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喂饲转DBN9978基因玉米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方法:选用断乳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即3个转基因组(73.3%、36.65%、18.33%)、3个亲本玉米组(72.7%、35.35%、18.18%)、1个常规基础饲料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动物2只/笼喂养,自由进食饮水,连续观察90d。观察大鼠体重、进食量、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实验结束后摘取动物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动物的体重均呈增长趋势,转基因组、亲本对照组与饲养对照组每周体重及体重总增重、每周进食量、总食物利用率以及中、末期的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各主要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均未发现有生物学意义的改变。结论:现有试验结果不能证实该转DBN9978基因玉米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喂饲转C0030. 2. 5基因玉米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方法:选用断乳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即3个转基因组(72. 70%、36. 35%、18. 18%)、3个亲本玉米组(72. 7%、35. 35%、18. 18%)、1个常规基础饲料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动物2只/笼喂养,自由进食饮水,连续观察90d。观察大鼠体重、进食量、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实验结束后摘取动物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各剂量组动物的体重均呈增长趋势,体重增长正常,中、末期的血液学和血生化指标中个别指标虽有统计学差异,但并无生物学意义。各主要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比较,均未发现有生物学意义的改变。结论:现有实验结果不能证实该转C0030. 2. 5基因玉米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转人乳铁蛋白(hLF)基因大米是否具有慢性毒性作用.方法 初断乳的180只SD大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3组:转基因hLF基因大米组、亲本大米对照组和AIN-93对照组,分别饲喂相应饲料12个月.观察大鼠的体重、进食量、血常规、血生化情况,实验末期处死动物,称量脏器重量并对脏器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转hLF基因大米组血常规(LYM%、GRN%)、血生化(ALT、AST、GLU)在个别时间点上与亲本对照组或AIN-93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观察指标与两个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现有实验结果不能证实转hLF基因大米对大鼠有慢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Bt-799玉米饲喂Wistar大鼠14w,观察其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对Bt-799玉米的食用安全性做出初步评价。方法:100只刚断乳Wistar大鼠按性别和体重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BC)、Bt-799玉米低(TL)、中(TM)、高(TH)剂量组和亲本非转基因玉米"郑58"组(N)。空白对照组给予标准AIN-93G配方饲料,后四组饲料相应玉米添加量分别为9.41%、28.23%、84.68%、84.68%,各营养成分依据AIN-93G配方补齐。各组动物分别饲喂相应饲料14w,每天观察一般情况,每周记录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实验结束时检测血常规、血生化,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体重、进食量、血常规、血生化、脏体比等指标均有项目检测出统计学差异,但由于未出现剂量-反应关系、相关病理学检测未发现有意义的病理改变等原因,认为这些差异不具有生物学意义,与转基因操作无关。结论:Bt-799玉米对Wistar大鼠生长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Bt-799玉米与亲本"郑58"玉米对Wistar大鼠具有同等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食用安全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转基因鲤和非转基因鲤鱼肉(受试物)作为大鼠的饲料基础蛋白成分,从毒性方面开展转基因鲤的食用安全检测分析。急性经口毒性检测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受试动物未见明显的中毒表现,无死亡,尸检中主要脏器亦未见异常,说明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食用无毒。将转基因鲤以不同质量分数(10%、5%、2.5%)掺入饲料喂饲大鼠90d,检测结果表明,受试动物活动自如,被毛有光泽,鼻、眼、口腔无异常分泌物。一般毒性检测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末见该受试物对大鼠的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尿常规和生化指标、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指标有不良影响。据此评价转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在大鼠实验阶段属无毒。  相似文献   

6.
