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方舟  刘骏 《园林》2021,(3):55-62
以重庆沙坪坝老城区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为例,选取31个社区公园和临近的居住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最小路径测算及可视化分析,将步行可达性程度归为高中低3类,并利用地图分类叠加法,从可达性空间分布、路网条件、用地分布3个维度,总结老城区社区公园分布特征,梳理主要现存问题,提出老城区社区公园的布局优化策略,在有限用地范围内寻找...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公园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户外休闲活动场所,是社区活力的重要体现。从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入手,选择南京市南湖公园中的游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行动观察法与抽样调查法,研究游人在不同时间、空间中的主要行为特征,探讨城市社区公园活力的营造,为合理设计社区公园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步行可达性、亚空间、功能性要求、文娱活动、环境景观是社区公园活力营造的关键要素,社区公园的营建要从规划选址、设计策略、政策管理3个层面探讨。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评估除了基于交通(距离、时间、成本)的可达性外,视觉可达性、心理可达性也是度量居民对公园服务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从交通可达性、视觉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可达性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选取重庆市3个城市综合公园作为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对距离公园边界1km区域内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到发展期,3个维度的可达性均明显增加;至成熟期,交通可达性趋于稳定,视觉可达性下降,心理可达性持续增加。在空间分布上,交通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呈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趋势,视觉可达性在不同方位上差异显著;综合可达性由早期的“同心圆”模式分布逐渐演变为“偏向”式聚集,在某些方位上呈现跳跃式分布。多维可达性的动态评估能有效挖掘城市公园的潜在服务功能和价值,客观评估城市公园布局的公平性和居民对公园的可获得性,让更多的人包括弱势群体能够共享环境福利,为城市公园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和旧城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志强  非凡  洪亘伟  余慧 《园林》2024,(2):55-61
“城市更新”背景下,社区公园空间可达性研究有助于优化社区公园供需匹配状况,推进高品质社区生活圈建设。针对传统空间可达性测度方法对供需关系识别不够精准的问题,引入最优供需分配法(OSD),以苏州市姑苏区为实证区域,探究社区公园与居民的最优服务配置,根据配置结果确定各居住区居民获取服务所需时间、社区公园服务覆盖率。(1)OSD通过对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最优分配,能客观呈现社区公园供需匹配的实际情况,对于服务盲区的识别更为精准,所得可达性指标的物理意义明确。(2)最优供需分配结果显示,姑苏区社区公园空间可达性水平整体较低,可达性空间分布较为均衡,高值集中在中南部,低值则在中部片状聚集。(3)空间可达性低值区域,可针对性通过增设社区公园、微绿地、垂直绿化等方式增加服务供给,并完善路网结构,优化可达性水平。研究结果可为社区公园布局规划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为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为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城市绿地,社区公园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影响。然而,既有的恢复性环境评价方法缺乏针对视觉感知的客观分析,未能有效指导社区公园的健康化营造。以成都市中心城区8个社区公园为样本,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开展基于视觉感知的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试验,建立基于眼动分析的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模型,为探究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提供了新的量化方法。研究表明:(1)环境要素丰富、自然特征鲜明的景观对人群更具有吸引力;(2)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瞳孔直径等眼动指标与人群感知恢复性效益评价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对感知恢复性效益进行有效解释;(3)基于眼动分析的恢复性环境评价模型可对社区公园做出视觉感知维度的客观评价,可通过客观视觉指标指导其恢复性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6.
可达性是影响老年人出访公园的关键点之一,年龄 阶段、交通条件、公园数量与分布都会对老年人的实际可达性 距离产生影响。基于多源大数据,以武汉市中心城区范围内80 个公园和出行访问公园的11万人次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 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出访公园的可达性距离和相关影响因素, 并据此展开空间评价。在可达性距离方面,数据统计显示,老 年人访问公园实际可达性距离约在6 km,“超标”情况普遍, 且在空间上以二环线为界,内外差异明显。在相关影响因素方 面,当公园可达性距离超过1.5 km时,随着距离的增加,年龄 越大的老人出访比例会越低;当公园与居住地的距离超过老年 人适宜的模式(步行2 km)时,老年人可能因不愿改变出行方式 而减少出行;当公园彼此布点距离在3 km以内时,随着布点密 度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提升高龄老年人的出访意愿。在空间 评价方面,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发现汉阳西部、洪山中南 部居住的老年人出访公园出行比例异常偏低,三环线边缘的部 分公园较难吸引周边老年人出访。总体而言,一方面拓展了老 年人出访公园可达性的研究技术框架;另一方面能为相关规划 建设提供指引建议,实现理论与实践互促。  相似文献   

