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按S形曲线升降频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步进电机升降频时发生失步、过冲的原因,提出了一种单片机控制的步进电机按S形曲线升降频的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定位系统定位的快速性和准确性且不必改变系统的硬件;同时可降低对步进电机功率的要求,降低系统功耗.文中以一个二维角度定位系统为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应用实现,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系统在采用S形曲线升降频时的定位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某型空中加油机加油吊舱冲压空气涡轮的工作过程,分析步进电机的结构和使用特点,总结多元素影响下如何提高步进电机的工作性能。重点分析加减速度曲线、细分数等对电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电机能有效解决新型电动机耐高温、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小、转矩大、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潜伏式武器采用减速伞结合舱段分离的方法实现水下安全着陆的可行性,建立了该武器使用减速伞减速及舱段分离着陆时的相关运动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该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武器减速直至着陆过程中武器及其舱段运动的仿真结果,并对减速伞不同的开启角度对整个着陆运动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减速伞开启角度、开启深度、舱段分离深度以及钢缆长度参数组合,基本可以实现武器的安全着陆。  相似文献   

4.
再入飞行器最优减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飞行器再入时,再入速度太高的问题,就再入飞行器的减速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减速的目的、意义及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攻角的变化与减速增程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最优控制理论对平面再入减速控制进行了最优设计,提出了以再入时间为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方法,进行了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达到减速的目的,而且可以增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功率电动机在直接启动过程中启动电流过从而对电网产生较大的冲击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温度补偿控制的水电阻调速器的大功率转子绕线异步电机软启动及调速系统。介绍水电阻器的结构以及原理,采用ARPS经验公式分析温度变化对电解质溶液的电阻率影响,建立基于水电阻调速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提出了温度补偿的控制方法,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温度补偿的水电阻器调速系统启动电流较小,启动转矩平滑,调节速度快。  相似文献   

6.
撞击减速法模拟引信后坐加速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撞击减速法模拟引信后坐加速度所得加速度-时间曲线调节困难和加速度持续时间不足的问题。为了找出影响加速度-时间曲线的因素,提出利用泡沫铝块作为缓冲器,通过利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相应的撞击减速模型,对碰撞减速过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泡沫铝块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泡沫铝密度越小,得到的后坐加速度持续时间越长。碰撞初速、泡沫铝块厚度、泡沫铝材料密度、动量转换块质量等都是影响加速度-时间曲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功率电动机在直接启动过程中启动电流过从而对电网产生较大的冲击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温度补偿控制的水电阻调速器的大功率转子绕线异步电机软启动及调速系统.介绍水电阻器的结构以及原理,采用ARPS经验公式分析温度变化对电解质溶液的电阻率影响,建立基于水电阻调速的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动力学数学模型,提出了温度补偿的控制方法,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温度补偿的水电阻器调速系统启动电流较小,启动转矩平滑,调节速度快.  相似文献   

8.
何平  李岳  徐小军 《兵工自动化》2007,26(11):86-87,89
分析步进电机DSP控制转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研究确定信号控制步进电机转速的积分定时调频算法.针对非确定信号输入实现高精度变速控制问题,提出了具有重复误差补偿性能的梯形近似调频算法.利用Matlab对两种算法进行仿真,并采用DSP开发平台完成步进电机变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梯形近似调频法在步进电机变速控制中能有效地提高速度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优化减速减旋技术,实现空中姿态精确控制,结合悬浮弹的工作原理对其空中姿态稳定技术进行研究,从减速伞技术、伞绳设计和翼片结构受力分析、翼片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入手,重点探讨了减速伞减速技术和翼片阻旋技术。实践表明,该技术满足悬浮系统空中姿态的稳定要求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无线电信号测量天线自动跟踪驱动系统,系统采用混合式步进电动机作为执行元件,经减速机构后驱动天线作方位(X)、俯仰(Y)的双自由度运动。并给出了系统原理图、步进电机细分控制电路、位置伺服闭环测控电路及部分测控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1.
自动送药遥控小车及视频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应用于某雷管装药生产线的自动送药遥控小车,详细说明了遥控小车的自动送药工艺、单片机控制系统、运动电机与翻斗电机的电气控制、与小车协调工作的防护门禁系统以及视频监控系统.该成果经实际使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何惠江  李楠 《鱼雷技术》2011,19(1):10-13
对转螺旋桨的优化设计是鱼雷外形优化设计中很重要的部分。该文在现有UG二次开发语言UG OPEN/API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转螺旋桨参数化3D建模方法,建立了鱼雷对转螺旋桨的参数化模型,利用该方法能够简化对转螺旋桨优化设计的分析流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详细叙述了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的组成、工作原理、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近年来该系统在国内外所取得的成果,对ACC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PC104和DSP的某型无人机导航/飞控系统,给出了相应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该系统采用某型PC104和 DSPF2812为核心部件,具有结构紧凑、多串口通信可靠、控制通路流畅、接口灵活等特点.最后提及了一种验证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的方法,且根据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功能完善、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15.
低速摩擦伺服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低速摩擦伺服系统,提出采用指数趋近率的滑模控制方法,以保证运动点在有限时间到达平衡点,缩短了趋近时间.并且通过引入饱和函数以削弱抖振.最后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跟踪特性和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中,手工方式编写代码存在开发周期延长、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型设计思路实现控制程序的自动生成方法.以嵌入式光电运动控制系统为实验对象,利用Simulink的工具箱设计控制器以及搭建系统模型,并由框图模型生成产品级代码;通过对比半实物仿真系统和嵌入式系统对电机速度控制的不同效果,对系统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由Simulink模型快速生成的代码能有效地完成直流电机速度控制功能,控制程序的开发时间缩短50%以上,证明基于模型设计方法在伺服系统开发中的有效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离线辨识异步电动机励磁互感曲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中的转子磁链准确定向及提高弱磁控制的性能,提出一种离线辨识异步电动机互感变化曲线的方法。通过对异步电动机等效模型的分析,可知通过施加单轴测试信号可以测得互感变化曲线。以TMS320F2812为主控制器的驱动器及1台5.5 kW电机进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较为准确地测出异步电动机的互感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8.
焦晓雷  高延丽  潘劲  郭崇 《四川兵工学报》2013,34(6):104-107,136
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并设计了基于Matlab的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仿真系统。运用三段位启动法实现了电机的自启动,采用线反电动势过零点检测法实现电机换相。最后基于TI公司TMS320F2812搭建了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BLDC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系统具有快速的响应能力,同时能够很好地预测电机转子位置,为电机驱动电路准确换相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9.
耿少波  葛培杰  李洪  徐鹏 《兵工学报》2019,40(10):2088-2095
为研究爆炸荷载数学模型对结构等效静载动力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根据爆炸荷载等效单自由度结构体系弹性与弹塑性微分方程,以超压峰值、正超压冲量相等为对比条件,分别求解线性衰减荷载与指数型衰减荷载两种数学模式下延性比与等效静载动力系数之间的隐式函数表达式;结合我国现行的抗爆设计规范及指数型衰减荷载形状调整参数a,完成了a取值为1.27、1.44及1.61的3种工况动力系数计算,并与相对应的线性衰减荷载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规范采用的线性衰减荷载计算模型更适用于延性比β<3.0的结构设计;指数型衰减荷载可涵盖工程设计延性比β≤5.0的所有范围,且更适用于β≥3.0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带有模糊控制器的锁相环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新颖的异步电动机调速方法,它兼有锁相环控制和模糊逻辑控制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与使用PID调节器控制相比,具有响应快,控制精度高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