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连续性路径空间是步行健身行为高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当前城市建设中,能够被大众高效利用的健身步道呈碎片化分布,全民健身导向下亟须在现有城市空间中进行高连续性的步道网络化构建。以青岛主城四区为例,基于连续性目标,通过对OSM数据的爬取与处理,形成适于连续度赋值的城市基础路网数据。挖掘具有高连续性特征的铁路沿线、高架走廊、滨河沿海、环景观外边界路径等潜力空间融入步道选线设计,提出与地铁站点相结合的高连续性选线技术路线。基于ArcGIS网络分析计算成本最小路径,兼顾路口等级及公园、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的紧邻性进行步道选线规划,并从连续度水平、便捷可达性、环境舒适性、空间多元性几方面对选线结果进行探讨。该选线途径有助于提升城市步行运动环境的健身利用效能,为实现高连续性的健身步道网络构建提供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2.
现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青年人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现有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目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较为缺乏。通过采集参与者在2段差异性高的滨河实景环境中行走的生理信号和眼动数据,探究不同滨河步道景观下青年人的压力缓解情况和视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以SDNN、RMSSD和Lorenz散点图为代表的心率变异性特征(HRV)在不同区段的滨河步道下呈现明显差异,绿化程度高的场景对压力的缓解作用更强;(2)不同场景下的视线特征与压力缓解有一定的关联性,行人的视线多偏向于步道滨水侧开敞度高的空间,经过绿化程度高或有休憩空间的滨河步道场景时,行人的视线更分散,压力缓解效果更佳。将缓解压力作为滨河步道的景观功能之一,通过主动干预有针对性地进行滨河景观类型与植物种植的改造,以期达到更好的滨河步道环境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是全国较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古城区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而护城河滨河开放空间是老年人经常光顾和使用的空间场所。目前政府、众多学者和专家们主要针对苏州护城河的更新和开发工作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例如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护城河沿岸内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滨河休闲步道,方便了市民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但是护城河滨河开放空间在空间适老性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不足之处,文章从护城河滨河开放空间和空间适老性两个层面出发,分析该区域空间适老性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后继护城河滨河空间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微薄的学术借鉴和参考,也为苏州文明和谐城市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对城市雨洪问题,可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雨洪管控。该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滨河绿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承担的作用,总结了我国城市滨河绿道建设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模式,主张从源头控制、中途传输、末端调蓄三个阶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集水、输水、汇水景观设计,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雨洪管控。并以内江市小青龙滨河绿道为例,探讨了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如何更好地构建城市滨河绿道,以期为城市滨河绿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河景观对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城市滨河景观生态化设计是城市文明的缩影,生态河道景观不仅担纲着城市河流排污防涝的责任,同时也具有美化城市景观环境的作用,保证城市滨河景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忻州市忻府区牧马河生态景观公园为研究基础,遵循生态景观设计原则与基本方法,结合牧马河现状问题从生态化设计角度出发,结合滨河景观要素进行具体的生态设计,以期为城市滨河景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健康步道是城市住区人居环境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健康社区”在高质量城市建设中的细胞工程。健康步道因其自身的复杂性、模糊性和差异性等属性,在城市住区整体化和系统性研究中缺乏足够关注。本文以“健康社区”理念为导向,阐述住区健康步道的发展机遇,通过对我国住区步道建设现状及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在“住区生活圈”概念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住区—邻里”慢行生活圈网络的构建和四点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在住区建设层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9,(12)
