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城镇化建设不断加速,已经成为徽州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徽州传统聚落通过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空间组合、建筑型制反映特定的地域文化内涵,其所体现的社会环境、人文精神以及审美情趣为其城镇化建设创造并提供了启发思想和借鉴意义。保护和传承徽州乡村聚落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推动新型聚落城镇化转型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乡村聚落景观风貌是乡村传统生活方式和历史民俗文化的反映。乡村聚落景观风貌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是新时期乡村景观建设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乡村聚落景观保护和营造的需求,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环保工程等先进技术,提出了一种集成性、系统性的方法,包括对乡村聚落景观进行整体保护、局部修复,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和修复等内容,以提高乡村聚落景观保护和营造的效率、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在新乡村建设实践中,不仅要优化物质环境品质实现生态宜居乡村社区,同时又要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对策和解决方案。从乡村聚落和建筑的内生逻辑,即环境关联性、系统关联性与文化关联性出发,探讨如何传承和发展乡村地域文化。以鲤鱼溪新乡村建设为例阐述建设一个生态宜居的新乡村应该创造一个得到群体认同和可以共享的公共空间体系;并且因地制宜地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条件做出有效的环境关联性响应;同时采用混合聚居系统以激发自下而上的体现系统关联性的社区生活体系和活力空间体系,提供一种和迁出地相关并具有文化关联性的可识别特征,全方位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统乡村聚落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荣 《山西建筑》2007,33(31):43-45
通过对传统乡村聚落景观构成基本要素的分析,提出保护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基本原则,进而探讨了传统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研究思路,从而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乡村聚落景观承载着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深远的文化传统。重庆渝东南地区由于多民族的栖息和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其乡村聚落景观更是独具地域特色。本文以渝东南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为例,提出就地保护和异地搬迁保护这两种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风土聚落保护方式侧重于物质空间层面的改造,却忽视了社会空间层面的治理,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展现了显著成效,但从长期看,将导致风土聚落保护丧失持续动力。因此,本研究从空间治理视角出发,兼顾物质空间的再生与社会空间治理,探索新形势下赣系风土聚落保护传承新思路,并以江西省进贤县桂桥村为例进行分析,总结赣系风土聚落的保护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保护发展的豫西传统乡村聚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豫西传统乡村聚落的进行实地走访,客观记录豫西传统乡村聚落的生存状况,探究豫西传统乡村聚落中百姓的生活现状和需求,挖掘传统乡村聚落的地域特色,总结豫西传统乡村聚落转型过程中面临着百姓意识淡漠、传统乡村聚落功能转型难、政策引导性差等客观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2020年11月6日~11月9日,第25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会议以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为主题,希望根植传统民居文化的同时,面向生活现实需求,探索传统民居文化基因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当代创新路径。以传统民居与聚落现代技术与民居营造乡村规划与传统村落民族地区传统民居与聚落为四条主要线索,根据会议发言、论文和相关背景文献对主要观点进行了整理与解读,并结合当下乡村发展问题,探讨我国多元发展背景下的传统民居研究现状,最后对民居学术研究深化拓展的新动向与新趋势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曹子健  张凡 《住宅科技》2020,(11):56-58
江南传统乡村聚落在水平层面的聚落布局和空间组织模式、垂直层面上的屋顶类型上有典型的类型学特征。东梓关当代乡村聚落传承和转译了多种层面的空间类型——从沿自然要素展开的聚落布局,到以"巷街坦"为层级的公共空间组织,再到以院落为核心的内部空间组织及屋顶类型;同时,也因新旧取舍矛盾产生了空间逻辑上的矛盾,是当代乡建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双构特征及保护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3):112-114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培养的人才怎么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从情感智能、学生体验、就业指导全程化等方面来探讨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遗产二者关系的角度探讨了传统村落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论以及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手段,旨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架构出传统村落中场所与行为活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厘清传统村落文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乡村城市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大城市边缘的突出特征,本文以广州黄埔南湾古村为实例,叙述其历史、建筑及环境特色,从多方面的传统特色中寻求其传承之道,并探讨前人在建设中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的一些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村落中民居类型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状况复杂,缓解文物保护与居住使用之间的矛盾,居住者自觉意识的提高等,均需要有大量深入的工作。本文以黄田村古建筑群做为研究对象,基于古民居建筑的历史特色与保护困境,探究民居类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导则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布局除了以功能性划分,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区别,比如,以情调为前提考察,则可以发现若干不同的情调空间。城市的情调空间有的是初建时规划中的题中之义,最无可争议的例子是北京紫禁城,那至高无上、金碧辉煌的皇家气派是事先设定好,再加以实现的。有的情调空间则是逐步形成的,比如北京王府井商业区,从地名就可以揣想,最早那里一定不是商贾聚集之地,是城市的社会生活发展到某一阶段,借助某一契机,渐进形成的。事实正是这样,它是在清末才成为方便宫中采买百货用品的市集,民国后随着城市消费欲望的膨胀与商业活动的多样化,才成为以东…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of established local planning cultures and legacies on the trajectory of contemporary local development policies. Local and sub-regional planning cultures are interpreted as overall ‘developmental frames’ which set the context for local planning approaches both through more concrete territorial, developmental and policy forms and through cognitive structures, assumptions and values. These frames then exer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how planning policy is conceived and enacted, with potentially major implications for local development outcomes. Three illustrative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 from sub-regional growth areas in the South East of England.  相似文献   

17.
杨豪中  韩怡  卢渊 《安徽建筑》2011,18(5):43-44,47
通过对陕北佳县木头峪村传统聚落的村落形态、空间构成、居住空间、礼制空间、祭祀空间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传统人居环境中人文结构及文化意义在传统村落空间构成中的具体体现及社会功能,以及特定时期礼制文化和民间信仰对于乡村日常生活空间和精神生活空间的濡染和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传统聚落的人文结构与传统文化之间一一印证、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的研究以及反映了这种关系的建筑文化特征的类型学研究,对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传统聚落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9)
根据对泌阳W村的调查,笔者发现,男孩偏好是农村村民多胎生育的根本原因,村民之间的男丁生育竞争则加剧了多胎生育的行为。究其原因,正是村落里的姓氏文化、宗族文化、赡养文化,让男丁生育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19.
从古民居、书院、祖庙、碉楼等方面,分析了龙道村古建筑的特点和现状,探讨了目前急需拯救的对象和方法,并提出了恢复和修复的具体方案,为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土体加固保护材料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河梁遗址是重要的红山文化遗址,为了保护其真实感,决定采用露天保护的方法。由于遗址所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需要采用化学材料对遗址进行加固保护。本文采用非水分散体加固剂和有机硅材料对取自牛河梁遗址附近的土样进行了加固试验,通过颜色变化、重量变化、抗压强度、耐水、耐冻融和耐盐试验检验各种材料的加固效果,并将材料进行现场试验,最终确定非水分散体加固剂是土体加固的合适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