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按现行规范及技术规程设计了设防烈度为8度的一个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并进行了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空间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考查了异形柱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水准下的整体抗震性能,对结构能否达到抗震设防目标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8度区按规范设计的结构在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复杂的平面不规则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实际工程,建立SATWE和Midas Building两种不同力学模型,进行整体抗震性能分析,具体采用弹性时程分析和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分别得出该结构在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内力、位移等结果。根据平面不规则结构特点,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结构模型的薄弱部位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扭性能,为此类结构的抗震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家设计标准GB 50010-2002和GB 50011-2001对上届规范条文做了较大调整.为了了解新标准在抗震规定方面的有效性,按新规范设计8度区二级、9度区一级典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对结构进行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烈度地震作用多波输入下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反应分析,考察了基于新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能力设计措施所能达到的弱梁强柱控制效果,和我国8、9度区框架结构能力设计措施的抗震有效性,分析结果可供设计和规范局部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指标的不足.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和现有试验结果,提出一种新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对一个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别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及7度多遇地震和7度罕遇地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并与Ghobarah性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7度多遇地震下,两者相差8.9%;在7度罕遇地震下,差值扩大至14.2%.指出仅考虑结构初期地震响应的Ghobarah性能指标可能会低估实际结构的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5.
张晋媛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21,30(5):16-23
以某独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为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Midas Civil,基于空间梁单元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反应法对独塔双索面混凝土斜拉桥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该桥分别采用100 a超越概率10%和100 a超越概率2%的两种地震水平时程,每种地震水平时程均采用3组实际强震记录,计算结果取3组中的最大值,地震的激励方向采用"纵向+竖向"和"横向+竖向"两种组合输入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该桥的桥墩及主塔各典型截面均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该桥的抗震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在火灾后钢筋与混凝土应用--应变关系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数值计算,给出了火灾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弯矩-曲率恢复力骨架曲线特征参数的统计公式,为利用杆系模型进行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并进行抗震加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墩桥梁由于结构本身的特点,墩高使得高阶振型的影响更明显,笔者基于"等效振型高度"的概念对通常采用的MPA(Modal Pushover Analysis)方法提出改进,并采用几种不同侧向力分布模式的Pushover以及动力时程分析对桥梁单墩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改进的MPA法应用于桥梁高墩抗震性能分析的计算精度和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地震动强度较小时,MPA法和改进MPA法可以较好的改善计算结果;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大,改进MPA法的计算精度优于MPA法。 相似文献
8.
刁大国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22):232-233
我国属地震多发国家,因此抗震性能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事实证明,我国很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依然存在很多震害现象.本文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特点及震害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改善和提高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对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改进和施工质量的提高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社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7(3):279-283
通过18根钢筋混凝土斜向受力压弯构件的试验研究和54根模型构件的全过程分析,考察了影响压弯构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斜向受力压弯构件的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10.
