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浸渍法制备用于常温常压微波催化氧化工艺的负载型Fe-O/CeO_2催化剂并通过XRD和SEM手段进行表征;利用优化制备后的催化剂进行微波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的研究.结果表明:Fe-O/CeO_2催化剂中活性组分Fe以α-Fe_2O_3和CeFe_2的形式存在.在渗滤液初始COD_(Cr)5 736 mg/L、氨氮1 840 mg/L、色度500倍和pH 8.69的条件下,在Fe-O/CeO_2投加量10 g/L、H_2O_2(30%)投加量22.5 mL/L、微波功率800 W、微波辐射时间10 min和水样初始浓度C_(水样)/C_(原水)为100%的最佳运行条件下,微波催化氧化工艺对COD_(Cr)、氨氮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3%、78%和85%;在反应的第4~8 min和第2~8 min,COD_(Cr)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与反应时间呈近似直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Fenton氧化深度处理柠檬酸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氧化深度处理柠檬酸废水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轮换试验,分析pH、H_2O_2投加量、反应时间、H_2O_2/FeSO_4四个主要因素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pHH_2O_2/FeSO_4反应时间H_2O_2投加量,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pH为3.5、反应时间为2 h、30%H_2O_2投加量0.9 mL/L,FeSO_4用量为223.4 mg/L,此条件下COD_(Cr)去除率达到约75%。氧化去除COD_(Cr)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0.012 9 min~(-1),设计连续流全混反应器中停留时间为2 h。在最佳药剂投加量下,中试连续运行出水COD_(Cr)40 mg/L,实际出水COD_(Cr)与理论拟合值接近。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Fe~0/S_2O_8~(2-)体系氧化垃圾渗滤液去除有机物的效果,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反应条件,借助响应面法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了以紫外吸光度UV_(254)的去除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分析零价铁(Fe~0)投加量、初始pH值和S_2O_8~(2-)与12COD_0的质量比3个因素的交互作用,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Fe~0投加量为31.3mmol/L、初始pH值为4.4,ω(S_2O_8~(2-)/12COD_0)为1.14条件下,UV_(254)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72%。  相似文献   

4.
UV/H_2O_2/微曝气降解三氯乙酸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V/H2O2/微曝气工艺是在常规UV/H1O2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试验表明在紫外光强1 048.7μW/cm2,H20z投加量为40 mg/L,三氯乙酸(TCAA)初始浓度约为110μg/L的情况下,120 min后该工艺对TCAA的去除达到90%以上.工艺效果受UV光强,H2O2投加量,TCAA初始浓度和pH的影响.其他条件一定时,随着UV光强和H2O2投加量的增大,TCAA去除率增加.然而H2O2投加量超过40 mg/L后,去除效果增加缓慢.对不同初始浓度,103.5μg/L时去除率最高,而后浓度增加,去除率下降.TCAA中性或弱酸性pH条件下更有利于降解.  相似文献   

5.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糠醛废水,主要考察了H_2O_2/Fe~(2+)的投配比、H_2O_2投加量、H_2O_2的投加方式和反应时间对废水COD和B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H_2O_2/Fe~(2+)的投配比2∶1、H_2O_2投加量0.5 Q、H_2O_2分5批投加、反应时间80 min的条件下,糠醛废水的BOD/COD由原始的0.23提高到0.65左右,COD_(cr)去除率在52%左右.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对高浓度难生化处理的拉米夫定制药废水的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微电解2 h, Fenton 1 h,pH为3,H_2O_2(30%)投量5 mL/L条件下,COD_(Cr)去除率可以达到76%,色度去除率超过98%,BOD/COD由0.15提高到0.52,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O_3—BAC(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Lurgi煤气化废水二级生化出水,在臭氧接触塔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臭氧投加量为9 mg/L,BAC柱反冲洗周期为10 d条件下,COD_(Cr)色度、氨氮和油类物质去除率分别为72.4%、79.7%、38.2%和92.5%。试验结果表明,虽然反冲洗时会对COD_(Cr)及氨氮的去除产生一定影响,但对色度和油类物质的去除影响不大,O_3—BAC工艺不但能够去除煤气化废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还能破坏显色有机物的生色基团,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O_3—BAC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预臭氧—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O_3—BAC)工艺处理低碳源的北运河通州段原水,探讨了该系统的主要工艺参数与各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臭氧的投加对提高COD_(Cr)和NH_3—N的去除效果均有促进作用,且在投加量3 mg/L、接触时间30 min时臭氧利用效率最高;在此投加量和接触时间、回流比1:1时,COD_(Cr)和NH_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2%和94.3%,均高于回流比为0.5:1时,而TN去除率为13.4%,有所降低,投加外碳源和降低好氧单元气水比可使之升高;系统对UV_(254)去除率达到38.8%,其中臭氧接触单元去除率为18.66%,由臭氧氧化特性推断,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以芳香族化合物为主。  相似文献   

