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提出暂堵调剖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暂堵调剖工艺及暂堵剂的研究方向。通过对一种颗粒型水溶性暂堵剂的封堵率、耐压强度、暂堵时间、颗粒大小等的室内实验 ,研制出了一种用于注水井调剖的暂堵剂配方。现场应用表明暂堵调剖工艺成功 ,暂堵调剖的剖面改善效果明显 ,对应油井增油效果好于常规调剖。  相似文献   

2.
文、卫、马油田进入注水开发后期,调剖措施工作量逐年加大,而全井吸水厚度、层数逐年减 少,2000年以来开展了低污染调剖配套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研究开发了“近解远堵”、CDG凝胶、预交 联颗粒等低污染调剖剂体系;优化应用了低压低排量施工、分层调剖、暂堵调剖、堵酸结合等低污染调 剖配套工艺,为文卫马油田调剖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探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埕东油田西区南块从1980年就开展了堵水调剖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堵调工艺经历了油水井单井堵水调剖、区块整体堵水、区块整体封堵大孔道和以堵调工艺为主要措施的控水稳油阶段。经多轮次重复堵调,该区预测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分别增加76.842×104t和14.23%,在堵剂开发和应用工艺等方面也获得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针对濮城油田沙二上2+3油藏的特点,从分层调剖管柱、暂堵剂、注入压力优化设计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在原有水泥挤堵管柱的基础上,对封隔器进行改进与完善,结合调剖开关设计,形成了适于所有调剖体系的大剂量分层调剖管柱;对筛选出的两种调剖暂堵体系进行配方优选及性能评价,得出了暂堵剂对不同渗透率层的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5.
杨新明 《钻采工艺》2004,27(6):90-93
文、卫、马油田进入注水开发后期,调剖措施工作量逐年加大,而全井吸水厚度、层数逐年减少,分析主要原因是调剖时非目的层污染,导致调剖措施的剖面改善及增油降水效果逐年变差。为解决这一问题,2000年以来开展了低污染调剖配套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研究开发了“近解远堵”、CDG凝胶、预交联颗粒等低污染调剖剂体系;优化应用了低压低排量施工、分层调剖、暂堵调剖、堵酸结合等低污染调剖配套工艺。截止目前共实施低污染调剖施工38口井,平均单井增加吸水厚度3.8m/2.1层,剖面改善率提高了8.3个百分点,对应油井累计增油11206t,投入产出比1:2.9,为文卫马油田调剖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探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埕东油田西区南块多轮次重复堵调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埕东油田西区西块从1980年就开展了堵水调剖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堵调工艺经历了油水井单井堵水调剖,区块整体堵水,区块整体堵大孔道和以堵调工艺为主要措施的控水稳油阶段,经多轮次重复堵调,该区预测可采用采储量和收率分别为增加76.842×10^4t和14.23%,在堵剂开发和应用工艺等方面也获得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从堵调方式、堵剂类型、堵剂用量及堵调时机等方面总结了胜利油田堵水调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取得的技术进步,形成了具有胜利油田特色的堵水调剖综合配套技术。针对胜利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层适应性不明确、剂量的设计方法不明确、注入速度缺乏优化和剂浓度或粒径设计不合理,提出了堵水调剖工艺技术要求、研究重点及下步研究发展方向,为今后堵水调剖工艺的实施提供技术指导,以便深入地研究堵调工艺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秦家屯油田SN142低渗裂缝油藏区块近两年的调剖现场实践,在对储层特征及注水水质与堵调剂配伍性实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调剖剂的优选及相关堵调工艺参数的优化,通过"乳液聚合物+聚合物微球"、"铬冻胶+核壳体"两种调剖体系现场实施效果,开展适合秦家屯低渗裂缝油藏区块调剖技术研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调剖体系和注入工艺降水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文中针对调剖、酸化技术对剖面改善作用相对单一,效果受作用机理和地层层间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限制,且调剖、酸化施工过程中,堵剂、酸液可能进入非目的层,导致低渗透层被堵剂污染或高渗透层被酸液解堵,以致吸水剖面进一步变差的现状,提出了调剖与酸化结合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新工艺。利用调剖—酸化2种工艺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缩小层间渗透率级差,提高吸水剖面的均匀程度和水驱动用效果的工艺技术。通过室内评价,筛选出了适合不同渗透率地层封堵需要的强堵、弱堵、暂堵3类堵剂和针对不同污染的地层复合解堵酸体系,并优化出了一套相应的选井原则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文中针对调剖、酸化技术对剖面改善作用相对单一,效果受作用机理和地层层间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限制,且调剖、酸化施工过程中,堵剂、酸液可能进入非目的层,导致低渗透层被堵剂污染或高渗透层被酸液解堵,以致吸水剖面进一步变差的现状.