转SCK基因大米对小型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观察和比较转SCK基因大米和亲本大米对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从而评价转SCK基因大米的营养价值,选用15头雄性断乳中国实验用小型猪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3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NG)、亲本大米对照组(CG)、转基因大米组(GG),饲料根据实验目的配制,共饲养62d。观察3组动物体格发育(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和脏器发育(脏器重、大体病理和组织病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亲本大米对照组和转基因大米组动物的体格发育均优于正常对照组;3组动物脏器发育差异不明显,大体病理和组织病理均未观察到转SCK基因大米具有明显的非期望效应。说明外源性基因的插入未改变大米的营养价值或产生对动物的不良影响,转SCK基因大米和亲本大米在动物喂养方面基本满足“实质等同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的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转基因抗病玉米粉饲喂Wistar大鼠28d,之后继续用相同剂量未转基因的对照玉米饲喂1w。检测实验期和恢复期Wistar大鼠食用转基因玉米的食用安全性。方法:将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饲喂转基因玉米低、中、高剂量组等4个组,每组雌雄各半,经口28d摄入转基因玉米。饲喂期间对大鼠的一般生活状况、体重增长进行观察;大鼠饲喂期和停止饲喂后1w,统计其食物利用率;连续喂饲4w末和停止喂养后1w,对大鼠血清生化学指标进行检查,同时进行解剖学检查。结果:大鼠饲喂转基因玉米后,与对照组比较,一般生活状况无明显差异,无任何中毒症状出现,全部动物健康存活;与对照组同期同性别的大鼠相比,体重增长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喂饲4w末和停止喂饲后1w食物利用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饲喂转基因玉米期间,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大体解剖肉眼观察,各脏器颜色形态未见异常,脏器系数未见异常。结论:实验周期内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转基因抗病玉米对Wistar大鼠生长发育无明显不良影响,转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转基因抗病玉米及其亲本玉米对大鼠具有同等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用表达修饰后的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大米(sck)喂养小型猪,研究其与亲本大米相比对小型猪消化功能的影响,从而评价转sck基因大米与亲本大米的实质等同性。选择断乳期雄性中国实验用小型猪15只,初始体重(6.22±0.42)kg。按窝别体重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G),仅喂饲市售猪饲料;亲本大米对照组(CG),喂饲70%亲本大米+基础饲料;转基因大米组(GG),喂饲70%转sck基因大米+基础饲料。基础饲料包括12%小麦麸,8%豆粕,6%酪蛋白和4%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混合物。喂养62天,测定粪便菌群及胰腺和粪便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对胃、小肠、结肠、胰腺称重并做常规组织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与亲本大米组动物相比,转基因大米组动物肠道菌群、胰腺和粪便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胃肠道组织和胰腺组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也未见到明显非期望效应。含有CpTI的转sck基因大米未对大米在哺乳动物体内的消化过程产生明显不良影响,为进一步证明转sck基因大米与亲本大米的实质等同性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红茶菌进行了急性毒性及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1.采用经浓缩16倍原液(400毫升/公斤),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全部实验期无一只动物死亡。一周内亦未见有急性中毒表2.用红茶菌一倍浓缩液按体重1%灌胃给药及含菌膜5%饲料喂养大鼠140天。观察了一般状态、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相、血清谷丙转氨酶、脏器系数以及病理组织检查。3.实验结果:实验期间未发现动物有何异常表现;各实验组雌雄大鼠各项测定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观察到明显有意义的差别(P>0.05)。表明受试物无明显的毒性蓄积作用。仅菌膜组雄性大鼠体重增长从第6周起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4.红茶菌液及菌膜对实验动物的肝、肾、肾上腺、脾、睾丸等脏器亦无明显影响。病理组织检查全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区别。5.依据本实验观察,无论菌液及菌膜均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转GmDREB3抗旱基因小麦对大鼠生殖发育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组、亲本对照组、转基因组,每组60只,雌雄各半,分别给予基础饲料、亲本对照饲料和转基因饲料,13周后组内雌雄大鼠交配产生F1代仔鼠,分析指标有:F0代和F1代大鼠的毒性表现;F0代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食物利用率;F0代雌鼠繁殖指数和性激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F0代雌雄大鼠脏器系数、肝脑比、脾脑比及生殖器官病理;F1代仔鼠体质量、身长、尾长、出生后21天神经病理(大脑、小脑和脑干)和出生后56天雌鼠免疫学指标(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E、溶菌酶、二胺氧化酶)。