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while training as an asymmetric half bridge DC–DC converter circuit used in sensitive applications. The ANN is trained to form a mapping between the inputs and outputs of converter circuit using back propagation algorithm. After training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nitor the asymmetric half bridge converter in order to detect the performance deviations.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the designed Neural network is to perform like the trained converter circuit when the circuit is changed from its original conditions. Such information can be valuable for many sensitive power electronic applications. Typ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ovided that indic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  相似文献   

2.
DC/DC模块电源并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直流变换器模模并联及其均流问题。从模块输出特性角度分析了CCM工作模块不能直接并联,而必须采取均流措施;从模块输出特性和能量角度分析DCM工作模块可以直接并联,且能自然实现各模块间均流。用4个DCM工作Buck电源模块交叉并联实验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Boost-LLC高效率DC/DC变换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ost-LLC两级变换器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DC/DC拓扑结构,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两级结构能够充分利用Boost宽电压输入和LLC高效率特性,从而使整体效率较高.针对Boost-LLC两级DC/DC变换器进行了分析,介绍其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并给出了优化设计方法,针对输入390V,输出为24V/20A,开关频率100kHz两级DC/DC变换器进行了设计和实验验证,整体效率达到97.2%.  相似文献   

4.
高云  姜学娟  龙龙 《低压电器》2010,(21):36-40
通过分析DC/DC变换器的工作方式,总结出一种应用于串联超级电容器组单体电压动态均衡电路的变换器——高效双向推挽DC/DC变换器,并选择了合适的控制芯片和驱动方式。该方案具有电路拓扑简洁、双向功率流动、控制简单、变换效率高、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在back-to-back级联变流器系统中,前级子变流器的输出阻抗与后级子变流器的输入阻抗相互影响,如果系统参数设计不合理,将会恶化系统稳定性。该文提出了一种阻抗协调控制策略,将级联系统的前级子变流器和后级子变流器的低频阻抗均呈现为阻性阻抗,使得低频相移为0,从而提高back-to-back级联变流器系统的稳定性。基于双H桥DC/DC变流器和三相两电平逆变器级联拓扑结构,对所提控制策略与传统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基于阻抗特性的稳定性判据显示,在低频范围内,所提控制策略可以促进前级功率源变流器和后级负载变流器面向中间直流母线侧呈现阻性阻抗,从而显著降低阻抗匹配作用产生的相移,有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新型单相高频化UPS中的DC/DC变换器、AC/DC整流器、DC/AC逆变器的设计 ,探讨了实际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领域,随着系统容量和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采用三电平拓扑结构的DC/DC和AC/DC变换器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在国内外一直没有实现其试验方法的标准化。本文以三电平DC/DC和AC/DC变换器的基本试验方法为研究对象,结合多种应用场景,在充分考虑现有国内外测试技术规范的基础上,重点从并联试验、功率控制试验、电网电压或频率异常响应试验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可行性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功率DC/DC模块电源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发展趋势,对模块电源的封装结构进行了探讨。发展了一种新型的三维叠层封装结构,采用该结构在实验室完成了一台样机。应用铝基板、表面贴装器件(SMT)、平面变压器和尖峰抑制器等多种最新技术,设计出兼顾模块电气性能的工艺结构。论文给出了样机的装配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本双频DC/DC变换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变换器拓扑,但是其包含一个高频的小电感和一个低频的大电感,导致变换器的体积和重量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磁集成双频变换器,通过磁集成技术来集成两个工作于不同频率的电感,使磁件的体积和重量得到减小,成本也得到降低。用回转器-电容模型建立了集成电感的等效模型,对集成电感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李亚顺  杨海涛  徐德鸿  陈敏 《电源学报》2013,11(4):37-42,87
设计了一种以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和LLC变换电路构成两级型的辅助DC/DC变换器。详细给出两级DC/DC变换器的设计方法,针对宽输入电压范围200-375 V,输出电压为12 V,制作实验样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DC/DC变换器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同时也是最主要的电磁干扰(EMI)源之一。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IEV)平台所用Buck型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EMI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搭建试验台架,获得了其EMI特性。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降低DC/DC变换器EMI的有效措施,满足了整车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大功率工况的新型三相有源桥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输入端采用了超级电容,具有隔离和大变比的特点,且拓扑结构简单,无需附加元件便可实现软开关和高效率。这些优点使其在中、大功率场合,尤其是在需要高功率密度、低损耗、高可靠性变换器的场合,如辅助电源、分布式发电和燃料电池供电的领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DC/DC变换器电路如图1所示(图见下页)。DC/DC变换器输出的电压去向如图2所示(图见下页)。U7102(AICl596-33PM5)和外围电路组成开关型DC/DC变换器,可将①脚输入的+24V电压转换为+3V3STBY电压,从②脚输出。U7102的⑤脚为输出使能端,⑤脚为低电平时,②脚输出正常;当⑤脚为高电平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基波分析( FHA)法对DC/DC谐振变流器的稳态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讨论.传统并联谐振变流器(PRC)及LCC谐振变流器的开关管关断损耗及空载环流损耗较为明显,整机变换效率难以进行优化设计.传统串联谐振变流器(SRC)的变换增益小于1,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而LLC谐振变流器具有较宽的增益范围,折中了PRC和L...  相似文献   

