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拓展城市边界的过程,原有地块的用地性质被改变,不透水的硬质化面积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改变了地块原有的径流过程,造成愈发突出的城市洪涝安全问题;为应对城市建设中规划的用地性质被调整后可能造成的洪涝安全威胁;在缺乏实测水文资料及基础数据的情况下,以广州市某地块为例,建立地块的SWMM模型进行内涝安全评估,并综合分析地块及周边地块洪涝风险,确定地块洪涝风险等级;对比调查资料和已有洪涝风险成果,经过参数率定后的SWMM模型能客观反应海绵设施和雨水管网对地块内雨水的调蓄和排放过程,模型模拟结果较为合理,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阶段可以利用SWMM模型对评估地块展开洪涝安全分析,为评估地块用地性质调整后洪涝风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提升城市内涝防治能力,广州市于2021年3月印发了《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洪涝安全评估技术指引》,在全国率先开展洪涝安全评估工作。洪涝安全评估通过在城市规划阶段评估项目选址、提出防治措施、落实工程用地,从源头落实洪涝安全管控,是维持下垫面天然调蓄能力和产汇流格局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规划内涝防治标准落地和提高城市洪涝防御韧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广州市洪涝安全评估工作的开展经验,从评估范围确定、分析方法选择、计算工况设置3个方面展开探讨,为其他城市开展洪涝安全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佛山市狮山镇狮岭村西片区污水管网模型,对现状管网系统进行关键问题诊断,对规划污水管网建设前后区域截污效果和规划管网输水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管网梳理诊断过程可为项目勘察摸排阶段提供优先复勘位置,极大限度降低了摸排工作量;该片区现状管网旱季截污率为26.31%,规划阶段空白区管网建设完成后,截污率可达到94.87%,有效降低了污染物的入河量;污水管网具有应对水量变化的能力,排水高峰期污水溢流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市综合流域排水系统,通过构建片区洪涝水文模型,对广州市浅山区地块所在排水分区进行仿真暴雨模拟分析,并开展洪涝风险研究,评估结果表明项目范围开发后的洪涝风险等级较低。同时基于评估结论与建议,严格遵从河涌规划管控线及管理范围线要求,落实区域防洪排涝设施及海绵调蓄空间管控,制定合理的竖向高程管控与雨水工程方案,保障片区安全合理地开发,确保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韧性安全。研究可为广州市浅山区类似土地类型的用地适应性评估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沿海冲积平原区洪涝灾害防治预警,根据改进的感潮区水位验算方程及改进后的格林-安普特下渗方程,文章对区域内洪涝验算进行概化,力求在水文学及水动力学基础上进行模型多元耦合,使模型在沿海区洪涝预报预警、灾害防治中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成熟性和准确性。结果证明洪涝潮耦合模型在洪涝模拟计算中效果良好,能很好地解决计算复杂、无法反映淹没情况等问题,为区域规划、洪涝预报、洪水影响分析、灾后评估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省及所辖市(州)为评估对象,选取洪涝灾情评估的重要因子,死亡人口、直接经济损失、 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水利设施经济损失占直接经济损失比例、倒塌房屋等方面6个指标,构建洪 涝灾情评估体系,采用洪涝灾情评估方法,结合洪涝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对2016年甘肃省不同市(州)年 度洪涝灾情进行评估,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甘肃省洪涝灾害等级为一般,张掖市为较大,兰州等11市 (州)均为一般。灾情评估结果可为甘肃省制定长远防汛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尝试从海绵城市的体系建设出发,构建五级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城市洪涝体系,以打通城市水脉,构建主干河网,建设各级有效海绵体,雨水利用策略,监测及预报系统,灾后应急机制及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海绵城市洪涝整体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8.
以东莞市松山湖大装置集聚区所在流域为研究区,探索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提升低丘城市小流域洪涝应对能力的路径.采用MIKE FLOOD系统分析片区开发对流域洪涝情势的影响,提出以绿色调蓄设施建设为主、洪涝行泄通道改造为辅的提升策略,并分别以地块、子汇水区、流域为单元,提出3个空间尺度的绿色调蓄设施类型、布局及规模.通过模型验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无锡市主城区控制圈取得的良好洪涝防治效果和改善水环境效益,及无锡市区其他区域存在的洪涝问题,提出全面建设高标准控制圈(区)是无锡市区实行分片洪涝防治的最佳途径。控制圈(区)应有适当规模,宜建尽建,因地制宜,河道和雨水管道防涝标准统一,控制圈与海绵城市建设同步实施;流域机构因势利导,高标准统一规划流域洪涝防治工程;控制圈(区)的分类和建设原则;高标准洪涝防治和改善水环境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平原河网地区圩区建设与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湖流域属平原河网地区,圩区是太湖流域的基本单元,地势低洼,水网纵横,易遭受洪涝威胁灾害,圩区治理是保障流域人民生活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此简单回顾了太湖流域圩区的历史和现状,从流域防洪整体安全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太湖流域圩区治理存在的几点问题,针对圩区建设与规划提出几点建议意见,为平原河网地区圩区建设与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山西水利》2013,(5):49-50
山西大水网规划建设的各项骨干工程已进入全面建设的高峰期,但遇到暴雨、洪涝等特殊情况,水利工程仍然可能发生险情,针对目前存在的安全管理认识不足、缺乏应对环境突变能力等问题,提出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做好安全管理宣传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体系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为贯彻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珠江委组织编制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已由水利部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  相似文献   

13.