9.
BAF-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实现污水的回用。试验结果表明:当聚硫酸铁(PFS)投加量为30 mg/L,石灰投加量为150~240mg/L时,沉淀物质的量最大;该组合工艺对COD_(Cr)、NH_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9%、96.2%、92%,出水COD_(Cr)、NH_3—N、TP分别稳定在30mg/L、1 mg/L、0.5 mg/L以下;该工艺同时对其他水质指标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SS<5 mg/L;出水总硬度(以CaCO_3计)<110 mg/L。  相似文献   

10.
对膨润土颗粒吸附剂进行了制备、焙烧改性,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制备的改性吸附剂处理矿山废水中的Mn2+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吸附剂制备、焙烧改性的最佳条件是:膨润土与蒸馏水质量比为25∶18、膨润土颗粒的粒径为2mm、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1.5h。在pH 6,温度为25℃,转速50r/min,进水Mn2+105.86mg/L,吸附剂投加量0.28g/L和吸附时间60min的试验条件下,Mn2+的去除率达96%以上,且吸附剂对Mn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原土、羟基铁膨润土和羟基铁铝柱撑膨润土,进行了吸附有机锡废水中CODcr的试验.研究了膨润土投加量、吸附pH、时间和等温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2 h;随着吸附pH由小到大的变化,CODCr的吸附去除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膨润土的投加量宜大于4 g/L;吸附符合Henry等温式;膨润土的层间距、吸附位的数量及活性是决定对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吸附容量的大小和吸附作用的强弱顺序为:羟基铁铝膨润土>羟基铁膨润土>原土.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O_3-BAC深度处理工艺水厂控制三氯乙醛(CH)超标风险能力,以我国南方某水厂常规工艺砂滤池出水和CH典型前体物水溶液为研究对象,分析H_2O_2投加量对O_3/H_2O_2-BAC深度处理工艺削减三氯乙醛生成潜能(CHFP)效能及有机物组成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及CHFP削减机制。结果表明,O_3/H_2O_2-BAC深度处理工艺去除CHFP的最佳工艺参数:H_2O_2/O_3摩尔比为0.5(O_3投加量为1.5mg/L),此条件下,BAC工艺单元对砂滤出水、腐殖酸、蛋白质及天冬氨酸水溶液CHFP的去除率分别为79.10%、67.12%、70.36%和77.82%,其中,与单独投加1.5mg/L O_3相比,对砂滤出水CHFP的削减效能提高24.91个百分点。此外,H_2O_2的投加,通过增加O_3氧化后水体亲水性有机物浓度,进而强化BAC工艺单元对砂滤出水及CH典型前体物水溶液的CHFP去除。  相似文献   