以河南省许昌市某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为研究对象,在考虑由木结构半刚性节点转化为钢筋混凝土刚性节点的基础上,采用ABAQUS软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并对柱脚刚接以及半刚性连接时的自振周期进行对比,对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及变形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结构柱脚的半刚性连接能够减小传递到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为今后的仿古建筑工程及古建筑修缮工程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适应谱Pushover方法评价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完全解耦的方法对适应谱Pushover方法进行简化,建立了更适于工程实际应用的改进的适应谱Pushover方法(IASPA法).利用该方法对四种典型地震动作用下的桥墩进行计算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倒三角分布模式、均匀分布模式的Pushover分析的结果和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适应谱Pushover方法比其它两种Pushover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非线性时程分析的结果,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三塔悬索桥的结构体系及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通常采用的双塔悬索桥相比,三塔悬索桥因中间桥塔缺乏有效的纵向约束而导致结构整体刚度的下降,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反应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以已建成的1 080m主跨的三塔双跨悬索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对其抗震性能进行分析,揭示了三塔悬索桥抗震性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缆矢跨比、中塔刚度以及主梁约束方式等主要结构设计参数对大跨度三塔悬索桥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并从抗震性能角度提出大跨度三塔悬索桥适宜的结构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大跨度三塔悬索桥横桥向地震反应非常显著,尤其是边塔,因此应重视结构的横桥向和边塔的抗震性能.采用较大的矢跨比、柔性的中塔、中塔与主梁之间设置弹性索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跨度三塔悬索桥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现浇板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现浇板的作用为主要研究内容,开展了两个空间框架模型的水平低周反复抗震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对空间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刚度退化过程、滞回特性、变形特点以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浇板使框架承载力提高而变形能力降低;模型耗能能力变化不大.模型破坏时由“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向“强梁弱柱”破坏机制转变;且由于板的空间作用使承载力退化速度降低而刚度退化加快.模型整体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设置外包预应力钢板箍RC短柱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种采用预应力钢板箍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柱进行抗震加固的方法.通过6个采用预应力钢板箍加固的RC短柱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采用横向预应力钢板箍加固混凝土矩形截面柱的抗震性能.主要试验参数为横向箍板的预应力水平和试件的轴压比.通过试验检验了加固试件的破坏形态、强度、变形能力、滞回特性和耗能能力等重要抗震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钢板箍加固后的短柱的抗震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横向预应力钢板箍能够有效抑制斜向剪切裂缝的开展,将试件的破坏形态由剪切破坏转变成具有较好延性的弯曲破坏;加固后试件的变形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且位移延性比随横向预应力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增大;试件耗能性能随预应力水平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体系,在中国以及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填充墙与框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到目前为止依然缺乏合理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试验、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对填充墙RC框架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和受力性能进行了大量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整体抗震分析的各式简化模型.本文从平面内、平面外以及新型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3个方面论述了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当前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抗震研究中尚存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某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为例,对该结构的主楼及地下室在内采用整体模型,选用SATWE、PMSAP两个程序进行电算,通过多遇地震弹性分析和罕遇地震静力弹塑性分析,考察结构在弹性分析下的变形和弹塑性分析下的塑性铰发展机制,找出薄弱部位,并重点加强.分析结果表明,对高层建筑尤其是复杂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是必要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非规则桥梁近、远场地震易损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研究高墩大跨非规则桥梁的近、远场地震易损性,建立了典型非规则公路连续刚构桥的理论地震易损性模型.考虑近、远场地震动和桥梁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抽样并生成桥梁近、远场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模型样本库,利用Open Sees软件对模型样本库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获得结构动力响应.而后在确定桥梁各易损构件损伤指标的基础上,采用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建立了桥梁各构件近、远场地震易损性曲线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非规则桥梁结构的易损性情况与地震动频谱特性、结构非规则性密切相关,各构件近场地震动损伤概率明显高于远场.将地震动按断层距分组进行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是必要的.获得的易损性曲线可用于评估非规则桥梁的抗震性能,并为震后桥梁损伤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厦漳跨海大桥北汊南引桥为依托,采用有限元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铅芯橡胶支座和盆式橡胶支座对高烈度地区大跨径连续箱梁桥的抗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增加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周期和主梁梁端位移,减小了固定墩的受力。相比盆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可以使主梁梁端位移增加20%~200%,固定墩内力减小36%~80%。说明铅芯橡胶支座能够通过增加主梁位移达到减小桥墩受力的效果,隔震效果明显。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出振型刚度的概念,通过理论推导,建立振型刚度与结构振型特性之间的关系. 基于振型刚度,通过推覆分析构建非线性能力曲线,该曲线能够考虑结构整体响应而非依赖于特定节点和特征响应. 提出等效线性化迭代方法,结合地震反应谱,克服双线性模型实际耗能不一致的缺点,快速提高目标位移的求解精度. 在此基础上,建立网壳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振型刚度法(MSPA). 采用时程分析法(RHA)、传统推覆法(MPA)和振型刚度法(MSPA)计算球面网壳和柱面网壳算例的地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振型刚度法能较准确地预测结构节点位移、单元应力以及屈服杆件个数,计算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大大缩减了计算耗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