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建立的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采用Cockroft-Latham切屑断裂标准作为工件材料失效准则对45号钢高速加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崩碎状切屑的形成过程。并对切削过程中获得的切削力曲线及切削温度场分布进行了分析。加工过程中由于崩碎状切屑的不断产生导致切削力及切削温度产生较大的波动。数值模拟结果为进一步研究45号钢高速加工切削机理及切削参数优化、刀具几何尺寸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切削温度的影响因素出发,研究尼龙、45号钢以及碳纤维3种材料在车削加工过程中切削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改变切削参数,进行切削温度的测量并测得切削后的加工表面质量,研究了切削参数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增加,切削温度升高,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增大。为了研究刀具磨损对切削温度的影响,测量了相同切削参数下刀具不同磨损程度的切削温度和切削后的加工表面质量。分析发现,刀具磨损会造成切削温度的升高和表面粗糙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论文以硬质合金与结构钢钎焊刀具切削试验及数据分析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钎焊刀具切削试验过程,可以确定硬质合金与结构钢钎焊的刃具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切削参数等问题进行说明,最终达到刀具能够在生产实际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炭/炭复合材料切削加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C/C复合材料结构和机构物理性能的特殊性及机构切削加工的特点。用SEM观察了不同切削条件下切屑的断口形貌。用5种不同的刀具材料、刀具角度及几何开头相同的刀具,在一定的切削工艺参数条件下,对该材料进行切削试验,以刀具有前刀面和/或后刀面的磨损率为判据,最佳刀具材料为YG8,在切削C/C复合材料的过程中,轨具的磨损极为严重,刀具磨损的主要机理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5.
对干切削或准干切削的关键技术所涉及的刀具、机床、加工工艺及其它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铝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粒子的大小对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影响极大,本文研究了不同颗粒度碳化硅颗粒对铝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颗粒度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所适用的刀具。探讨了切削刀具对不同大小颗粒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切削机理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在切削加工中具有塑性变形大、热强度高、与刀具亲和性强、易与刀具粘结等特点,其切削加工性能比一般中碳钢差的多,如不采用合理的切削方法,将很难达到理想的加工质量,而且还会额外损伤刀具。本文从刀具、切削方法、冷却液等方面叙述了不锈钢在切削加工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淬硬钢旋削时的刀具特性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在数控加工中心上对热传导率不同的刀具进行旋削加工实验。后刀面的切削温度用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无法准确测量,使用独创的光纤维耦合器型的2色温度计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和刀具的热传导率对刀具后刀面的温度有相当大的影响,切削温度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而上升,切削刀具热传导率越高,则切削温度越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高速切削刀具材料、参数,高速切削刀具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等。  相似文献   

10.
前言金属切削刀具是机械行业的基本生产手段之一,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担负着切削加工工作,起着牙齿的作用,是机械行业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用切削刀具加工的各种零部件在机械制造业中所占比例达70%左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vapordeposition,CVD)厚膜金刚石刀具进行模具钢超声振动切削实验.首先阐述刀具的材质特点,观测其刀尖微观形貌和切削刃截面轮廓.然后搭建了适应精密/超精密加工需求的超声振动切削实验装置,其中激振机构可稳定实现频率42.0kHz、振幅峰峰值8~9μm的振动输出.通过切削无氧铜实验证明该超声振动切削装置工作有效、稳定后,选用AISI420模具钢进行切削实验,研究切削工艺条件及切削用量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得到适用于CVD厚膜金刚石刀具的切削用量选取范围,对比研究发现超声振动切削在提升加工表面质量、减少金刚石刀具磨损方面均优于常规切削.本研究可使切削模具钢时的金刚石刀具磨损VBmax由500~600μm减少至40μm,模具铜表面粗糙度Ra由0.93μm改善至0.09μm.本研究为金刚石刀具超声振动切削模具钢的实用化积累工艺经验,并探索提供可行的技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超精密车削单晶硅刀具振动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线监测单晶硅超精密车削的脆塑转变现象及分析单晶硅车削过程中材料的微纳去除方式,采用圆弧刃金刚石刀具对单晶硅(100)晶面进行了超精密车削,研究了单晶硅超精密车削时刀具振动频谱分布与切削参数的关系,并对刀具振动频谱的变化规律及其演变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刀具振动频谱分布与刀具和单晶硅接触方式、单晶硅微纳去除模式密切相关.当单晶硅的去除模式从脆性域过渡到塑性域时,材料由崩碎状脆性去除方式转变为以剪切滑移变形为主的塑性去除方式,刀具振动频谱高频段信号增多,且振动总能量增大;塑性域车削时,切削速度越小、切削深度越大、进给量越大,材料微观剪切变形区内位错滑移数量越多,刀具振动频谱高频段信号越多,刀具振动主总能量越大.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对刀具振动频谱分布的影响依次减小,采用合理的切削参数,可以降低切削系统的总体振动.  相似文献   