13.
针对饮用水中二甲基异莰醇(2-MIB)污染和UV/H_2O_2高级氧化工艺H_2O_2残留问题,构建了UV/H_2O_2/Cl_2组合工艺,并以加标滤后水为原水开展了相关中试研究。基于响应曲面法对UV/H_2O_2工艺去除2-MIB进行参数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出水残留H_2O_2采用加氯中和处理,调整NaClO投加量以保证出水符合出厂水余氯要求。最终确定UV/H_2O_2/Cl_2组合工艺运行的最优工况为:当2-MIB为275ng/L时,UV为350mJ/cm~2,H_2O_2投加量6mg/L,NaClO投加量7.5mg/L,在确定的最优工况下连续稳定运行组合工艺,对工艺出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UV/H_2O_2/Cl_2组合工艺对2-MIB去除率达到96.95%,出水余氯值0.4~0.5 mg/L,对TOC、UV_(254)去除率分别达到15.59%、65.71%,能够氧化去除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对色氨酸等5种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良好,且不会带来消毒副产物超标和生物毒性问题,最终出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以及动力学分析表明用配体的引入对体系进行改进,提高了基于粉煤灰的多相类Fenton体系对模拟制革废水的去除效果,同时得到EDTA-粉煤灰/H2O2体系降解模拟制革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在室温下,反应pH值为10,初始COD值为110.8 mg/L,过氧化氢浓度为200.4 mg/L,EDTA的浓度为250 mmol/L,粉煤灰投加量为10 g/L的情况下,COD和色度的去除率都在95%以上,粉煤灰在多次使用后,COD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5.
酸化-内电解-Fenton-混凝法处理钻井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酸化-内电解-Fenton试剂-混凝法对气田钻井废水进行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酸化段pH 2,反应时间30 min;铁炭内电解段铁炭比(体积)1∶1,pH 2,反应时间2 h;Fenton段H_2O_2加量4 mL/L,pH 3,反应时间2.5 h;混凝段PAM加量15 mg/L,pH 9,反应时间30 min;在最佳条件下,COD_(cr)去除率达到99.3%,悬浮物去除率为99.8%,油的去除率为99.7%,色度的去除率为99.8%.利用实验结果实地处理原井场和另外相邻两口井的钻井废水,处理后出水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了ABR对印染废水各隔室水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35 ℃±1 ℃条件下,当各隔室初始COD_(Cr)分别为860 mg/L、677 mg/L、601 mg/L和559 mg/L时,反应3 h后出水COD_(Cr)浓度分别为633 mg/L、555 mg/L、505 mg/L和470 mg/L.第1隔室的去除率约为26.4%,2~4隔室COD_(Cr)去除率相对较低,为15%~18%,4隔室缺氧折流板反应器各隔室的水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119 8 h~(-1)、0.070 2 h~(-1)、0.067 6 h~(-1)和0.068 8 h-1.  相似文献   

17.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盐酸改性水淬渣对废水中苯胺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水淬渣粒径、振荡处理时间、水淬渣投加量、pH值对苯胺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时间为60 min、投加量为0.5 g、废水pH值为3的条件下,100目改性水淬渣对50 mL浓度为10 mg/L的苯胺废水具有最佳处理效果,此时去除率可达79.29%。  相似文献   

18.
采用Fe~0催化活化Na_2S_2O_8生成SO4-·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了Fe~0/Na_2S_2O_8体系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系统考察了氧化体系初始p H值、Na_2S_2O_8、催化剂Fe~0的投加量以及反应温度对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0/Na_2S_2O_8体系能有效的降解农村生活污水中的COD值与氨氮指标,当水体p H为中性、氧化剂投加量为2.5 g/L、温度为45℃时、催化剂Fe~0投加量0.5 g/L的条件下,COD与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78%与56%。同时对处理前后农村生活污水进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发现经过Fe~0/Na_2S_2O_8体系处理后的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分子量大的腐殖质物质被降解为分子量小的富里酸,同样污水有机污染程度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9.
苏赛赛  刘原  赵新路  孟悦 《山西水利》2023,(4):60-61+64
文章分析了铁碳微电解协同过硫酸盐处理焦化废水过程中,过硫酸盐(PS)投加量、铁碳质量比、铁碳总投加量、反应时间、初始p 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为150 min,PS投加量为10 mmol/L,m(Fe0)∶m(AC)=3∶2,铁碳总投加量为0.125 g,pH为6~7的条件下,COD的去除效果较好,最大去除率可达78.68%,能够实现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FeCl_3混凝-气浮处理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废水,考察了水力条件、pH、药剂投量及原水水质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eCl_3混凝-气浮是一种有效的VAE废水处理方法,水力条件、pH、药剂投量及原水水质等因素对处理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最佳混凝条件为:搅拌强度为350 r/min,絮凝时间为8 min,回流比为50%,pH范围为7~9;最佳试验条件下,投加175 mg/L的FeCl_3,可使原水浊度由2 653 NTU降为26.89 NTU,COD_(Cr)由3 085 mg/L降为64.71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97.5%,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标准,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