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不同模量材料结构的有限元应力分析──主应力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了材料在主应力方向的拉、压弹性模量不同,推导出了应力、应变关系,并给出了材料参数的取值原则和方法。经过实例分析计算,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为对这类材料的结构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一种低功耗,高效的节能电源。它可作为便携式智能仪表的电源系统,也可作为无线检测系统下位机的电源。它具有纹波系统小,电耗本身静态功耗低的特点。特别是结合无线检测系统下位机的电源设计,阐述了系统应用中防止可控硅效应的设计方法,从而避免了死机等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量小电感的新型电桥。该电桥可在测量过程中用增量法消除线路中的一系列杂散因素的影响,因而对测量有短路片的标准电感器达到了±1×10~(-3)Lx±(?)的准确度。电桥的线路简单,在实验室中只需用少量商品仪器就可组成此种电桥,也便于构成可携式设备适应各种现场测量的要求。在现场测量中采用专用夹具后准确度可达±1×10~(-3)Lx±5~10(?)。 相似文献
6.
7.
以全向天线支架为研究对象,对全向天线支架的结构形式及天线响应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根据全向天线的性能的要求,设计了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支架。其次,基于有限元分析了这三种支架的天线模态响应,进而获得了三种天线支架的刚度特性。再次,在相同随机振动工况下分析了不同支架的天线响应,得出了不同形式支架的天线加速度响应值和应力响应值,并分析了不同支架天线加速度的放大倍数及应力的安全裕度。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获得了适合于全向天线的最优支架形式。 相似文献
8.
9.
胀管接头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1前有涨管是一个牵涉到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的力学过程。在一些文献[’·‘冲曾对胀管接头进行二维弹塑性分析,然而实际的胀管接头存在典型的三维应力状态,因此本文采用了轴对称以及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胀管过程及胀管后的应力、塑性应变和接触压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胀管过程的特点以及残余接触压力与几何尺寸、材料力学性能和胳管率等的关系。本方法考虑了材料的加工硬化曲线和大变形方程,可以满足不同的几何形状以及加载形式的边界条件,适用于各种胀管问题的分析。本研究结合空调换热器的胀管接头进行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 相似文献
10.
11.
以具有不同硬度40Cr为研究对象,根据集中载荷下的接触模型和赫兹理论,计算了压痕接触半径和压痕附近弹性区域的表面局部接触应力,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硬度物理量对压痕弹塑性行为、局部接触应力、卸载后保留在内部的残余应力的影响,探讨压痕参数、压痕接触应力、残余应力与硬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载荷增加时它们的发展.结果表明,相同载荷下塑性隆起量、压痕接触半径、压痕量和塑性区范围随着硬度值的提高而减小,弹性回弹量、最大接触应力和残余应力随硬度提高而增加;压痕周围处接触应力和残余应力、其分布范围和塑性区域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新型钻头的结构特点日本戴捷脱公司研制出一种新型钻头,适用于难加工材料的钻削加工。这种钻头具有如下特点:①无横刃;②钻心处的切削刃为凸R形;③钻心处为正前角;④R形刃与钻沟形状合理,操作方便安全;⑤钻沟形状设计充分考虑了排屑与钻头刚性;⑥增大钻心厚度以提高钻头刚性;⑦切削油从钻尖处喷出,供油稳定。 相似文献
13.
14.
15.
在结晶器(水冷金属型)的一端连续浇入金属液,金属在结晶器型腔内连续向另一端移动和凝固成型,在结晶器另一端连续拉出铸件,这种方法称为铸造法。在铸造过程中,结晶器振动的目的在于改善铸锭的表面质量。而振动可以分为很多种形式,本文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结晶器振动形式,并提供了一种便于实现结晶器正弦振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17.
18.
选择什么样的装配方法,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零件加工精度以及最少的装配劳动量来获得产品所要求的装配精度,是制订装配工艺时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而问题的解决通常则依赖于对有关装配尺寸链的分析计算。装配尺寸链的求解属于反计算问题。等公差法、等精度法以及由设计人员按加工难易程度凭经验规定各组成环的公差,是目前求解反计算问题时使用的几种主要方法。用这些方法计算出的各组成环公差虽然可行,但不一定最优,尤其是不能保证加工和装配的整体最优。下面,我们将以最优化方法为基 相似文献
19.
目前表面模型主要以统计数学方法和分形方法居多,不能真实的反应表面特征.通过Wyko NT1100形貌测量仪获得车削表面的形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对Bad点和噪声点进行拟合插值处理,然后通过逆向建模得到真实粗糙表面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无量纲化接触面积和位移随无量纲化载荷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利用测量数据格式与CATIA V5之间联系,可以建立真实粗糙表面的模型;在弹性接触阶段,无量纲化接触面积和位移与无量纲化载荷之间近似成线性关系;而在弹塑性接触阶段,当弹塑性切向模量Et较大时,无量纲化接触面积和位移与无量纲化载荷之间才近似成线性关系.当载荷一定时,Et越小,接触面积和位移越大,对于一定接触面积和位移的载荷也越大.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