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双河油田Ⅳ5-11层系二元复合驱合理井网井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聚/表二元复合驱技术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合理的井网井距是其成功的关键。在双河油田Ⅳ5-11层系实际地质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四点法面积井网、五点法面积井网、九点法面积井网、排状井网对二元复合驱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点法面积井网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最大。在考虑注入能力、采液能力及渗透率与注采井距关系、二元复合驱驱替液在不同井距下的流动速度、见效时间以及表面活性剂的有效作用距离的情况下,计算求得双河油田Ⅳ5-11层系二元复合驱合理注入速度为0.1~0.11PV/a,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合理井距为170~283m,为Ⅳ5-11层系井网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的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都表明,不同井距条件下注聚合物都会有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而且有随井距减小而效果变好的趋势.通过对聚合物溶液地下渗流速度、油层中聚合物浓度及粘度分布、低水解度聚合物水解增粘规律、低水解度聚合物水解增粘规律、热降解规律以及油水井间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建立了不同井距的有效驱油区间长度关系,提出了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和提高聚合物驱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布井方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的注入、产出动态特征及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适合的布井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大庆油田主力油层三元复合驱采用斜行列、五点法或四点法井网,注采井距200m左右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驱后组合驱合理井网井距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经验,聚合物驱后组合驱在注采井网井距问题上可参考聚合物驱井网井距的研究方法。由于油田实际资料表明吸水、产液指数相差较小,因此组合驱选择五点法面积井网较为合理。又由于组合驱井网井距大小主要影响聚合物的热降解情况,因此可根据化学剂在地层中的粘度-浓度关系、水解增粘规律、剪切降解及热降解规律,可求得组合驱中不同浓度聚合物段塞在注入地层不同时间后的粘度;再结合不同井距下组合驱驱替液流动速度及见效时间,并考虑注入能力、采液能力以及油层渗透率与注采井距的关系,即可得到组合驱井距的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5.
三元复合驱的驱油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盛鸿  么世椿姜江 《河南石油》2005,19(2):33-35,38,i003
大量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效的表活剂条件下,三元复合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三次采油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并结合室内研究,给出了三元复合体系不同界面张力和粘度比条件下,在非均质油层中的驱油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与聚合物驱相比,对油层非均质性有更大的适用范围;对于非均质油层的三元复合驱,采用增加体系的粘度和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的方式都能获得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但高粘度是获得好的提高采收率的关键;采取分层注入的方式,或者在三元复合驱后对高渗透层进行封堵,能更有效地采出中、低渗透层的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项研究对认识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机理和编制调整矿场试验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量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效的表活剂条件下,三元复合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三次采 油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并结合室内研究,给出了三元复合体系不同界面张 力和粘度比条件下,在非均质油层中的驱油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与聚合物驱相比,对油层非 均质性有更大的适用范围;对于非均质油层的三元复合驱,采用增加体系的粘度和降低体系的界面张力的 方式都能获得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但高粘度是获得好的提高采收率的关键;采取分层注入的方式,或 者在三元复合驱后对高渗透层进行封堵,能更有效地采出中、低渗透层的剩余油,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 项研究对认识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机理和编制调整矿场试验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二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驱油井结垢情况,在试验区内选取3口具有代表性的油井进行跟踪观察.结果表明:3口观察井的结垢速度不同,其中1口中心井的检泵周期短(平均46 d);同期观察井与采取防垢措施油井对比分析,日常防垢起到了一定效果.建议对该区块采出液pH值大于8.2以上的三元油井采取防垢措施.  相似文献   

8.