提出了调剖与酸化结合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新工艺,利用调剖一酸化两种工艺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缩小层间渗透率级差,提高吸水剖面的均匀程度和水驱动用效果的工艺技术。通过室内评价,筛选出了适合不同渗透率地层封堵需要的强堵、弱堵、暂堵三类堵剂和针对不同污染的地层复合解堵酸体系,并优化出了一套相应的选井原则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递减机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针对注水井多轮次调剖存在的增油效果逐次递减的现象,应用平板物理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递减的机理。结果发现,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递减的机理主要有五个,即多轮次调剖影响面部分重叠、调剖效果随径向距离增加而减弱、封堵时机引起调剖效果逐次递减、注入工艺引起调剖效果逐次递减和堵剂部分失效引起调剖效果逐次递减等。通过应用多轮次调剖系列堵剂、适当增加堵剂用量、优化每一轮调剖的封堵时机和注入压力,可以减缓多轮次调剖效果的逐次递减。  相似文献   

12.
注聚前深度调剖井堵剂用量确定方法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通过对新投注聚区块注入井的动、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出深度调剖井选井原则。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汪聚前深度调剖井堵剂用量计算公式,实现了调剖层痊及堵剂用量的定量化确定。应用该方法对喇嘛甸田南中块东部和北北块聚合物驱的10口调剖井调剖层位及堵剂用量进行了定量计算,确定了合理的堵剂用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注聚前深度调剖井的调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调剖、酸化技术对剖面改善作用相对单一,效果受作用机理和地层层间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限制,且调剖、酸化施工过程中,堵剂、酸液可能进入非目的层,导致低渗透层被堵剂污染或高渗透层被酸液解堵,以致吸水剖面进一步变差的现状,提出了封堵与酸化结合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新工艺,利用调剖-酸化两种工艺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缩小层间渗透率级差,提高吸水剖面的均匀程度和水驱动用效果的工艺技术。通过室内评价,筛选出了适合不同渗透率地层封堵需要的强堵、弱堵、暂堵三类堵剂和针对不同污染的地层复合解堵酸体系,并优化出了一套相应的选井原则和施工工艺。2001年至2002年底,现场实施46井次,可对比吸水剖面13口井,平均单井吸水厚度增加3.4m/1.4层。累计增油10519吨,投入产出比1∶3.5。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调剖、酸化技术对剖面改善作用相对单一。效果受作用机理和地层层间渗透率差异等因素的限制。且调剖,酸化施工过程中。堵剂、酸液可能进入非目的层,导致低渗透层被堵剂污染或高渗透层被酸液解堵。以致吸水剖面进一步变差的现状,提出了调剖与酸化结合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新工艺,利用调剖——酸化两种工艺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缩小层阃渗透率级差。提高吸水剖面的均匀程度和水驱动用效果的工艺技术。通过室内评价,筛选出了适合不同渗透率地层封堵需要的强堵、弱堵、暂堵3类堵剂和针对不同污染的地层复合解堵酸体系。并优化出了一套相应的选井原则和施工工艺。2002年至2003年底,现场实施46井次。可对比吸水剖面13口井,平均单井吸水厚度增加3.4m/1.4层。累计增油10519t,投入产出比1:3.5。  相似文献   

15.
盘2—23块油藏整体调剖设计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区块整体调剖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盘223 块的渗透率、吸水剖面、注入动态和井口压降曲线等4 项因素,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优选了适合于调剖的最佳调剖井,实现了调剖井选择的模糊控制。将常用堵剂及其性能参数建立成堵剂库,考虑堵剂与地层的配伍关系,利用专家系统的推理方法筛选了堵剂类型、设计了堵剂用量。在考虑堵剂注入过程中沿程损失的情况下,根据选择性注入条件的要求对调剖井的施工压力进行了设计。现场施工后,调剖井及其对应油井都见到了明显效果。调剖井的吸水剖面变得均匀,注水效果得到改善。区块产量递减得到控制,考虑措施前的递减,累计增产原油5919t。水驱曲线得到改善, 调剖后水驱曲线平缓,根据水驱曲线的变化评价出可采储量增加15 .0 ×104t,采收率增加4 .4 % 。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应用》2016,(1):37-40
鉴于渤海油田多轮次调剖技术处于发展初期,本文针对多轮次调剖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重点以SZ36-1油田II期开发注水井F08井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多轮次调剖效果分析。分析认为F08井组在第二轮次调剖中因为调剖工艺优化后调剖效果得到了大幅提升。2013年第一轮次调剖后F08井组平均日增油6.2 m3,2014年第二轮次调剖后井组平均日增油46.5 m3,相比第一轮次调剖效果更好,有效期更长。分析结果表明,多轮次调剖技术通过调剖工艺、堵剂体系的优化可以克服多轮次调剖效果逐次递减。  相似文献   

17.
