点之后,系统研究了随钻电阻率测井与电缆电阻率测井信息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对随钻测井资料定性和定量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上油气田电阻率测井受泥浆侵入影响严重的现象,提出随钻电缆电阻率测井联合反演方法,以获取可靠地层电阻率和泥浆侵入深度。对于ARC675和HRLA这2种仪器,利用Marquardt方法,采取联合反演方式计算不同测井时刻的泥浆侵入半径和侵入带电阻率以及原状地层电阻率等参数。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各参数联合反演相对误差小于0.5%。根据南海东部随钻测井与电缆测井资料开展的联合反演应用研究显示,联合反演结果符合泥浆动态侵入特征,与试油结果吻合,表明随钻电缆电阻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联合反演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上油气田高正压差井筒条件下随钻测井电阻率受钻井液低侵影响的问题,提出了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联合反演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视电阻率曲线分离程度的反演初始值选取方案,通过反演可以获得原始地层电阻率和钻井液侵入深度。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初始值选取精度满足工程应用需求,地层真电阻率和钻井液侵入深度参数反演相对误差小于0.5%。时间推移测井资料分别反演所得地层真电阻率一致,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对中国南海西部东方区块随钻测井资料开展电阻率反演应用研究,结合反演成果开展了钻井液侵入规律统计,得到了钻井液侵入深度与地层孔隙度、渗透率、钻井液柱压力、钻井液浸泡时间及地层电性变化等参数的统计关系,其对钻井液侵入预测与评价具有参考价值。该电阻率联合反演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海域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对储层评价与储量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油基钻井液会阻断直流电流通路从而使常规的随钻电阻率测井方法失效,为解决该问题,基于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提出了可用于油基钻井液的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方法。综述了随钻电阻率测量的主要方法,介绍了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将电容耦合和电感耦合相结合,建立了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方位测井模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多种工况下的测井模拟试验,分析了周向位置与电流幅值、电极周向位置与电流相位的关系及钮扣电极成像原理,模拟结果表明,钮扣电极具有方位探测能力,所提出的测井方法具有可行性。设计了地面模拟测井系统,进行了方位测井室内试验,发现该测井系统能够实现地层成像和测量地层倾角,试验结果与实际地层倾角的相对误差仅为4.7%。研究认为,提出的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方法可以在油基钻井液条件下进行随钻侧向电阻率测量,并且使测得的电阻率成像,从而得到较为可靠的测井结果。   相似文献   

7.
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层系多、埋藏深,储层物性普遍表现出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征,储集空间纵横向非均质性强,构造复杂多变,水平井地质导向难度大。Microscope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仪提供多种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成像图形,有利于准确把握储层和构造特征,减少钻井风险。分析了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层的特征和Microscope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仪的特点,提出了水平井地质导向中利用成像资料计算地层倾角的方法、判断井眼轨迹与地层空间关系的思路以及切入角的计算方法;提出了Microscope随钻电阻率成像图中裂缝、断层、溶蚀孔洞、溶蚀洞穴、井眼崩落等储层特征的识别方法。实例应用表明,Microscope高分辨率随钻电阻率成像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地层倾角计算、构造分析和裂缝识别,强化了地质导向实时导向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西湖凹陷低孔低渗储层流体性质快速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油基钻井液条件的时移电阻率测井对比识别法。首先进行了油基钻井液滤失性试验,研究了其在低孔低渗储层的滤失特征;然后分析了油基钻井液条件下随钻电阻率测井时、钻井液滤液侵入不同深度和侵入不同类型地层后的地层电阻率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油基钻井液存在一定的滤失,其滤失量和岩石物性、压差和时间都有一定关系;油基钻井液滤液不导电,其侵入储层后,如果驱替的是油气,随钻和复测电阻率基本一致;如果驱替的是地层水,则复测电阻率会大于随钻电阻率。因此,利用油基钻井液的高侵特性,基于时移测井理念,提出通过对比浅层实时电阻率与复测电阻率的差异快速识别流体性质的方法。该方法进行了现场应用,流体性质快速识别结果与后续电缆地层测试泵抽取样结果一致,验证了其可行性,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平井开发薄层油藏是目前油田开发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如何利用地震、地质、测井、试井等信息,采用最佳建模策略,建立能够满足薄层油藏水平井开发要求的高精度储集层地质模型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以阿曼DL油田为例,针对研究区碳酸盐岩储集层沉积成因特点,根据多学科综合一体化原则,基于地质概念,集成多种数据进行综合建模研究,采用"三步建模法"(储集层沉积模式;沉积相模型;储集层参数模型),将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建模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分支水平井资料,提高了模型的精度.通过模型统计对比及油藏数值模拟检验,证实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图7参10  相似文献   

10.
