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韩君  沈跃  侯仁阳  黎昌辉  魏勰 《粘接》2011,(12):52-55
以过硫酸铵( APS)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可聚合乳化剂(WE-9)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法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聚合温度,预乳化液滴加时间,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80 ℃,WE-9质量分数为1 5%,滴加时...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和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不同的反应性乳化剂合成了固含量为50%~60%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反应性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对无皂乳液性能及粒径等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80~85℃、反应性乳化剂为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硫酸铵(DNS-86)且w(DNS-86)=4%~5%时,无皂乳液的固含量高达60%左右、凝胶率几乎为零且粒径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的无皂乳液体系中,加入适量的自制聚氨酯型反应性乳化剂(URE),考察单体配比和有机溶剂对乳胶膜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与传统乳液聚合体系相比,所合成的胶乳耐电解质、耐酸碱、耐有机溶剂的性能均好。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为基本原料,用可聚合乳化剂,通过连续滴定方法制备氟化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讨论了不同乳化剂和用量以及乳液预乳化稳定性等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乳液聚合体系中,采用可聚合乳化剂制得的无皂乳液,其胶膜表面能比使用一般乳化剂体系的为低。  相似文献   

5.
可聚合乳化剂合成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及其性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等为主要原料,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考察了可聚合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和HFMA的用量对无皂乳液的电解质稳定性和涂膜耐水性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量热扫描仪及热重分析对氟丙乳液涂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传统乳液聚合得到的乳液及相应的涂膜相比,无皂乳液的耐电解质性能和涂膜的耐水性都有一定的提高,含氟单体有效地参与了聚合,涂膜的疏水性大大增强,耐热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预乳液连续滴加单体的聚合工艺,制成了一种具有较好持粘力、剥离强度的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探讨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单体组成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及胶粘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MMA/BA二元无皂乳液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再盛 《化工时刊》2006,20(10):39-41
在MMA和BA的乳液聚合中引入反应性乳化剂DNS—86,从耐水性、附着力、乳胶粒的形态和稳定性等方面考察了乳液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DNS—86的引入,可获得大小均一、直径0.12μm的乳胶粒子;乳液成膜后浸泡7 d的吸水率和溶出率分别为35.1%和0.4%;附着力1级;无皂乳液的稳定性明显优于传统乳液体系。  相似文献   

8.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微乳液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反应性乳化剂进行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微乳液的聚合研究,比较不同工艺条件对乳液聚合及其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对硅丙乳液的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涂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一  陈洁 《涂料工业》2001,31(7):11-13
研究了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低聚物作为乳化剂,配制新型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涂料。通过单体配比改变,与使用乳化剂的涂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皂乳液聚合涂料的稳定性高,涂层的干性、丰满度、光泽、硬度等优良。  相似文献   

10.
使用正交试验法设计压敏胶配方,得到用反应性乳化剂参与的AA、HEA、BA和EA、M AA等多元共聚物乳液,研究该聚合物应用于压敏胶的初粘、持粘、剥离强度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该体系下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AA、反应性乳化剂用量对压敏胶乳液综合性能关系密切,其它各因素影响不明显。得到的优化配方为BA(83%)、AA(1%)、HEA(1%)、MM A和EA的混合单体(15%)。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丙烯酸酯压敏胶,探讨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丙烯酸酯、交联单体、pH值对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4:6、乳化剂用量为1.5g/L、乳液压敏胶性能在半年内无变化;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乙酯质量之比为94:6时,压敏胶的初粘性为15^#,持粘性为48h;交联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用量为2%时,压敏胶的初粘性为15^#,持粘性大于48h;乳液压敏胶的pH值为3~6时,压敏胶的初粘性大于15^#,持粘性大于48h。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聚丙烯酸酯乳液型压敏胶的性能特点以及各种改性方式的研究进展。通过加入增粘树脂、有机硅单体、反应性乳化剂或采用核壳聚合的方式提高其粘接强度,改善耐水性差耐高温性差及涂布干燥等缺点,使聚丙烯酸酯的用途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3.
OP-1O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乳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OP-10丙烯酸酯非离子反应性乳化剂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合成乳化剂的各种乳化剂性能进行了测试。经过测试和聚合实验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OP-10与丙烯酸可以有效地进行酯化反应,合成的OP-10丙烯酸酯有较好的聚合与乳化特性。  相似文献   

14.
苯丙乳液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裕平 《化学与粘合》2003,(4):198-199,206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丙乳液共聚物乳液。在确定配方成分及工艺条件下,采用改变引发剂的用量、酸性单体的用量、乳化剂体系的不同配比及不同pH值,研究乳液的粘度和耐水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两性乳化剂体系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新型琥珀酸类两性乳化剂(A1)与非离子乳化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CA407)复配体系,合成了有机硅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三甲氧基硅烷(A174)改性的丙烯酸酯乳液。系统研究了两性乳化剂体系与非离子乳化剂复配比例、用量及乳化剂在种子乳液与预乳液中分布比例(R/F)E对乳液聚合及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乳化剂配比m(A1)∶m(CA407)=30∶70时,乳液聚合稳定性及抗电解质稳定性较好;乳化剂用量越大,乳胶粒径越小,粒径分布越宽,乳液黏度越大,涂膜吸水率也越大;乳化剂在种子乳液与预乳液中的分布比例主要影响乳液聚合的稳定性。同时通过TEM乳胶粒形态分析及DSC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析认为,A174主要在乳液聚合时分布在乳胶粒表面,易水解交联。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有机硅单体与丙烯酸类单体的乳液聚合反应,制备出高性能的改性丙烯酸酯乳液。主要研究了乳化剂、引发剂、有机硅加入方式及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用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制成的涂料具有优越的耐水性,其耐洗刷性达4万次。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步半连续滴加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双层和三层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弹性乳液。采用FT—IR确认了聚合物的结构,研究了乳胶粒子层数、各层单体的种类及用量对胶膜性能及应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羟基丙烯酸酯乳液,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共聚乳液的结构。乳液聚合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5-85℃,引发剂用量为单体用量的0.3%。羟基单体用量增加,乳液稳定性降低,凝胶含量增加,涂膜的耐水性下降,涂膜硬度增大,附着力增强。  相似文献   

19.
高硅含量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水解抑制法制得高硅含量的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影响聚合过程及乳液稳定性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等为主要单体,丙烯酸全氟烷基酯(Zonyl TM)为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交联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研究了Zonyl TM、HEMA、引发齐(APS)用量、复合乳化剂(SDS/OP—10)、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最终转化率、耐水性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制备的乳液单体总转化率高,乳液凝聚率低,聚合反应稳定,涂膜的综合性能优良。此外,含氟乳胶膜对水的接触角及TG分析结果表明,Zonyl TM有效参与了共聚反应,提高了涂膜的耐水性及耐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