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南山区新修梯田不同种植方式培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黄河》2016,(2)
针对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建设初期地力下降、作物减产等问题,通过布设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土壤肥力、马铃薯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覆膜、深耕+覆膜均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能不同程度地增大马铃薯现蕾期和开花期的根重和植株生物量;在没有配套施肥措施的情况下,马铃薯进入薯块膨大期后,覆膜、深耕+覆膜种植方式的根重和植株生物量反而下降,产量有所降低,深耕种植后期表现出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2.
浅谈新修梯田培肥改良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梯田是旱作农业的基础,在生产过程中,水平梯田除发挥其蓄水、保土、保肥的正向功能,提高土地生产力之外,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阶段性的肥力缺失,尤其在新修梯田的前两年内。本文分析了新修梯田的形状特点,提出了新修梯田的改良思路及培肥增产的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平梯田减沙作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黄土高原水平梯田的减沙作用很可能一直被低估。本文分析了梯田对坡沟产水产沙的调控机制,认为水平梯田不仅可大幅减少自身产沙量,而且还可截留上方来沙,并通过减少坡面径流下沟实现沟谷减沙;有埂水平梯田对流域的减沙潜力可达65%~90%。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和第五副区不同时期的实测数据,分析了多年平均降雨情况下不同规模水平梯田对流域的减沙作用;引入梯田比和减沙幅度的概念,构建了不同规模水平梯田与减沙幅度的关系式,可用于大空间尺度上水平梯田减沙作用的定量评价。分析认为,在梯田比5%~30%范围内,梯田比几乎与减沙幅度成正比;当梯田比大于35%~40%后,其减沙作用基本稳定在90%左右。水平梯田对洪水含沙量的削减作用不明显,对雨强的产沙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5.
黄土丘陵沟壑区山顶第一块梯田土方量计算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规划与设计中,准确计算每一块梯田的土方量,对控制项目投资和组织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结合柳林县复兴村机修梯田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提出黄土丘陵沟壑区山顶第一块机修梯田土方量的计算方法,经施工验证,与设计的形状、工程量基本符合,证明计算方法可行,可在黄土高原同类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红壤丘陵坡地上的种植试验表明,香根草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适应在丘陵坡地不同肥力的红壤上种植,在条件极其恶劣的剧烈侵蚀地段也能正常生长,其适应性与生物景都明显优于芭茅草等乡土草类。香根草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在坡度为5~8度的丘陵坡地种植香根草篱其年径流量减少50%,比对照减少2倍以上,香根草茎叶还具有较好的培肥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区隔坡梯田农林草复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基本概念隔坡梯田是根据拦蓄利用径流的要求,在一个坡面上修建一台水平梯田,其上方留出一定面积的原坡面不修,将坡面产生的径流拦蓄于下方的水平田面上的平、坡相间的复式梯田布置形式。隔坡梯田的水平面部分可作为基本农田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坡面部分种植灌草、经济林,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梯田地埂种植经济灌木,固埂防冲,增加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改善梯田的生态小环境,降低田埂对光能的反射率。2模式设计的指导思想2.1保障基本农田,实现退耕还林还草我省黄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2.9万km2,人均耕地0.41hm2,人均基… 相似文献
8.
9.
梯田工程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一项重要的水保工程措施,为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水毁灾害发生,结合凤翔县梯田工程现状,深刻分析水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特征及其分异规律,以延安市碾庄沟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基于GIS的水文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计算了沟道级别、长度、高差和比降特征,并从沟道尺度和流域尺度分别分析了沟道特征及其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在沟道尺度下,沟道级别、沟道长度、沟道高差和沟道比降4种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沟道级别越高,沟道数量越少,沟道长度越大,沟道比降也越小,而沟道级别与沟道高差无相关性;在小流域尺度下,不同流域的最大沟道级别、平均沟道长度、平均沟道高差和平均沟道比降具有空间分异性,但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延安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分状况,分析了生物节水、水保蓄水、窑窖蓄水、补水、以肥调水的以水为中心的水资源高效用水技术,通过多方位高新技术的支撑和高效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当前在新修梯田上作试验,由于缺乏田间设计规范,成果误差偏大,影响推广应用。通过梯田土壤空白试验,证明新修梯田土壤肥力呈现团块状分布规律,这与一般农地土壤肥力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别。提出新修梯田的田间设计必须针对肥力分布特点,注意控制试验小区的面积、形状、重复次数、排列方法以及产量计算等方面,以减少误差,提高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丘陵区退耕坡地可利用降水资源动态变化剧烈、水土流失严重、牧草种植成活率低等问题,以水平沟、鱼鳞坑等水土保持坡面整地工程形成微地形集雨工程,提高坡地降水资源利用率,结合林草带状种植技术、牧草种子萌发和成苗技术及牧草混播等技术的应用研究,结合可利用降雨量、土壤入渗力、径流系数、牧草需水规律等指标,提出丘陵区退耕坡地牧草集雨建植技术,以解决牧草种植的合理时间、方法,使人工牧草在当地自然条件下能够提前利用,并有较高的生产力,把退耕坡地变成饲草生产基地,以缓解畜牧业饲草供应的季节性矛盾,为全面实施禁牧、发展舍饲养畜提供可行的物质保障,有力地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不同植被平茬配置方式下的水土保持效果、植被恢复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优选出最佳平茬模式,探索黄土丘陵沟壑区灌草植被可持续经营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严峻的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耕作模式对土壤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粮食产能的提高。以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坡改梯项目为例,研究了该项目实施1,3,5 a及10 a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坡改梯工程实施对土壤质量影响显著。在实施坡改梯1 a后,受土壤推翻和水土流失影响,土壤质量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提高,而随着坡改梯年限的延长,土壤质量显著提高。在坡改梯实施10 a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较坡耕地高出108.45%,土壤的结构破坏率较坡耕地降低了21.67%;全氮、有机质及有机碳分别较坡耕地提高了144.68%,155.35%以及104.23%,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坡耕地提高了125.65%及56.42%;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及有机碳含量较坡耕地分别提高了95.16%,83.32%以及2.90%。土壤呼吸强度与坡改梯年限之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坡改梯10 a后较坡耕地增幅达90.10%。土壤理化特性和生物性特性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土壤抗蚀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坡地可利用降水资源动态变化剧烈、水土流失严重、牧草种植成活率低等问题,以水平沟、鱼鳞坑等水保坡面整地工程形成微地形集雨工程,提高坡地降水资源利用率,结合牧草种子水处理技术、牧草混播技术及牧草生长关键期补灌技术等的应用研究,提出丘陵区退耕坡地牧草集雨建植技术,以解决黄土丘陵区退耕坡地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效益与生态建设相矛盾等问题,使当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把退耕坡地变成饲草生产基地,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同时,缓解畜牧业饲草供应的季节性矛盾,为全面实施禁牧、发展舍饲养畜提供可行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水资源特点、利用现状、生产经营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以小流域为尺度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必要性。以县南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对区域内常规和非常规水资源进行联合配置研究,建立适宜该地区的多目标、多水源联合配置模型。对配置方案的结构、社会发展协调性和用水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置方案结构合理,效益明显,有助于促进区域的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类型区,建立试验示范基础,进行了以坡面固土防蚀为目的的人工植被建植及其不同配置模式技术研究,并对不同植被配置条件下的植被恢复与防护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