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现代纺织产业发展需求,文章通过对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搭建了“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重构了纺织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创建了“两团队、六融合、八平台”学科竞赛体系,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双轨制育人模式,引入渐进式的双创助推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了实践教学、学科竞赛、校企融合、双创创新,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纺织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2.
《广西轻工业》2019,(11):152-153
实践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概述绍兴文理学院纺织工程专业的"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实施效果。"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加强了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科研、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对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响应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文化传承和发展为目标,通过专业课程群建设、精品设计实践项目、产学研校企融合项目等构建基于文化传承的地方院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和持续推进我国服装设计创新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世界时尚产业格局中塑造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4.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对纺织材料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考核方式及产学研等方面,探索了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纺织专业课程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现代纺织产业发展特点及其对人才能力需求情况,根据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纺织专业SAEI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分层次、多模块、分段式实践训练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实践性教学是食品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思路,构建以项目载体校企联合基地、区域性产学研基地、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国际化合作专业实践教育等校政企协同为实践平台,阐述了具体做法及效果与经验.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校内外专业性实习基地合作内涵。  相似文献   

7.
刘雷艮 《纺织教育》2010,25(2):66-68
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特点的纺织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满足我国现阶段纺织行业发展的需求,是纺织类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制度、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阐述纺织类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商融合综合素质的纺织专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工程学院纺织工程专业为例,通过梳理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提出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OBE理念的培养体系,形成一条主线(应用型人才培养),二项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融入新工科,构建凸显特色的“艺工结合”“工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几年来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趋势,各个专业都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积极改革,食品专业也进行相关的探索。结合食品专业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深入探讨目前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教学实践改革来突破这些问题。从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需要着手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应用型能力,可以通过建立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双碳”背景下纺织企业的绿色生态发展特点和生态纺织全面综合专业人才需求,对“生态纺织”专业课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纺织”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块、有机衔接融合的具体措施,为培养纺织新型复合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刘璇 《西部皮革》2022,(3):60-62
应用型的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中的本质是通过产业需求和高校教育的互动关系所形成的一体化。产教融合则是为应用型的本科高校提供了服务导向、资源导向和发展导向,更是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多元化融合进行了有效衔接。并在实现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学科专业标准与专业要求、教育机制与市场机制、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由此,产教融合背景下“个性化、差异性”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培养模式才得以提出,从而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学科交叉融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探究,并结合了艺术教育自身的特点构建科学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从而推进个性化、差异性协同育人的举措,形成更具有特色的协同育人教学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纺织学科研究生的国际化教育程度是反映我国纺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方面。以江南大学纺织学科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为例,研究符合我国纺织教育实际的国际化研究生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及教学体系,提出与现阶段研究生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纺织学科研究生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为我国纺织学科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和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满足“大家居”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交叉融合型设计人才紧缺。针对这一问题,采用调查研究法,以跨学科的整合研究,通过构建产学研协同专业建设体系、构建产学研协同共建课程体系、探索产学研协同教学的理论体系、构建多层次的产学研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师资团队建设战略等措施,来实施“大家居”产业创新人才产学研协同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方面的理论成果和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实践成效,有益于促进“大家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融合是财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产学研融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财务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产学研融合探索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通过面向岗位优化课程体系、校企双元合作共编教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KSQ”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等途径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江南大学在轻化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中,选择性地将轻化工程与生物技术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基于纺织生物技术为导向的轻化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策略;从导师队伍建设、专业硕士课程体系与平台建设、基于企业需求的论文选题优化及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推进了与生物技术交叉的应用型轻化工程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改革,以满足倡导纺织品生态染整加工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合格的纺织工程本科生,结合地方工科院校学科优势,构建了符合地方院校实际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毕业设计模式,为地方工科院校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永凯  李淑珍  冯绍森  王文 《纺织教育》2011,26(3):198-200,203
纺织服装业及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得高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备受青睐,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服装学院构建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即“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在实际运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西科技大学作为区内唯一一所开办纺织工程本科教育的院校,经过七年的办学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纺织+化工"的"大纺织"理念,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建立"三级"实践实习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坚持"学校与企业"结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坚持"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并进,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纺织工程专业三级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内外纺织产业及纺织高等教育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构建纺织工程专业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并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各级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现代纺织企业与社会的需求。实践证明,这一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技术开发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以纺织、服装、轻工和材料等特色学科资源为基础,通过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梳理出艺工融合的纺织类非遗知识链,并以纺织品印染加工为主线,构建特色鲜明的轻化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将现代纺织高新技术与非遗传统技艺相融合,让学生体会中国身份、认同中国文化和培养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