高校步道除了具有使用功能外,还应满足方便、舒适、趣味等人性化要求。而很多山地城市的高校校园的步道设计,存在人车流线分布不均、人性化设计原则不足、选线与定线混乱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高校步道的人性化设计的研究,总结出高校步道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以及步道的无障碍设计要点,并为其他的山地城市的高校步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滨水地带的设计需要兼顾功能和美观,在当前可持续发展语境下,弹性思维为滨水地带城市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西华县滨河地带城市设计实例分析,总结弹性思维下滨河地带城市设计的框架及流程,分别从生态、文化、功能、形态、建设管理等视角探讨弹性思维同城市设计的结合点,并形成与之对应的西华滨河地带城市设计策略,以期能对相关领域研究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河空间是城市河道外围与城市区域相连接的过渡空间,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滨河区合理的规划布局能发挥水体的增湿作用调节小气候,以西咸新区沣河为例,分析沣河滨水通风廊道的小气候调节作用,增加城市滨河游憩活动,提出利用地形丰富岸线、优化滨河空间界面、合理配置植物等空间策略,为改善滨河小气候,优化城市新区游憩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鲁永盛  徐盼 《城市建筑》2013,(24):59-5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滨河区被大量开发。如何利用这些有限的资源,对城市滨河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成为当前景观设计的重大课题。本文对城市滨河景观的设计特点进行了概述,并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加强滨河景观设计,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祺  龚飞  王小鸽 《山西建筑》2014,(29):218-219
以中卫市滨河大道景观带设计构思为例,从地域性文化角度出发,对城市滨河大道景观带从设计理念、文化传达及景观构图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结合地域众多临界的文化特征,从建筑、雕塑、铺装、水体、景观小品及植物配置角度探讨了滨河景观特色,为营造出富有地方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谷雷鸣  王睿  米春科  谷康 《山西建筑》2014,40(30):202-204
介绍了城市滨河绿道的内涵及其组成要素,阐述了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的特点,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和理论依据,总结了城市滨河绿道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以真正体现城市滨河绿道的固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4,(5)
本文围绕城市滨河绿化规划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分析了城市滨河绿地的作用及优越性,重点研究了城市滨河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与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山地景区步道系统不完善的问题,对步道的营造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以步道功能性为基础,在平面布局、材料选择、空间尺度和人性化方面提供生态步道的营造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象鼻沟景区设计中,打造别具风格的山地步行体验,并丰富设计理念,为将来的山地步道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原本属于郊区的山林不断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内。城市山林步道的建设,在引导人们健康生活的同时,人类的活动变得愈加频繁,由于乱扔烟头、祭祀烧纸、野炊野营、焚烧枯叶、乱拉电线等行为,也增大了山林的火灾隐患。文章通过对城市山林步道消防给水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山林步道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丽 《中外建筑》2012,(7):112-114
文章以上海三林老街滨河城市公园为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以滨河绿地为载体的城市带状景观空间的设计体会。通过在总体规划上,对城市滨河带状空间的现状及文脉研究,构建多维的景观结构,创造多样的景观视线通廊,在具体设计时,把握城市滨河带状空间各元素的处理,形成沿河旖旎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郑纲 《城乡建设》2016,(5):39-41
当前,城市滨河地带的价值不断提升,已成为市民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和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城市规划和道路水利工程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滨河大道设计的4个要点:强调游憩功能的道路平面与横断面设计、绿化与建筑并重的沿路景观设计、注重休闲与城市文脉的场所营造、权衡经济性与安全性的堤路结合模式,最后结合颍上县滨河大道规划设计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滨河城市文化的深度挖掘,使人们重拾对于城市的记忆,以江西抚州抚河滨水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滨河景观规划中的文化主题性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9.
以福道建设为例探讨城市森林步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步道多数位于城市中心,环境敏感度高,以满足城市生活需求为目标,将建筑美学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实现了山地公园健身运动、观光休闲、康体娱乐一体化。以福州市福道钢桁架架空桥梁森林步道为例,全线无障碍布局;主体结构透光透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施工的小型构件,降低现场拼装施工难度。树梢视野的架空线路配合地面步道系统,兼顾公园节点的综合性城市森林步道设计,形成较为完善的园林步道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合理的建设方案、完善的总体布局,达到园林、建筑、结构、桥梁等多专业一体化协同设计。  相似文献   

20.
高架步道数量大,研究分析了多种类型的结构,提出合理的结构选型、建筑景观方案,力求能更完美地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勤俭办博”的宗旨。为世博会高架步道设计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