13.
铝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粒子的大小对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影响极大,本文研究了不同颗粒度碳化硅颗粒对铝基复合材料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颗粒度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所适用的刀具,探讨了刀具对不同大小颗粒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切削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金属切削刀具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参数都有共性的内容。不论刀具的构造如何复杂,就切削部分而言,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外圆车刀部分的演变,。刀具具有直的切削刃,并沿预定义的刀具路径进行切削,以切屑的形式去  相似文献   

15.
常用高速切削刀具材料的性能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高速切削加工,刀具材料是关键,高速切削技术是随着刀具技术如刀具材料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本文介绍了高速切削加工中常用的聚晶金刚石、立方氮化硼、陶瓷、Ti(C,N)基金属陶瓷等材料和涂层刀具等的特性、应用范围和发展趋势,以促进高速切削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40Cr合金钢的切削过程,研究切削用量对刀具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进给量为0.24 mm/r时表面粗糙度最大,为1.87μm;刀具振动频率在0.48~0.96 MHz时,刀具振幅较小,在此频率下加工表面的完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潘玲  栾丹 《中国科技博览》2013,(29):260-260
刀具在数控机床中是重要部件,直接影响到机床的加工效率,本文对数控刀具的分类以及特点,刀具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并对数控切削技术对工具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径向基函数网络的刀具磨损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优化网络神经元数目和径向基函数网络用于刀具磨损量预测的方法.以选取合理的涵盖影响刀具磨损的有关因素,采用不同切削条件下铣削加工过程刀具后刀面磨损的多组实验数据对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以及对刀具磨损量进行估计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用一个多元线性公式描述由切削条件和切削带来的后刀面磨损量的变化的刀具磨损高度非线性模型方法的缺陷,对于与刀具磨损量相关因素的非线性本质较易准确表达,所建立的刀具磨损网络模型可以较满意地计算出不同切削条件下刀具后刀面的磨损量.  相似文献   

19.
何绚 《中国科技博览》2009,(15):140-140
介绍了以LabVIEW7.1为软件开发平台,利用PCI-8335A卡采集压电式测力仪和人工热电偶实现切削力与切削温度采集的综合测量系统,实现了三向切削力与切削温度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分析和数据库存储。实现了切削过程的实现了切削过程的实时监控,以反映刀具在切削状态下磨损或破损及切削用量选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究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切削奥氏体不锈钢的切削机理,试验采用确定的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只改变切削速度的单因素法,来研究切削速度对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以及涂层刀具的切削机理。采用JEOL JSM-6360LV扫描电子显微镜和EDS能谱仪对工件加工表面及磨损刀片进行表面微区磨损形貌的观察分析与组成成分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工件表面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激光扫描显微镜LSM对工件表面三维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表明,切削速度较低时,不锈钢材料因材质较软,断屑性能较差;速度较高时,切削过程中粘着现象严重,致使摩擦剪应力较大,摩擦表面发生形变,进而诱发不锈钢的马氏体相变。因此,宜选用中速V=85m/min进行切削,在此速度下,被加工件获得的表面质量较好,表面粗糙度Ra=3.679μm。刀具磨损主要发生在前刀面靠近刀尖的部位,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研究发现,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在体现出一定的良好切削性能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磨损,所以深入研究其切削机理能够丰富涂层刀具的切削理论,为提高涂层刀具在切削难加工材料时的刀具寿命以及拓展其在实际切削加工中的应用范围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