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设绿色社区作为解决居住地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的方法 ,正日益受到重视。结合城市环境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居住社区规划和使用高新技术建设居住社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杭州城市社区现状及公共服务设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联行 《规划师》2004,20(5):93-96
杭州城市社区存在社区建设与规划脱节、社区建设与管理脱节、社区配套设施与需求脱节等问题,应合理确定社区区划,结合社区规划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重视社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相似文献   

3.
海外简讯     
英国:政府增设专项资金支持社区规划英国规划大臣格雷格·克拉克(Greg Clark)在8月29日宣布启用1000万英镑的政府资金来帮助社区复兴,支持社区住房、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申请社区规划来实现其自主权与发言权。在地方性规范的引导下,已有超过200个社区提交了新的社区规划申请,包括建设新住房和维护现有公共绿地等内容。地方议会将为每个社区规划申请提供平均约3万英镑的补助,并为社区规划的  相似文献   

4.
规划设计阶段作为城市建设的源头,对减少社区建设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具有重大影响。为了提高低碳社区规划总体水平,文章提出了低碳社区规划评价的方法以及其指标体系,从"控碳源、扩碳汇"两个角度构建了低碳社区规划评价系统,该系统适用于新建、在建、改建、扩建的社区,可供社区居民和社区规划建设人员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5.
武汉"两型社区"建设与配套设施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编制社区规划,完善社区配套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在武汉市建设"两型社区"的背景下,阐述了编制社区规划的重要性,提出了分层次编制社区规划、形成全市社区规划体系的总结与建议,并参照国内同行的先行探索,提出了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及用地指标控制,同时提出了编制与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海外简讯     
《国外城市规划》2012,(5):119-122
英国:政府增设专项资金支持社区规划英国规划大臣格雷格·克拉克(Greg Clark)在8月29日宣布启用1000万英镑的政府资金来帮助社区复兴,支持社区住房、商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申请社区规划来实现其自主权与发言权。在地方性规范的引导下,已有超过200个社区提交了新的社区规划申请,包括建设新住房和维护现有公共绿地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社区规划的理论思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社区是社会整合的主要载体和基础工程,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社区规划。阐述了中国社区规划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意义,对当前社区规划进行了问题探源,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规划理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试以社区和谐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15,(4)
台湾地区以灾后重建的永久屋为契机,在农村实践绿色建筑理念,重塑农村新风貌。通过对嘉义县阿里山辘子脚逐鹿社区永久屋的实地考察及案例解析,从安全、绿色、环保的社区规划设计,适应气候、体现地域文化的建筑设计两方面梳理总结了逐鹿社区永久屋融入台湾绿色建筑特色的设计建造原则、重点和经验,以期对中国大陆地区农村住宅及社区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社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以美国普雷亚维斯塔社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以多层高密度开发为主的美国普雷亚维斯塔社区,探讨当代优秀新建社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包括居住与工作相平衡的混合功能配置、开放式社区空间组织、小尺度街坊形态、绿色环保与社区组织建设等,并与我国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相比较,为当下社区规划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操作思路与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社区规划建设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建设和管理是城市建设管理的基础,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是上海市组织落实实施跨世纪宏伟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将社区作为研究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币更新的基本单位,目标是将居住区规划向社区规划延伸,将城市旧区改建规划与社区规划相结合,将社会学引入城市规划学科,并提出一整套详尽的社区规划指标体系,以取代原有的居住区公建配套指标体系,使社区规划能从目前的物质规划向社会发展规划转变,做到规划为公众服务,为社会公正服务。  相似文献   

11.
闵雷  熊贝妮 《规划师》2012,(6):18-23
宜居型社区的规划建设对于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探索,武汉提出将低碳生态社区规划设计作为推进宜居型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低碳生态社区规划策略包括:在用地方面,合理确定街区尺度,促进土地混合使用,均衡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在交通方面,合理组织街区路网,建立慢行交通系统;在绿地系统方面,布局一体化绿地、立体绿化系统;在低碳能源技术方面,高效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在水资源方面,加强综合利用,减少对自来水的消耗;在绿色建筑方面,合理布局,采用建筑主体节能、建筑材料节能手段。  相似文献   