Krlstin是挪威海中一个高压/高温的天然气/凝析油(气)田,深度深、温度高的斜井造成电缆测井(WL)和随钻测井(LWD)深度之间差别达到20m,而且在不同的钻头行程之间变化显著。这种深度差别对油藏模拟和油井作业造成不能接受的深度误差。 为了帮助了解观测到的深度差别,使用了特定作业程序。在套管串中设置了放射性指示器,并且定期地作LWD和电缆测井。在LWD测量刚刚完成后重新对这些井段进行测井以便为比较创造条件,包括进行上行测井。对所有下行电缆测井采用原有的深度控制程序,为提供深度比较,在所有相关行程/测量中记录了GR对比测井曲线。 初始的电缆深度相信其是很好的,得到不同次测量间和下行测井与上行测井间深度良好一致的支持,这和LWD深度不同。随着深度增加而有规则地增大的深度差别,被认为主要由于温度升高和悬挂的钻杆重量增加使钻杆伸长而引起,导致LWD深度是比电缆深度浅。以钻杆为基础计算的LWD深度比以套管计数计算的深度也浅,正如以放射性指示器观测到的。 随着井斜加大,后来的一些井LWD深度和电缆深度之间差别增大,并且下行测井电缆深度的真实性受到怀疑。以电缆深度为基础的地层顶面产生出地震时间-深度变换不可靠的地区校正值,对油藏体积作图有显著关联。 如果我们不信任LWD深度和电缆深度,要寻找一种替换方法。采用在文献中能得到的一些简化模型来估算由于温度、管串重量和钻井参数变化造成的钻杆伸长/压缩。所获得的结果应用于LWD曲线仅能解释大约1/2的早期伸缩变化。研究出一种相似的方法来校正电缆伸长的深度,估算的校正值远超过标准的假设值。在对LWD和电缆测井的行程/测量作专门校正以后,深度误差已显著地减小。 对今后深度误差大井的LWD和电缆测井,推荐使用类似的校正。我们建议保持目前的“钻井工作深度”(LWD深度)和“测井工作深度”(电缆深度)作为井场深度基准,以避免作业错误,同时对地面模型以经过校正的LWD和/或电缆深度为基础,建立“校正过的深度”供使用。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斯坦让纳若尔油田Дю区块油藏渗透率低,仅为10 mD,属于特低渗透率油藏,同时该地区油层薄,仅为2~3 m,已钻直井单井产能低,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开发。为挖掘剩余油潜力,开发低渗难动用储量,同时为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效率,尝试应用水平井钻井技术,并结合导眼钻井、LWD地质导向、地质录井等关键技术,顺利钻成H5147井和H4061井2口水平井,有效保证了水平井段中靶率和油层钻遇率,最终获得较高的单井产能,单井初期日产分别达到89 t和91 t,达到直井初期产能的3倍。其中,导眼钻井有效确定油层深度与厚度,LWD地质导向和地质录井则保证了井眼轨迹在油层中穿行。2口井的产能效果证明了水平井及配套钻井技术在Дю区块的适用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王印  杨明清 《录井工程》2009,20(1):8-10
以往气测录井对混油钻井液气测值的处理,一般只是根据经验作非量化校正处理,没育有效的量化校正方法,尤其是对气测烃类组分值的校正处理基本上没有考虑。针对此情况,分析了储集层甲炕相对含量变化特征和混油钻井液烃类组成与储集层烃类组成不同的特点,以胜刊油田M-平1井钻井液混油前后的气体检测分析数据为例,通过分析混油钻井液与束混油情况下地层全烃和烃组分检测值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剔除混油干扰后的地层全烃和烃组分的校正计算公式,为混油钻井液条件下利用气测参数准确评价油气层提供了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中随钻电阻率测量仪定位和预测地层界面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锋 《测井技术》2006,30(2):119-121
研究了倾斜分层非均匀介质条件下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的电磁响应,分析了测量工具在穿越地层界面时的特征,进而提出了水平井条件下利用电阻率曲线准确划分地层界面和进行地质前向预测的方法.数值模拟和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随钻电阻率测井仪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时操作繁琐、不易掌握。以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基础平台,利用APDL和Tcl/Tk语言开发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的随钻双感应测井响应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实现了仪器结构参数影响分析、仪器刻度响应计算、测量环境影响分析等多种数值模拟条件的模块化设计。