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防伪报道》2011,(10):76-78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紫砂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的劣质壶,一类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劣质壶的原料往往是沙锅泥、花瓶等低档泥料,它的颜色油亮,呆板,打碎后可以明显看出里外层的颜色不同。这类壶的价格往往在几元到几十元之间,基本没有收藏价值。真正的紫砂壶所选用的泥料是产于宜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艺与包装浙江湖州市包协高级工艺美术师王觉紫砂壶在宋代开始历经明、清时期的不断创新,形成了各个时期不同的风格。明清紫砂壶艺有极高的成就,如现珍藏南京博物馆的明代壶艺大师时大彬的早期佳作提梁壶,壶的色泽古雅,紫中泛黑,杂以砂铜土,壶表面有白色的星星...  相似文献   

3.
紫砂壶在宋代开始,历经明、清时代的不断创新,形成了各个时期不同的风格。明清紫砂壶艺有极高的成就,如现藏南京博物馆的调砂提梁壶为明代大师时大彬的早期佳作,壶的色泽古雅,紫中泛黑,杂以砂铜土,使白色的星星点点与壶体的紫黑色形成对比,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壶身的线型处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吉祥观念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春雷  张杰 《包装工程》2007,28(9):161-16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深邃的内涵而富有极其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以远古先民的自然信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富有浓郁特色的民俗等方面全面诠释传统吉祥图案所透射出的美学价值,从而结合传统艺术中的吉祥观念对现代包装设计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紫砂壶是明清时期江苏宜兴地区所产的一种陶质茶具。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紫砂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那么在选购时如何鉴别紫砂壶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火花设计中吉祥文化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丽莉 《包装学报》2012,4(1):84-87
清末民初的火花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文化精髓,其通过吉祥文字、吉祥图案和吉祥色彩这3种吉祥文化表现形式来传达大众的审美和文化需求。在吉祥文字方面,主要包括对"福""寿""富贵""一本万利"等字词以及"一""3""5""9"等数字的运用;在吉祥图案方面,主要通过对传统吉祥图案"形"的传承和"意"的延伸来传达意蕴;在吉祥色彩方面,主要采用表现喜庆的红色、象征富贵的黄色,并配以代表生机的绿色,表现中华民族丰富的情感及祈福纳祥的意愿。这些设计取得了先声夺人的传达效果。深入剖析和感受火花设计的吉祥文化表现形式,有助于设计的民族化、个性化。  相似文献   

7.
梅花纹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寓意五福。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随着吉祥纹样的发展"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内涵逐渐体现在生活中。梅花纹与其他纹样的组合更是丰富了装饰的形式以及寓意所体现的象征精神。梅花纹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家具、陶瓷、服饰等设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建平 《包装世界》2009,(10):94-94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类向来与奇石、兰花一起被古人并称为文人三雅。而作为收藏品类,紫砂壶在中国也有悠久的收藏历史。2002年4月,一件高只有14.7厘米的清初陈亮彩制的紫砂六棱文人壶拍出了22万元人民币的价位。2005年7月,一件清乾隆年制紫砂花卉文字茶壶以17.05万元成交。  相似文献   

9.
马中文  陈思聪  林嘉恒 《包装工程》2023,44(14):471-482
目的 从吸引用户参与游戏式互动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一个融合展示、娱乐、定制等功能的多模态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壶图”,推广与传承宜兴紫砂壶文化。方法:筛选提炼出有代表性的宜兴紫砂壶基础造型、工艺及合适与紫砂壶融合设计的传统文化图样元素,作为引导用户参与组合式再设计的基础素材。构建一个游戏式、所见即所得的数字紫砂壶实时交互设计系统,并将其融合进沉浸式体验馆的整体氛围中,用户完成的作品可选择数字文创或实体产品定制服务。结论 着眼于搭建传统工艺文化与大众用户的连接,通过大众喜欢的、习惯的娱乐和社交方式保育传统工艺,运用先进的数字化交互技术,营造体验感强的沉浸式氛围,让更多类似的传统工艺更好地走进数字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中国防伪报道》2003,(6):55-55
古董紫砂壶不仅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和工艺价值,而且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假冒古董紫砂壶屡见不鲜,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鉴别方法,选购时才不致上当。 (1)掌握古壶的特征是鉴别真假的基础。古壶质地粗而不劣,形制古拙而不失规整,光泽滋润而不轻浮,手感厚重舒适,名款工整而不死板。另有在壶身镌刻诗文图画者,也多  相似文献   