12.
北京老居住区停车改善方案编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伟  谷一桢 《规划师》2008,24(7):75-78
城市老居住区缺乏停车空间,停车占用通道、步道、绿地等公共空间,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北京老居住区停车改善方案编制研究选取停车问题突出的玉廊园小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对居住区内的公共空间进行重新划分与合并,建设绿化停车场,既解决了停车问题,又提升了绿化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3.
“健康中国”背景下,老工业区绿地存在同质化、数量缺乏等先天劣势,居住街坊绿地难以满足居民运动健康需求。以哈尔滨三大动力老工业区为研究对象,基于主动健身型和休闲娱乐型两类运动类型差异,识别影响运动供给能力的居住街坊绿地空间特征,基于Kano模型聚类量化居民运动需求完成权重赋值,建立运动健康视角下老工业区居住街坊绿地评价模型。应用评价模型叠加绿地实际运动使用,量化识别运动供需断点和关键调配区域,确定居住街坊绿地更新优先级,并提出具体优化和增补的更新策略。将有利于主动式健康干预的老工业区居住街坊绿地有机更新。  相似文献   

14.
詹书生  武思标  黄胥博 《规划师》2011,27(11):78-82
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和生态型城市内涵,城市设计应遵循紧凑性、适直步行、多样性等原则,应从生态视角、生态策略、生态技术三个方面设计城市空间.宜昌市东站片区城市设计探索了新城市主义的设计思路和手法,综合考虑了生态型城市的具体要求,构建多重网络体系,参照细胞体组织形式营建新的邻里关系,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利用生...  相似文献   

15.
居住街坊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的深度关乎园林景观设计质量是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由于规范标准中规划层次未界定、规划成果深度控制规定缺乏和规划主管部门不重视三方面原因,造成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深度不够。文章以岳阳市为例,依托规范标准,提出合理界定规划内容、科学构建规划路径和严格规范成果要求三方面的绿地系统规划深度控制策略,以期准确把握居住街坊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深度。  相似文献   

16.
解本娟  朱玲 《华中建筑》2006,24(10):102-104
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环境问题已成为城市的基本问题之一。该文分析了旧居住区的建筑.使用人群及中心邻里空间的特点,并结合公共空间环境的现状,从邻里的空间、绿地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寻求适宜的旧居住区户外邻里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刘颂  张莉 《住宅科技》2014,(5):15-18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生态、游憩、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对住宅价格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通过调查统计300个样本住宅数据,采用享乐估价法(HPM),选择区位结构、建筑特征、邻里环境三大类,共11个影响住宅价格的评价因子,建立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城市绿地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结果显示,包括公园绿地、住区绿化覆盖率、景观视线在内的城市绿地对于住宅价格有显著的增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除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外,社区公园的社会效益能推动人们迈向更高质量的邻里生活,一直以来都是国外发达国家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通过解读国外社区公园的发展历程和功能演绎,提出当前社区公园社会效益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对邻里福祉的社会影响.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1世纪后社区公园与邻里福祉的相关...  相似文献   

19.
Greensp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lex urban ecosystems and provides significant ecosystem services. It benefits urban communities environmentally, esthetically, recreationally and economically. Beijing Province is in north of China, and has a total area of 16,807.8 km2 and a population of about 13.8 million. This paper aims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rban greening of Beijing Province based on landscape ecological principles. It attempts to answer how to establish an urban greening plan at the regional, city and neighborhood levels to achiev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At the regional level, a big natural and semi-natural forest area in the northwest and an ecological buffer belt in the southeast are planne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Beijing and provide habitats for wildlife. At the city level, a green network system of green wedges, parks and green corridors has been proposed. This green network helps to limit future urban expansion, improve urba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serve as habitats and migration routes for wildlife. At the neighborhood level, green extensions and connections of riverside greenway, road greenway, parks and vertical greening permeate into the built-up areas. They provide open space close to residential areas and offer places for recreation. This three-level green system constitutes an integrated ecological network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urban parks, forestry, agriculture, water and infrastructure should be planned and designed in an integrated way. After this greenspace plan is legislated and completely realized, Beijing will develop an interconnected and integrated network of urban greenspaces. It has the prospect of achieving the aim of “Green Olympic City 2008” and the long-term goal of developing Beijing towards an “Eco-City”.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urban form can be designed to act as a passive thermal comfort system in Cairo. The system utilizes two main elements, the urban fabric form, with its green structure, and thermal comfort adaptation by introducing urban green scene stimulation with the time of exposure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e courtyard form on a large scale is used to study comfort levels, the effect of compactness on solar access and the local radiant heat island potential in a theoretical neighborhood design using a medium population housing concept as required by Egyptian urban planning laws. Urban canyons in a grid network, with three mid latitude orientations 15°, 45° and 75° from the E–W axis, were examined, with one canyon having virtually no shade. Other canyons had a green structure containing two types of native Egyptian tre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ENVI-met were performed for hot climate conditions. Although some very hot conditions were recorded, there were evident examples of more acceptable comfort levels and cooling potential for some orientations and degrees of urban compactness due to the clustered form with green cool islands and wind flow through the main canyons. Some design guidance on how to form urban passive cooling system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