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发展转向存量优化.实施城市更新要求城市更新走精细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有机更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南沙区坦尾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充分考虑有机更新的理念,通过对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优化,提升用地利用效率,植入水系、滨水景观及配套公共设施,丰富城市滨水公共空间层次、构建...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城市不断地更新改造,社会经济实现巨大飞跃,但同时也出现了城市资源分配不均、公共空间缺乏人性化等一系列问题,表明了城市的包容性正在丢失。文章在梳理包容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实践,从多元选择、空间正义、资源共享、利益均担四个方面提出城市滨水空间包容性更新的策略,以构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江南水乡,水系孕育了村落、集镇和城市,是城市发展的轴线和乡愁记忆的载体。水岸随着城市一同生长,形成了粘性滨水空间。对城市更新中的以人为本和内涵式发展作出回应,明晰粘性滨水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厘清滨水空间在城市、社区、文化3个视角下的理想图景,并以人的行为活动为线索提出粘性修复措施,初步构建水乡城市滨水空间更新策略框架。 相似文献
4.
5.
6.
新冠肺炎疫情将城市建设与公共健康联系,让人们重新审视城市建成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影响人类健康最直接的区域,挖掘滨水空间的健康促进价值对解决城市公共健康问题具有积极意义.以苏州古城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调研和文献梳理总结其现状问题及成因,从健康城市视角出发提出苏州古城滨水空间更新策略,进而营...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Planning》2015,(4)
长期以来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城市河流开发活动,导致河流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传统滨水文化的失落,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滨水空间环境亟需进行更新改造,本文以赤峰市锡伯河滨水区综合开发规划为例,通过整合周边地区的城市资源,加强与城市背景相融合、改善城市环境、把赤峰锡伯河塑造一个具有安全、生态景观格局的城市滨水区;编织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多功能复合的城市滨水区;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形成一个体现城市历史、地域文化及民族风情的特色滨水区。 相似文献
14.
增强城市滨水空间的开放性特征是提升城市活力的重要支撑,也是进一步促进城市滨水空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区域路网结构、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城市用地功能与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紧密相关,能够从使用规模、使用效率、使用行为等不同角度反映滨水空间的开放性特征,是影响城市滨水空间活力的重要因素。建立由路网系统整合度、轨道交通覆盖度、城市功能混合度3项指标组成的多维测度体系,对上海滨江核心区开展实证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分区的单项、综合性指数差异明显,表明上海滨江核心区内的空间开放性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基于计算结果,对上海滨江核心区的空间开放性影响因素做了分析解读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策略,优化存量空间,赋予更多功能,激发城市活力。以宁波奉化县江景观改造为例,尊重场地现状,结合周边居民需求,营造出功能复合的多层次滨水环线,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水岸空间。设计从当地佛教文化、山水文化、桃文化提取具备奉化特质的符号,营造场所精神,赋予滨水空间独特城市意象。通过线性滨水空间的更新,以线带面改善老城区整体环境品质,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6.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滨水公共空间是苏州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苏州城市空间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滨水公共空间的现状建设情况展开分析,从住区分布、岸线开敞度、设施布局、开发强度四个方面探讨了滨水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滨水公共空间内部吸引力、增加岸线开敞度与视线通廊、差异化服务设施布局、把握公众利益的诉求等滨水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提升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生态文明国家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筑的大背景下,有效引导老城区更新改造、还绿于民,预控新城新区开发建设对生态空间的无序侵占,划定城市滨水绿线,已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绿线的划定事关经济、生态与社会等维度的平衡,需要政府、公众、开发商与私人业主等多方利益的博弈,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提出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江南平原河网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丰富,在城市更新中应发挥其多元功能,从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以上海青浦环城水系治理为例,在分析水系资源、文化资源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阐述滨水生态修复和"还岸于民"的空间更新改造目标和策略,即以"防洪、生态、景观、历史、人文"五位一体为目标,形成"一环、四段、八园"的总体布局,释放可供市民和游客共享的滨水休闲空间,发挥城市水系"防洪排涝、滨水景观、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城市形象"的综合功能;总结更新实践的成果,包括提升防洪安全的保障能力、改善河道水环境、构建以人为本的活动空间,以及水乡文化的植入与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以"5.12"地震后的都江堰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震后都江堰滨水区域的城市功能现状的调研,以及采用多层次空间形态规划策略对滨水区域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的研究,对都江堰城市中心城区的滨水空间景观进行一次实际可行的规划探讨与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应依托滨水区的环境,以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等要素,形成立体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该文以城市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武汉市天兴洲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