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具有砂体分布零散、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开发过程中核部水淹严重,扇缘部水驱效果较差。为此,基于油藏工程方法与理论推导,确立了环形井网环距及采油井井距的计算方法并绘制了计算图版,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有效开发的合理井网井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控剩余油条件下的核注翼采井网模式,可有效缓解正方形面积注水井网形式注水憋压的难题,进而降低注水难度,提高水驱效率;与正对井网相比,采用注采井数比为1∶2的核注翼采交错环形井网时,油水井流线分布较均匀,开发效果较好;对于3注6采与4注8采的环形井网,当环距为200 m时,最优采油井井距分别为300 m和250 m。该研究成果为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的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辽河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二元复合驱井网井距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静 《特种油气藏》2012,19(2):73-75,119,138,139
在总结国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精细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充分考虑油藏地质特点,从夹层控油因素、化学驱控制程度、中心井组完善程度、注入采出能力、注入速度、采收率提高值、经济效益等方面,对辽河油田锦16块二元复合驱井网模式、井排方位以及合理井距进行优化研究,对比分析技术经济效果,为开发方式的转换作必要的前期技术储备,以实现油田产量的有效接替。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驱替对象已经逐步转向二、三类油藏,采用笼统注入方式导致油藏动用程度不均,影响三元复合驱的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低渗透层分子量调节器,利用控制变量法分别改变喷嘴收缩段角度、圆柱段长度、扩散段角度、喷嘴扩散角度并建立模型。应用Fluent软件模拟模型流场特性,得到低压降、高黏损的模型。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表明:收缩角度为30°的模型在同等压降下黏损率相对较大,满足现场需求,为分子量调节器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元复合驱乳化及其对油井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室内研究认为,乳化与作用力、体系中的化学剂类型和浓度及含水率等因素有关,三元复合驱原油乳化后,油井的产能指数下降,但乳化对油井正常生产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方式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吴文祥  卢文忠 《油田化学》1998,15(4):354-357
通过在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上开展的三元复合驱油实验研究,探讨了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找到了几种较佳的注入方式,可在化学剂用量不变的条件下使原油采收率提高2%左右;增加化学剂用量时可使原油采收率提高6%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三元复合驱油井结垢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介绍了对三元复合体系驱油过程中结垢及结垢机理研究的结果,针对油井现场实际情况,采用X-光电子能谱、化学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对垢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垢主要以非晶态SiO2为主(占70%左右),并在此基础上在室内对除垢方法进行了研究,室内除垢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14.
试井分析方法在聚合物驱油开发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应用喇嘛甸油南块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中的注聚合物前后采用不稳定试井方法所录取到的测试资料,并从曲线形态、油层参数的变化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总结出一套分析管理方法,对今后矿场聚全物驱油工程的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 35— 75℃和 2 4— 2 4 0bar( 2 .4— 2 4MPa)范围内 ,实验测定了甲烷在三元复合驱油液 (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溶液 )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 ,甲烷在三元复合驱油液中的溶解特性与在盐溶液中相似 ,但在相同温度、压力下 ,三元复合驱油液比纯水和盐溶液对甲烷有更强的溶解能力。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胶束增溶机理。建立了甲烷在三元复合驱油液中的表观溶解常数 (Ka)与温度 (T)的关系式 :lnKa=754.99/T - 1 3.81 8。该方程结合其它参数方程 ,使理论计算甲烷在三元复合驱油液中的溶解度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三元复合驱开采指标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中区西部和杏二区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研究确定了萨中和杏北地区三元复合驱主要开采指标的变化范围,要用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一定井网井距条件下的三元复合驱区块采液量、采油量、综合含水的变化模式,形成快速、实用的三元复合驱开采指标测算方法,为编制三元复合驱规划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搞清强碱三元体系在油层中的运移特点及分布规律,开展了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储层物性变化特性研究。在三元试验区注采井间选择中间井补开目的层进行油层密闭取样,通过对试验区内注入井—中间井—采油井化学剂分析,总结强碱三元体系各化学剂运移分布规律;在试验区原取心井同井组内钻取心井,分析三元复合驱后储层物性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驱油效率达到60.0%,纵向上驱油效率更加均衡,油层强水洗比例达76.6%;三元复合驱后油层孔隙半径增大,泥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聚驱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运用人造物理模型制作技术制作三维物理模型,实施聚驱后进行优化注采井网调整。实验表明:聚驱后井网调整方案最终采收率要高于井网不调整方案4.49个百分点,故实施优化注采井网调整更有利于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井网不调整二元驱提高采收率过程,各层贡献率基本一致,井网调整二元驱提高采收率过程,高渗层采出油最多,低、中渗层基本一致。将该研究应用于矿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层低的单井采油能力和吸水能力注定了低渗透油藏必须采用密井网和油水井数比低的井网。对于井间干扰的传统认识需要更新:井间干扰是注水见效的必要条件;井距缩小单井产量不会降低;注水井的吸水能力是选择合理井网井距的关键;井网对”油砂体”的控制也应向控制“流动单元”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