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引言电力调度和行政管理手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国家现已把县级电网调度列为五级电力调度(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县调)之一,从而赋予县调新的使命、新的地位。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和不断发展的要求,我们设计了一套具有:保证生  相似文献   

2.
《大众用电》2011,(12):35-35
电力系统共设置三级调度机构,即省级电力调度机构(以下简称省调)、地区(市、州)级电力调度机构(以下简称地调)、县(市、区)级电力调度机构(以下简称县调);各级电力调度机构设立与其相适应的调度运行、运行方式、调度计划、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和通信等专业部门或岗位,配备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各级调度管辖范围划分的原则如下。  相似文献   

3.
电网调度机构是电网运行的一个重要指挥部门,负责领导电网内发、输、变、配电设备的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以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向电力用户有计划地供应符合质量要求的电能。我国的电网调度分为五级,依次为: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和县调。县级电力调度的主要任务是指挥电网运行的倒闸操作及电网故障和事故的处理,尽可能地保证电网的正常供电。  相似文献   

4.
《电力信息化》2014,(1):46-46
2014年1月9日,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地县一体化D5000系统顺利通过现场验收,至此,河北南部电网11套新建地县一体化主备调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D5000)全面完成现场验收并投入试运行。加上2011年投入运行的衡水地县一体化主调系统和2012年投入运行的省调主、备调系统,国网河北电力省、地、县三级调度全部跨入智能调度时代,  相似文献   

5.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江西省调为适应国家电网“大运行”体系的建设要求,依托电网调控管理系统(OMS)实现了省、地、县调继电保护一体化整定计算.构建了一体化整定计算应用数据库,实现了“一张电网、一套数据、多套系统共享”;完成了省、地、县调整定计算数据的纵向拼接,实现了“县调计算、地调核算”功能;对省、地、县调整定计算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实现了各级调控中心内部、调控中心与运检部门间定值执行的双闭环管理.文中所述内容已在江西电网得到全面实施和应用,有效提升了省、地、县调整定计算全过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电力信息化》2012,(11):100-100
2012年11月1日,山西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组织召开省地县一体化调度管理系统(OMS)基础数据库工作推进会,全省各供电公司及省检修公司地、县调调度人员共92人参加会议。会议对山西省地县一体化OMS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总体进度要求进行了部署,要求各地、县公司任务分解到站、工作细化到日,根据调管范围对OMS的基础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工作,推进省地县OMS系统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金华地区母线负荷数量庞大、覆盖面广、多层级数据交互频繁等特点,考虑地方电厂、大用户、经济性因素及气象因素的影响,提出以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中心为中央节点、各地市调度中心为一级节点、县级调度为末级节点的省、地、县一体化电网母线负荷预测应用平台,将系统延伸到更低电压等级,为  相似文献   

8.
综合信息     
山西建成“调度、变电站联合仿真培训系统”2006年11月16~17日,山西电力仿真培训中心“调度、变电站联合仿真培训系统”通过山西省电力公司专家组测试验收。该系统包括“地调、变电站联合仿真培训系统”和“县调、变电站联合仿真培训系统”2个子系统,由电网调度(包括地级调度和  相似文献   

9.
电网出力由于检修、事故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常有变化,另一方面由于电力供应紧张,又要求对用户按定量供电.在这种条件下,如何搞好电力调度,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是长时间困扰电力调度工作的一难题.为此,1988年6月,石家庄供电局地调首次提出了在对县调度的负荷管理中实行“方案调度”的设想,并于当年7月份开始对所属十七个县(市)正式实施.随后,作为“方案调度” 的一个补充技术手段,又推出了“广播命令”限电方式,使之进一步完善化.其具体做法是:给各县(市)调安装一台负荷预报接收机,并预先给出五个电力指标方案,第一方案为正常指标的120%,第二方案为正常指标的110%,第三方案为正  相似文献   

10.
1OMS系统实用现况湘潭调度运行管理系统(以下简称OMS系统)是湖南省地县一体化OMS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OMS系统按照"一套系统、两级部署、三级应用"的模式,省、地间采用分布式部署,通过省、地调之间的广域网实现互连互通,以数据交换平台方式实现省、地两级数据及流程的纵向交互连接;地、县间设备采用集中式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