11.
杜杰  韩怡萱  雷英卓 《包装工程》2023,44(14):179-187
目的 探索神木石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通过挖掘、解读和提取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将其打散重组成为新的器具造型,然后运用至文创产品中,促使市场中的文创产品设计思路达到多元化的局面。方法 基于形状文法推演规则,根据石峁陶器,玉器造型特点及石峁石雕纹样特征,与现代茶具造型进行交叉融合,结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展开设计。以茶壶、茶杯、公道杯、茶盘为石峁茶具组合,开展形态设计推演。结果 获得极具石峁造型风格且符合现代审美的石峁茶具文创产品设计。结论 通过实践验证案例方法的切实性与有效性,为石峁造型和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并转换成现代产品,融入现代生活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保护石峁遗址文化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林鸿  姚筠  丁粤红 《包装工程》2005,26(4):212-213
好的包装就是产品无声的销售员,地方茶要走向竞争,除了提高自身质量外,也要提高包装宣传的水平.江西市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陶瓷是这里的重要产业,可将陶瓷生产与茶叶包装相结合,开发新的包装形式;江西是主要竹林产区,竹产品的开发也可与茶叶包装结合;茶叶的包装不仅要有实用功能,体现人文特色,同时也要符合相关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
姜龙  赵爱丽  谭丽梅 《包装工程》2018,39(24):271-275
目的 运用“工匠精神”对荥经砂器进行解析,运用现代产品设计手段对荥经砂器进行系统化的创新设计与实践,以推动荥经砂器适应当代文化与市场的需求,从而保护和发展荥经砂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法 解析荥经砂器传承至今的 “工匠精神”,以市场现状与砂器传承为出发点,以创新思维为向导,以创新方法为手段,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促进荥经砂器的市场化、现代化和多元化发展。结论 结合传统工匠精神,通过对荥经砂器造物的研究与设计实践总结出针对传承、创新的一般方法,用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将荥经砂器衍生成为兼具文化性和功能性的产品,从而拓展荥经砂器的产品范畴,打造出具有浓厚本土文化特色并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14.
王厚涵  覃京燕  赫云 《包装工程》2024,(10):385-394
目的 立足“道器”造物思想探究黎陶包装的主题性设计逻辑和方法,并拓展包装设计要素的主题性深化导向。方法 通过梳理原始黎陶技艺以探究其困境,进而结合黎族原生文化和图纹提炼出可对接现代生活语境的主题类型,并采用事件化方法细化主题属性,使其转为设计因素以便设定主题包装的体验与功能,从而得出可实践的黎陶包装主题性设计方案,由此针对包装设计要素进行主题性深化探究。结果 基于黎族原生文化和图纹提炼出福寿、多子、婚恋、丰饶、平安的主题,并将“道器”作为设计理念以引申出黎陶包装的主题性设计逻辑导图,进而开发出将主题事件化的黎陶包装设计方法,并基于主题深化造型、结构、视觉、材料的包装设计要素,配以黎陶包装概念设计效果图呈现。结论 当前黎陶包装设计过于秉持“原始”属性,造成黎陶本体和外包装在设计层面被忽视,导致黎陶在工艺技法、设计逻辑、包装理念上出现故步自封的现象。因此提出黎陶包装的主题性设计逻辑与方法以带动包装设计的系统性升级。  相似文献   

15.
苗延荣  刘卓 《包装工程》2012,33(12):144-147
分析了古代文艺思想中"文"与"质"到艺术设计领域"文"与"质"的理论研究变化过程,通过艺术设计中的紫砂茶具设计为切入点,结合紫砂茶具设计的历史、造型、功能及如何鉴赏,论述了在紫砂设计领域"文"与"质"的辨证关系,进而引申到艺术设计领域。通过实际的紫砂茶具设计案例补充说明了艺术设计中"文"与"质"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张丁伟  陈烈胜  李宏程 《包装工程》2019,40(24):121-126
目的探究乡土元素在当代茶叶包装设计的设计表现与具体应用。方法以"喫过咪"红茶包装设计中真、善、美角度思考,打造"喫过咪"红茶品牌IP包装设计,阐述乡土形态茶包装在容器造型、包装结构、图案设计、材质选择等方面的设计思考和具体应用实践。结果 "喫过咪"红茶包装设计案例实践突出了乡土文化设计元素与现代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为茶包装探索新的设计表现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结论具有质朴、温良、生态的乡土元素在未来设计服务领域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成为未来设计的有益尝试,它是对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消费者的情感关怀。是人们在富裕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自我觉醒,未来包装设计更注重小众设计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汤宇萱  张凌浩  胡伟专 《包装工程》2024,45(4):191-199, 225
目的 当前国内紫砂旅行茶具存在外观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缺失等问题,基于此将感质理论引入紫砂旅行茶具设计中,唤醒用户与紫砂旅行茶具独特文化属性的深层情感共鸣,实现移动饮茶新体验。方法 根据紫砂艺术与旅行茶具的特性创构紫砂旅行茶具的层次,以传承紫砂文化、重塑饮茶体验、满足用户情感需求为出发点,针对现阶段紫砂旅行茶具设计存在的问题,将感质理论融入其中,从感质产品的文化意象转译、感质传递的饮茶方式创新和感质体验的主客情感共鸣三个层面进行设计策略的探索,最后以《半日闲》紫砂旅行茶具为例进行设计实践,验证其可行性。结论 将感质理论运用于紫砂旅行茶具设计中,有助于优化产品外观,提升功能体验,实现主客情感共鸣,使之成为文化传播与用户情感的纽带,从而唤起用户深层的感质体验,增强紫砂文化的互动性,为宜兴紫砂艺术行业赋能加核。  相似文献   

18.
漆包线的线径是影响其电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通过提出漆包线线径质量全流程管理的概念,设定了关键质量监控点位置的选择方式、全流程监控模式下的测试点三要素(数量、位置和时间)、监控策略的选择原则和转移规则,使漆包线线径检测设备具备动态调节能力,是漆包线线径在线、实时检测方法研究上的一个管理性创新。  相似文献   

19.
陈家焱  景利孟  周娟  洪涛 《计量学报》2020,41(2):139-146
提出一种漆包线线径在线自动检测方法,通过设计基于滑轮组的漆包线减震机构,有效地解决漆包线生产过程中震动幅度过大的问题。首先,对采集到的漆包线原始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固定阈值分割、Sobel边缘检测;然后,进行三次样条插值运算得到亚像素边缘点,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上下边缘直线;最后,通过分割边缘直线方法计算漆包线线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开发的系统分辨力为0.00018mm,能够满足企业±0.001mm检测精度要求,线径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为(0.1619±0.0001)mm,置信概率p=0.95,自由度ν=24,重复性检测与第三方检验机构得到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