7.
徐振  王健慧  陈妍  左燕 《中国园林》2023,39(11):42-48
城市中心区的综合公园是提升周边社区生活品质的关键场所,也是城市生态和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节点。步行可达性对综合公园的日常使用至关重要,也是理解其潜在供需及周边中小绿地级配合理性的途径之一。直观、尽量精确且顾及尺度层级的步行范围评估有助于理解公园-社区可达性,并为确定具体干预位置和策略提供参考。以石家庄市长安公园为例,首先使用泰森多边形工具划分综合公园就近服务范围,然后抓取范围内所有住宅建筑至综合公园入口的百度地图规划路径,并根据不同距离阈值划分步行范围,发现综合公园周边的社区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距离长安公园1 500m步行范围内,居民人口达14.28万人,占长安公园就近服务范围居民总人口的65.7%;周边中小绿地可以补偿服务4.58万人,但仍有2.88万居民位于合理的步行距离外。建议结合微更新理念,增设或调整公园和小区入口等以扩大现有综合公园的有效服务范围,在服务盲区内增建中小绿地以增加受惠居民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包瑞清   《风景园林》2022,29(6):103-108
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下,综合性公园的可达性及配置的均衡性是评价城市公园绿地配置和本地居民享有公共服务设施权利的重要指标。以南京市为例,建立公共交通复合网络,以时间成本距离分析综合性公园服务的区域水平和基于站点位置的可达性;以基尼系数判断全局和15分钟生活圈下综合性公园分布的均衡性及贡献度;建立新公园选址采样点,分析增加新公园选址后的基尼系数变化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以可达性为前提,以基尼系数为衡量指标,可以量化分析公园分布均衡性,通过基尼系数更新变化的空间分布,可以明确新规划公园对综合性公园分布均衡性的影响,能够确定优化选址区域。为城市新综合性公园规划提供量化的区域范围参考,优化城市公园布局并提高城市公园可达性和分布均衡性。  相似文献   

9.
杨辉 《建筑与文化》2016,(8):120-121
基于社区公园现有规划布局方式的局限性,针对陕北黄土沟壑区县城建设用地极度紧张的现实,以及用地形态、城市规模和居民对公园的使用习惯等方面的特征,通过“社区公园适建用地整理、基于可达性的社区公园初步布点、社区公园服务区划分与布点优选、社区公园规模匹配与布局方案形成”四个阶段的工作,以子长县城为例,探讨适宜该地区的社区公园布局方法。  相似文献   

10.
社区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中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公园绿地类型之一。科学、完善的社区公园规划体系和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增进公众健康福祉。以美国多个城市为例,梳理归纳其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规划、城市公园服务分区规划和社区公园规划设计3个尺度的社区公园规划特色,并总结社区公园项目投资建设、公园评价和运营维护的管理内容。最后,分别从规划体系、投资模式、评估机制和公众参与4个方面对中国社区公园的规划与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怡  裘鸿菲 《中国园林》2023,39(7):121-126
湖泊公园是城市蓝绿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开展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量化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游憩空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8个典型湖泊公园为研究对象,爬取公园网络评论数据,利用LDA主题模型挖掘潜在主题,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情感分析模型,并对比问卷调查结果,探讨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差异。结果表明: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公众感知维度有休闲娱乐、审美体验、运动健康、社交互动、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主导服务类型是休闲娱乐和审美体验,而科普教育是最不易被感知的;公园可达性、周边文化建设、园内基础设施及自身特色是影响感知频率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和活动类型差异对感知满意度有一定影响。因此,未来湖泊公园的建设可在科普主题活动举办、特色湖泊文化景观、公园配套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并关注多年龄段人群需求,从而提升公园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2.
Traditional park accessibility studies relying on physical distance have critical limitations, because proximity alone does not predict park use, and contemporary cities struggle with a land shortage for more parks. Efficient, integrated methods of analysing the psychological dimension to park accessibility are scarce. Thus, this study examines factors constituting psychological park accessibility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through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Findings from the review show that psychological park accessibility stems from the perception of distance, park quality and the neighbourhood environment, which could be measured either quantitatively or qualitatively. The proposed conceptual framework would provide researchers with stronger predictive measurement tools for analysing park accessibility and instead of constructing new parks, planners could devise m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current park use.  相似文献   