研究结果可为随钻电阻率测井数值模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油基钻井液在高难度井、大斜度定向井和水平井钻探中被广泛应用,由于油基钻井液中含有大量石油及其衍生物,在给钻井施工带来技术优势的同时,也给气测录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以BYP 1井和BYP 2井为例,对使用的两种油基钻井液(柴油基和白油基)进行成分分析,进而探讨其对气测全烃和组分的影响程度。针对两种不同的油基钻井液,分别建立模拟气测值的数学表达式,求得油基钻井液气测干扰值并进行剔除。该方法同样适合于其他油基钻井液分析,对各类油基钻井液干扰值的剔除具有指导意义。应用该方法既可以对正钻进的气测全烃值进行校正,也可以对早期已录取好的气测全烃值进行校正,从而为气测资料的定量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斜度井的钻井液侵入机理及电阻率特征是当今测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文献,系统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并对大斜度井电阻率测井响应理论模型和大斜度井电阻率测井响应算法进行了分析与对比,认为目前大斜度井的电测井资料解释仍然以直井理论为基础,由此也限制了以电测井为主的储层评价及相关的地质研究。根据大斜度井电阻率测井响应模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算法。  相似文献   

17.
甲酸盐无固相钻井液具有保护环境、储层保护、抑制地层等优点.但是,由于甲酸盐钻井液密度较大,并且含有大量负离子,使得甲酸盐钻井液对测井曲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为测井识别油水层、确定含油饱和度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测井评价的难度.结合甲酸盐无固相钻井液密度大及侵入地层较深等特点,分析了该钻井液对井径测井曲线、密度测井曲线以及电阻率测井曲线的影响.使用有机盐钻井液体系钻井,对砂岩井段的井眼半径影响不大,对泥质含量相对较高的井段和泥岩段,由于井壁的垮塌现象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单纯地靠观察井径的大小很难对岩性进行评价.甲酸盐无固相钻井液密度较大,侵入地层较深,在侵入地层特别是侵入的砂岩储层中密度测井值较高;由于钻井液电阻率低于地层电阻率,使得视电阻率较低,为油气解释造成了困难;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甲酸盐钻井液对地层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钻后及时测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室内实验,得到了某地区甲酸盐钻井液的电阻率校正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处理了某油田的几口井,实际效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气测录井资料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及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开展不同钻井液条件下的气体检测实验、井口逸散气校正实验,建立了不同钻井液体系条件下的气测全烃检测对比关系,确定了钻井液粘度变化对气体检测影响校正系数;建立了井口和泥浆槽钻井液全脱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建立了它们与随钻检测全烃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气测资料综合校正方法,为气水层评价提供了更准确的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以斯伦贝谢(Schlumberger)公司的密度测井资料的井径校正图板为基础,采用几何因子法对其进行数学拟合,得到一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较为理想的井径校正公式。其后,详细地分析了单发双收声速测井资料受井径影响的物理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校正公式及校正图板。最后,附以实例分析校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