15.
下一代微处理器及其数字信号处理工作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对其电源的低输出电压和动态响应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Buck同步整流电路为例分析了影响系统动态响应的滤波装置和控制电路的特点;设计了Buck同步整流电路并研制出了样机.最后给出的实验结果证明,系统从半载到满载和从满载到半载的跳变再到输出稳定的时间不到40 μs,满足了快速动态响应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主开关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12V、18V、24V等)电压正常的情况下,DC/DC直流变换电路直接决定着液晶彩电的正常工作与否。液晶彩电中,DC/DC直流变换电路一般用来产生5V、3.3V、2.5V、1.8V等电压,为液晶彩电小信号处理电路供电。当这些供  相似文献   

17.
DC/DC变换器数字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PID控制方案在变换器的数字控制中仍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先进的控制算法与传统控制相结合将是日后数字控制的主流。以DC/DC变换器为控制对象,在常规PID控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改进型PID控制方法,如积分分离PID、不完全微分PID。另外针对参数自适应PID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比较了不同的控制方法在相同和不同条件下的控制性能。实验结果证明,基于数字控制的先进控制方法使得变换器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直流微电网中,变换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单元,对其阻抗特性及稳定性研究很关键。文章基于Boost DC/DC变换器,从电路参数(电感电容等)的角度,在连续导电模式下,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对其输出阻抗进行小信号建模,进而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分析输出阻抗的特性,为制定微电网直流分布系统中变换器的阻抗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搭建的一个级联式DC/DC变换器系统对阻抗比(前级输出阻抗与后级输入阻抗模之比)进行测量,并根据阻抗比稳定性判据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判断。分析组成级联系统负载级的线路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总结规律与结论,从而对直流微电网进行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变压器磁复位/箝位技术、零电压开关(ZVS)技术、同步整流技术(SRT)、平面变压器设计以及热设计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DC/DC模块电源向高频化、小型化发展的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款36~72V输入,5V/100W输出的DC/DC模块电源,其工作频率300 kHz,最高效率达到95%,而外形尺寸仅有58 ...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电压较宽的情况,设计了一种超宽工作电压的DC/DC变换器。利用稳压管在开关关断时对电路进行电压钳位,解决了单管反激变换器在高电压输入时电力MOSFET电压应力过高的缺陷。通过合理设计电路并从电路副边引入电流作为MOSFET栅极驱动,可以保证开关管的饱和导通。在理论分析、仿真优化、反复调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15 W、1 000 V/200 V输入的样机。经过测试,此变换器可以长时间稳定工作且转换效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