13.
新冠疫情不仅危害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恐慌、焦虑等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恢复性环境,具有纾解精神压力、培育积极情绪等健康促进功效,但疫情影响下其感知恢复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因此基于恢复性环境相关理论与新冠疫情对城市居民时空间行为的影响,建构城市公园感知恢复性的影响模型,并以徐州市5座城市公园为调研对象获取实证数据,从而对理论模型中的作用路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冠疫情期间,城市公园感知恢复性的影响路径有三种,包括:“疫情影响→感知恢复性”和“环境特征→感知恢复性”两种简单路径和“疫情影响→可达性(或行为模式)→感知恢复性”的复杂路径。路径检验证明可达性和行为模式作为疫情影响公园感知恢复性的中介,其中可达性的作用更显著。识别这一作用路径对流行性疾病蔓延时期提升城市公园恢复效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Urban park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ecosystems and can provide beneficial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CES) to urban residents. The integration of geospatial and online comment data and relevant data mining have become a mainstream approach to the research on CES perception. This paper takes 10 typical urban parks in the central districts of Jinan, China as examples, and collects park users’ online comment data from tourism websites.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high-frequency CES perception words and their perception frequencies are obtained to reveal the disparity of CES perception in different urban parks. FP-association rules ar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erception of CES categories.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 1) Aesthetics and leisure/ecotourism services are the most easily perceived CES categories in urban parks. 2)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public’s perception of CES categories in different urban parks: aesthetics service in Baihua Park and Wulongtan Park, leisure/ecotourism service in Jinan Forest Park, and education/knowledge service in Quancheng Park, Zhongshan Park, Huashan Lake Park, and Jinan Zoo can be better perceived by the public. And 3) the perception of CES categories of urban parks is correlated. Aesthetics and leisure/ecotourism services have the strongest correlation and are often perceived with the services of cultural heritage, spiritual/religious value, and artistic inspiration. The study enriches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CES perception via analyses of online comment data, clarifies the patterns of public’s CES perception in urban parks, 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parks, showing a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CES supply and spatial quality of urban parks.  相似文献   

15.
《Journal of Urbanism》2013,6(2):170-186
In Palestinian cities, urban parks are rare and their size is limited, comprising roughly 0.5 m2 per person in Palestine’s fastest growing city, Ramallah. Prior studies indicate that conventional planning, zoning, and standards-based approaches do not fully meet people’s needs for parks in urban settings. Hence, a needs-based approach was implemented in this study. A survey instrument was administered to a representative stratified sample composed of planners, professionals, and academics. The questionnaire was successfully administered to more than six hundred respondents (n= 650) and the results divulged a number of important points that will aid in future park and green space location, creation, and park utility. These findings included (a) overwhelming (perceived) need for more parks provided with facilities like playgrounds, water features, and relaxing areas; (b) a perception of uneven distribution of parks and facilities in urban settings; and (c) an increase in accessibility via roads and walking paths.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的视觉可达性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公园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除了基于交通(距离、时间、成本)的可达性外,视觉可达性是度量居民对公园心理感知的重要内容.针对公园周边地区复杂的建筑布局和高低错落关系,考虑地面高程、建筑高度、建筑朝向、距离远近和视野开阔性等信息,构建了视觉可达性模型.以视线是否可达、视觉的清晰度和公园的暴露度等指标为基础,开发了二维平...  相似文献   

17.
张省  周燕  杨倩 《风景园林》2021,28(3):82-87
城市综合公园是承载居民日常游憩的主要空间,确定并度量居民游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公园的游憩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城市综合公园的游憩特征和影响因素,构建游憩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深圳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游憩满意度的五大潜变量中,"情感效用感知"和"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