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通常,人们所提到的电梯安全问题往往局限于电梯乘客的安全问题,其实不然。电梯的安全问题一般包括:电梯乘客的安全问题、电梯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电梯检验人员的安全问题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黄凯 《中国电梯》2008,19(1):31-33
电梯这一现代化大楼运输工具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大量应用使电梯性能不断完善,速度更快,乘坐更舒适。与此同时,电梯作为特种设备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公众的人身安全。电梯监督检验人员的责任重、工作量大,检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成为保证电梯检验人员安全和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下面就电梯检验工作中的安全操作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3.
关于制定电梯检验作业安全规范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 《中国电梯》2007,18(21):61-63
在多年的电梯检验工作中,笔者发现,从事电梯检验检测人员在作业中也存在着诸多的自身安全隐患。而造成这些隐患的直接原因一是电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所致,二是由于检验人员行为不当和操作错误所致。导致电梯检验人员受到伤害的主要类别和因素,可参见图1。电梯的检验检测工作是一种全方位的评价过程,检验检测人员需要采取安全技术手段,通过检验作业行为对电梯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质量技术性能进行检验检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赵钢 《中国电梯》2006,17(13):54-55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给电梯的定义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可见,电梯出厂时只能算是电梯部件,电梯的安装是电梯制造的继续,所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了电梯的安装过程要实施过程监检。作为一名电梯检验人员,深感电梯安装过程监督检验的重要性,如何实施电梯安装过程的监督检验,是目前我们检验人员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潘沪明 《电梯工业》2005,6(3):34-38,40
文中对电梯安全运行及电梯检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电梯安全是一个社会工程、系统工程问题。电梯检验环节固然重要,但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保养、广大用户及政府监管部门等都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如果没有这些单位的共同努力,光靠电梯检验部门的努力是无法保证电梯一定能安全运行的。文中还认为,设计检验人员对电梯安全运行负有最重的责任,起的作用也最大,因此提高设计、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安全意识、技术水平和技术辨别能力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电梯是垂直运送人员和物件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能必须是第一位。一旦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电梯即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投入使用,将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破坏的严重后果。为了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电梯投入使用,在电梯投入使用前应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笔者多年从事电梯制造、安装工作,在电梯交付当地有关部门检验时,  相似文献   

7.
佘昆 《中国电梯》2009,(9):55-55
电梯属特种设备范畴,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验收检验和定期检验。电梯检验是一个动态的检验过程,检验人员需要对电梯各部件及整机作详细检验检测,而且部分检验必须在电梯运行状态下进行,这就对检验人员自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各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细致、全面的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指导现场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如何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已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课题,并越来越受到重视。电梯的安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但是,在传统的电梯管理模式下.电梯在进行例行检验的时候.检验人员只能检查到电梯当时的状态.而电梯前一段时间曾经出现过什么问题.存在什么隐患,检验人员无从知晓。  相似文献   

9.
何永胜  罗志群 《中国电梯》2007,18(21):17-20
为了避免停电时乘客受困,越来越多的电梯装上了停电应急救援装置。当前国家电梯的相关标准及检验规程中并没有专门的关于电梯停电应急救援装置的要求,设计、安装人员没有相关的标准可以参考,检验人员也因没有相关的检验规程。检验人员实际检验时的要求各不同,造成操作上的困难,有的干脆就不检该部分,致使电梯存在着安全隐患。在国内也出现过因停电应急救援装置使用不当而引起的电梯安全事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吴勇 《中国电梯》2011,(5):64-66
我国对在用电梯实施年检制度,每年由质监部门对电梯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检测项目设置全面,涉及乘客、检验人员、维修人员等的安全。2002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电梯监督检验规程》(以下简称《旧检规》),  相似文献   

11.
电梯安全运行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无机房电梯验收并没有专门的检验规程及相关标;隹,在现阶段仍然参照普通电梯的检验方法。本文就无机房电梯检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如:机房通风、机房照明、救援操作等。  相似文献   

12.
黑匣子——电梯运行记录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在电梯例行检验的时候,检验人员只能检查到电梯当时的状态,而电梯前一段时间曾经出现过什么问题,发生过什么故障,检验人员是无从知晓的。因此,检验人员无法对电梯的实际状态作出完整、正确的判断,一些间歇发生的、累积性的、渐进性的隐性故障很可能在检验时因漏网不被发现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直到最后集中发生时,就表现为较为严重的故障,甚至导致运行事故,造成较大损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胡益兵 《中国电梯》2008,19(1):55-56
电梯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或者交付使用。电梯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相似文献   

14.
饶畅  彭长友 《中国电梯》2012,(7):53-53,55
对于无机房电梯,应特别注意对电梯维修人员、电梯检测人员的安全防护。为此,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以下简称“新检规”)根据不同类型的轿厢机械锁定方式提出了第7.2、7.3、7.4项等合计8项检测规定与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何其昌 《中国电梯》2006,17(17):63-64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的规定,电梯属于涉及人民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为此,对电梯的生产、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检测等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技术方面则有GB75882003等一系列的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对电梯的安装、维修和检验人员实行统一考核、持证上岗的制度等等。从各个侧面为电梯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袁江峰 《中国电梯》2012,(5):62-62,64
笔者发现许多电梯安装、维保人员对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以下简称《检规》)和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所要求的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认识不够重视,尤其是某些检验人员对其检验要求和方法不是非常清楚。为此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在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中,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要对其进行强制性的监督检验。同时,每年还需进行一次定期检验(年检)。检验后需出具电梯检验报告,按规定,定期检验报告需要一式2份,验收检验报告需要一式3份。随着电梯数量的大幅递增,电梯的安全检测工作不仅在检测过程中工作量大,检测后出具报告的工作量也相当大。因此,如何高效地出具检验报告,是每一个检验机构及检验人员关注的问题。利用Excel VBA的强大功能,在分析电梯检验项目的具体情况下,可以设计出简洁的出具报告的打印程序,使得报告出具的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电梯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垂直运输工具,其质量与安全性能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然而电梯安装过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梯的安全性能.因此对电梯的安装过程进行监督检验是十分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电梯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过程,必须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督检验.  相似文献   

19.
姜武 《中国电梯》2007,18(21):25-27
当前,因各种因素导致电梯供电中断,致使电梯停梯困人的问题日益凸现,当无机房电梯出现这种问题后似乎更显得麻烦。由于无机房电梯国家标准和检验规程没有正式颁布,电梯停电应急救援装置的国家标准还在起草阶段,在此我们应认真探讨怎样安全迅速地解救被困人员,以及无机房电梯停电应急救援设计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电梯市场上应用较多的几种停电应急救援装置进行了分析,指出所存在的弊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张彦朝 《中国电梯》2009,(16):56-56
首先,热烈祝贺《中国电梯》创刊20年!河北省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成立检验机构,逐步开展电梯检验工作的。那时,除了国家标准外,检验人员都把《中国电梯》作为了解国家产业政策和动态及学习电梯新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和伴侣,笔者和很多检验人员都是与《中国电梯》一起成长起来的。在迎来《中国电梯》第300期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确实是一件令人欣慰和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