多轮次调剖的室内实验研究与现场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谋  王业飞  赵福麟 《油田化学》2005,22(2):143-146,162
采用沿一条对角线设置高渗区、两端设注入、采出口的厚平板模型和可视化薄平板模型及高、中、低渗三填砂管并联模型,实验研究了水驱后(含水95%)多轮次调剖的效果。在厚平板模型上用水玻璃/氯化钙堵剂调剖三轮次,在薄平板模型上用聚合物铬冻胶调剖八轮次,均出现了调剖效果(采收率增值)递减现象。提出了效果递减的五个机理及相应对策:①前后两次调剖注入的堵剂影响面部分重叠,应使用强度不同、凝胶化时间不同的堵剂,建立多轮次调剖堵剂系列;②堵剂的作用随径向距离增加而减弱;应逐轮次增加堵剂量;③封堵时机不当,含水越低则调剖效果越好;④注入压力欠当,高注入压力下堵剂可进入欲启动层;⑤注入的堵剂部分失效,如有机冻胶发生氧化降解,粘土内滤饼被冲刷。在综合含水高达96.3%的坨11南沙二11-3试验区,采用PI和FD决策技术选调剖井,选择堵剂并优化堵剂配方,从1999年10月到2002年10月对全区6口注水井进行5轮次共21井次调剖,使试验区年自然递减率(1999年为11.65%)大幅度减小,含水受到控制(2003年8月为96.1%),采收率提高2.0%,可采储量增加。图5表3参3。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王场油田中南区块含水高、地层水矿化度高、地下存在裂缝及大孔道、地层压力低、负压吸水严重的地质特点,先后研究了水玻璃凝胶调剖剂、颗粒凝胶调堵剂和辅助堵剂,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相应的施工工艺。现场试验见到较好的效果,解决了耐温、抗盐及裂缝、大孔道强负压吸水井调剖、堵水工艺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石油化工应用》2017,(10):96-99
针对C1油藏化学调剖次数增加后,部分注水井压力上升空间变小、调剖效果逐次变差的问题,在分析历年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基础上,明确了堵剂失效、治理方向、渗流通道改变、堵剂适应性变差是油藏多轮次调剖效果变差的原因。并对重复调剖下的堵剂体系、堵剂用量、段塞组合等施工参数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法,现场多轮次调剖效果表明:对于水驱优势通道发生变化的孔隙-裂缝性见水区域,等效剂量法能够科学计算重复调剖堵剂用量,同时采用铝铬交联凝胶+无机凝胶以小段塞交替注入,可以有效控制压力上升幅度,提高堵剂注入性;对于堵剂失效、裂缝性见水的重复治理区域,改变堵剂类型,采用比前一轮封堵能力强的堵剂,简化段塞组合,分段塞计算堵剂用量,提高封堵强度,调剖效果较好。现场优化设计18井次,压力上升1.4 MPa,当年累计增油3 551.19 t,累计降水7 923.41 m3,井组含水率由29.7%下降到25.7%,投入产出比1:1.78,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大庆油田老油层进入高含水期后,通常采用堵水调剖技术来改善注水开发效果。为优化堵调控水挖潜技术方案,利用三维非均质模型分别模拟油井堵水、水井调剖和双向堵调3种控水挖潜方式,研究不同调堵顺序、堵水半径对采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先调后堵和先堵后调的驱油效果基本一致,但先调后堵比先堵后调见效早;同时调堵的驱油效果优于先调后堵和先堵后调;同时调堵实验结果表明封堵半径越大,封堵效果越好,当封堵距离达到井距的1/10时,再增加堵水半径驱油效果增加不明显,所以推荐最佳堵水半径为井距1/20~1/1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