结果与亲本对照组比较,F0代雄鼠肝脏系数降低(P0.01)、脾脏系数升高(P0.05)、脾脑比升高(P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代仔鼠出生后第0天、第4天、第7天、第21天的尾长偏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GmDREB3抗旱基因小麦对大鼠生殖发育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稻花香活力型白酒(DVL)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雌、雄组和DVL雌、雄组,于每日9时经口给予2.03 mL/kg DVL(对照组给予相应量蒸馏水),持续45 d,制备亚急性毒性模型,每日称测各组进食量,每周称测大鼠体重,于末次给药后采主动脉血测定血常规、肝功能.测定各脏器系数,并做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实验期间未观察到大鼠死亡,DVL雌雄组体重低于相应对照组,DVL各组大鼠血常规无差异,肝功能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认为DVL对肝脏有轻度损害作用.稻花香活力型白酒对大鼠造血系统无明显毒性,对肝脏有轻度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转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抗虫玉米长期食用对大鼠免疫的影响,以其亲本非转基因玉米饲料及商业饲料为对照,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液相芯片法检测喂养90 d后亲代及子代刚断乳大鼠外周血、脾脏免疫细胞分型及相关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发现,转Bt基因抗虫玉米饲料组亲代大鼠外周血和脾脏及子代脾脏各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CRαβ~+、TCRγδ~+)的细胞数量比例及亲代血清中10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与非转基因玉米饲料组无显著差异(P0.05);子代外周血B淋巴细胞数量比例显著增高,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β、白细胞介素-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玉米暴露90 d对亲代大鼠免疫系统影响不大;对子代刚断乳大鼠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观察稻花香活力型酒(RPEL)对雌雄大鼠体重变化、肝脏脏器系数、ALT和AKP及肝脏病理切片的差异。体重相当的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雌雄高、中、低剂量组,雌8雄7,高剂量组3.44mL/kg;中剂量组1.72mL/kg;低剂量组0.86mL/kg。每日实验大鼠经口给稻花香活力型酒1次,连续45d,每周测体重1次,末次给药后称重,取血测定ALT和AKP,称肝重;计算肝脏脏器系数;作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稻花香活力型酒对雌雄对应剂量组体重变化和AKP及病理差异有显著意义。肝脏脏器系数雌雄对应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稻花香活力型酒对雌雄大鼠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酵母β-葡聚糖的亚慢性毒性,提出其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方法 80只断乳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受试物3个剂量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低、中、高剂量分别为0.62、1.25、2.50 g/kg BW。各剂量组灌胃给予受试物,对照组灌同体积的蒸馏水。动物单笼喂养,自由饮食,每周记录大鼠进食量,每周称2次体重以调整灌胃量,连续观察90 d,于实验中期(45 d)和实验结束采血测各项血液学和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受试物各剂量组动物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检测指标、临床生化指标、各脏器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指标也未显示由受试物引起的异常改变。结论根据本次实验结果确定酵母β-葡聚糖NOAEL在雌雄大鼠均为2.50 g/kg BW,即本实验的高剂量,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600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安赛蜜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亚慢性毒性。方法:按照GB 15193.13—2015的方法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采用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离乳Sprague Dawley (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设置4个剂量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和安赛蜜4 500,1 500,500 mg/kg体重3个剂量组,对大鼠进行90 d灌胃染毒,试验结束采血测定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学检测对比。结果:安赛蜜4 500,1 500,500 mg/kg体重3个剂量组动物一般体征正常,试验末期体重增长量、总摄食量、总食物利用率以及绝对脏器重量、脏体比未发现有意义的异常改变;血液学检测值、生化指标检测值、尿液指标值均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大体检查未发现心、肝、脾、肺、肾、睾丸、心脏、胸腺和肾上腺等脏器的异常改变,组织病理学镜检未发现与受试物相关的病理改变。结论:安赛蜜在整个试验周期对大鼠均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90 d经口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4 500 mg/kg体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转AO基因高植酸酶玉米的主要营养学价值。方法:以国标法测定转基因玉米及其亲本的主要营养成分。选择断乳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饲养28d。对5组大鼠饲养前、后主要营养学指标、血液和生化学指标,以及蛋白质功效比值(PER)进行比较。