现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要求在规划编制中制定洪涝防控政策,但技术实操层面缺乏统一标准,造成各地在实践中差异较大。文章选取山前迎风区洪水易发城市邢台作为案例,从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的视角探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下的洪涝灾害防治方法,从优化全域洪涝安全格局、提升山区蓄洪与水土保持能力、提升浅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地区滞洪能力、优化平原地区镇村布局提升蓄洪泄洪能力等4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规划编制和管理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强度拉尼娜事件下长江中下游旱涝差异,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将长江中下游划分为4个区(西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基于MEI指数,提取了1961—2014年的拉尼娜事件,并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来评估旱涝等级。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可对各分区的旱涝频率、强度和时空分布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强事件持续期,一区易发严重干旱,二到四区易发生严重洪涝;在强事件结束后,一区可出现轻度洪涝,二到四区可出现中等以上干旱。在中等事件持续期,一区洪涝的频率和强度略大,二区到四区干旱的频率和强度略大;在中等事件结束后,一区洪涝的频率和强度非常大,二区到四区干旱的频率和强度非常大。弱事件对旱涝影响较小,且在南部和北部有反向变化特征,南旱北涝。旱涝频率、强度和分布差异与不同等级的拉尼娜事件影响水汽输送和垂直运动的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城市洪涝预警预报对保障城市正常运转意义重大。为有效地提升洪涝预警评估水平,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与技术。"2D城市洪涝与流域汛情风险预警评估系统(FRMFS)"在技术上属国际先进水平,浙江省引进后,结合实际进行消化、吸收、二次开发,从数据采集、预报模型等方面验证了其在中小城市中的适用性。实例成果表明该系统对有效提升城市防汛抗灾综合能力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下管网、水系等是城市重要的排水体系,直接决定着城市的洪涝安全。以武汉市光谷中心城为研究区域,采用一、二维耦合的水动力数学模型,进行了不同排水体系组合条件下的多方案城市雨洪模拟,量化分析了地下管网、规划水系建设对城市洪涝灾害的消减效果。结果表明:光谷中心城现状未形成成熟排水体系时,其内涝范围、淹没面积及受灾损失均最大,规划排水体系建设后,区域洪涝淹没面积和受灾损失消减率分别达56.58%,63.74%。由于作用范围及作用方式不同,单独建设水系对区域排涝的作用低于单独建设地下管网的作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比较,住宅用地减灾效果对城市排水体系的建设最为敏感。当下游湖泊水位较高时,湖泊对水系存在顶托作用,其对区域洪涝灾害影响的程度与河道纵向比降、河堤高程,以及地下管网和河道的连接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韩江流域防洪规划作了介绍,并着重对所在城市的洪涝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城市现有的洪涝防御体系,指出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对策。证明了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准确的防灾减灾体系,才能为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州亚运场馆周边区域洪涝风险的来源、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确定场馆周边区域洪涝灾害评价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危险性和易损性两个方面对广州亚运场馆的洪涝风险进行评估,确定了主要风险所在,并提出了相应应急对策。实践证明,此研究为广州亚运会的安全、顺利举行提供了重要的管理支撑。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区暴雨洪涝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下垫面的变化以及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将导致地表产汇流方式的多样性,从而加大城市的洪涝灾害发生。以郑州市区为研究对象,从灾害学角度采用指标体系评估法进行洪涝灾害风险分析,结合GIS等空间技术建立暴雨洪涝灾害综合指数评价模型,最终确定郑州市暴雨洪涝风险区划图。对各个区域可能受到的洪涝危险程度进行详细的划分,为郑州市未来防灾减灾调度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径流控制指标受城市功能区、下垫面类型及排水条件的综合影响,在排水区尺度科学分解该指标具有较大的挑战性。针对该问题,本研究选择典型城市流域——清河流域,基于高分辨率的管网、河网、地形和下垫面等资料,构建精细化流域综合洪涝模型,涵盖降雨产流、管网汇流、河道汇流和地表漫流等过程。以该模型为基础,开展现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析,结合不同海绵措施实施方案,模拟不同暴雨重现期下降雨径流削减率,提出流域尺度的海绵城市建设径流控制目标,为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