结果:转AO基因高植酸酶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在主要营养成分方面均有相似性。各试验组大鼠的平均增重和平均日增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的平均增重亦显著高于B组(P0.05)。雄性试验组和雌性A、B组的WBC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雄性B、D组的AST,以及A组的CR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雄性C组的AST显著低于D组(P0.05)。所有试验组的PE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基因玉米与对照玉米在PER和校正PER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转AO基因高植酸酶玉米在蛋白质营养价值方面与非转基因玉米具有实质等同性,从营养学角度分析该类型玉米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倪再玉  侯彩云  陈超 《食品科学》2008,29(6):404-407
目的:观察稻花香活力型酒(RPEL)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方法:体重相当的6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RPEL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雌8雄7.高剂量组给予RPEL3.44ml/kg,中剂量组给予RPEL1-72ml/kg;低剂量组给予RPEL0.86ml/kg.,每日早上9:00各实验大鼠经口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蒸馏水1.72ml/kg),连续45d.每周测体重,末次给药后取血测定血常规、肝功能及肝脏脏器系数,并作心、肝、脾、肺、肾病理检查.结果:RPEL各组大鼠血常规,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意义.体重变化雌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理检查发现,心脏、肺脏,脾脏和肾脏等脏器均无异常变化;对肝脏有损坏作用,其肝脏的病变严重程度与剂量相关.结论:RPEL对大鼠肝脏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90 d喂养试验初步评价转人α-乳清白蛋白基因牛肉的食用安全性。方法将普通牛肉和转基因牛肉分别制成牛肉粉,按照5%的比例掺入基础饲料并调整配方使之与啮齿类实验动物纯化饲料AIN93G相一致。将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转基因牛肉饲料、普通牛肉饲料和基础饲料AIN93G喂养90 d。每日观察动物体征,每周记录动物体质量和进食量,试验结束时对动物进行尿液检查、血液细胞学和血液生化学分析,对重要脏器称重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食含有转基因牛肉的饲料对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尿液、血液细胞学和血液生化学、脏器重量及组织病理学均未产生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的90 d喂养试验结果提示转基因牛肉的食用安全性与普通牛肉无差别。  相似文献   

19.
利用BN大鼠动物模型评价S86转基因大米的致敏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S86转基因大米的致敏性,用BN大鼠致敏动物模型进行研究.40只BN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阳性对照组,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及阴性对照组.分别在第0和第7天,通过腹腔注射给予阳性对照组的大鼠0.1 mg/ml卵清蛋白(OVA)1ml,其它各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以AIN-93G为依据配制各组饲料,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饲以AIN-93G饲料,转基因大米组饲以含转基因大米粉的饲料,非转基因大米组饲以含非转基因大米粉的饲料,时间为6周.在第2次腹腔注射OVA后,取血分离血浆进行组胺测定.分别在第14、21、28、35、42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IgG及IgE水平;此外,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压.血清学实验结果显示转基因大米全食品喂饲没有激发IgG及IgE反应,而OVA(阳性对照组)激发了明显的IgG及IgE反应;转基因大米组的组胺水平与阴性对照组及亲本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而阳性对照组组胺水平升高.另外转基因大米没有引起大鼠血压升高.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全食品喂饲的方式给予BN大鼠S86转基因大米没有发现该转基因大米对BN大鼠具有致敏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动物双歧杆菌V9的亚慢性毒性,提出其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方法 80只断乳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3个受试物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低、中、高剂量分别为1.25、2.50、5.00 g/kg BW。各剂量组灌胃给予受试物,对照组灌同体积的蒸馏水。动物单笼喂养,自由饮食,每周记录大鼠进食量,每周称2次体重以调整灌胃量,连续观察90 d,于实验中期(46 d)和实验结束采血测各项血液学和临床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各受试物剂量组动物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临床生化指标、各脏器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指标也未见由受试物引起的异常改变。血常规指标中有显著性差异的检测值均在本室历史正常对照检测范围内,无生物学意义。结论根据本次实验结果确定动物双歧杆菌V9 NOAEL在雌雄大鼠均为5.00 g/kg BW,即本实验的高剂量,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3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