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初始水权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始水权的界定和分配是水权制度建立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现代产权制度角度,提出初始水权内涵。并按照内涵本质与外延范围相对应的基本关系原则,分析界定了用水者、水资源量和用水量权等初始水权三大要素的本质特征。其中用水量权是初始水权分配的核心,是用水者通过法定程序所获得的使用一定数量水资源的基本权力。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干流水权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设基于基本用水水权的黄河下游水权体系,是对黄河水资源配置体制创新的初步探讨。从水权、水市场理论出发,提出包括基本用水水权层次和丰余水层次的水权体系架构,分析了河流内外分水、农业水权、水权界定、用水主体等黄河下游干流水权分配的基本问题;并就黄河下游基本用水水权初始分配、丰余水水权配置以及水权体系运作的技术前提、水权转让及管理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石羊河流域水权制度框架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权威有效的水权制度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有效管理的重要保证。探讨了初始水权界定的基本规定,探索性地提出了层级化的水权制度结构框架和初始水权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4.
水权及其转让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林涛 《中国水利》2004,(10):42-4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调节和缓解水资源的供求矛盾,需要建立水权转让制度.水权转让制度是用水户对所拥有的水权有偿转让而获得经济利益的行为准则.实行水权转让的前提和基础是界定和分配初始水权,初始水权进入水市场有偿转让实现再分配.  相似文献   

5.
石羊河流域地处内陆干旱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水权制度建设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基础工作,将区域水权分配与行业取水许可管理有机结合,对高效配置水资源,建立和完善流域水市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依据,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提出流域的水权内涵、界定原则和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并对开展流域水权交易和水权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确定水权分配方案,开展水权交易,建设水权管理制度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对区域再生水水权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再生水资源的利用途径、利用形式以及利用期限3个角度阐述区域再生水水权的表现形式,明确区域再生水公共水权分配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以及区域再生水私有水权的分配目标,确定区域再生水水权分配的影响因素,提出区域再生水水权分配原则,从公共水权与私有水权两方面,研究区域再生水水权分配供求主体的利益关系。初步探讨了区域再生水水权分配制度,建立了再生水公共水权分配模型,为区域再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与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水权分配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发展历程,认为应借鉴澳大利亚水权制度的成功经验,在界定水权的基础上构建黄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体系,包括流域层次和省内层次两部分的水权分配.流域水权分配的步骤为确定流域环境用水要求、可分配水资源量、省(区)间的分配;省内水权分配分为3个层次,即省内可用水资源、批发水权、初始水权.  相似文献   

8.
农业初始水权分配是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基础,是县域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的重要举措,是细化用水计划、严格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用水调度的具体实践。为保障农民用水权益,推进用水结构调整、高效利用水资源,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落实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提供支撑。文章总结了农业水价改革中初始水权分配设计思路,梳理了农业初始水权分配的主要内容,并以陆良县恨虎坝项目区及中坝项目区为例,总结分析农业初始水权分配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相关地区改革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徐邦斌 《治淮》2006,(7):17-19
水权制度是现代水管理的基本制度,初始水权分配问题是水权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水权流转的前提,也是优化配置水资源的需要。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的水资源配置一直采用计划经济的手段,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目前国家通过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及相关制度来配置水资源的管理模式日益显得僵化和低效,水权不明晰导致水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用水户之间得不到合理配置。因此,建立淮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协商机制,制定初始水权分配程序,对于编制淮河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水权、水市场理论为缓解用水矛盾、优化水资源配置开辟了新途径。建立允许水权交易的水权制度,将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对水权体系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可交易水权制度和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开展水权市场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水权交易的实现途径与建议,归纳了初始水权分配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水权市场建设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试论南水北调工程与水权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水权制度是一种规范的水资源法制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管理机制,其核心是产权的明晰,用水权管理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当地水权的明晰将是确定调水需求量的关键;明确调水水权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前提;水权是解决水源地补偿的必要手段;加强水权管理是用好外调水的关键。可以预见,水权制度的建立必将推动南水北调等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权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通汉  许长新 《中国水利》2007,(8):46-47,51
在水权交易中,水权的合理定价时促进水权交易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而明确水权价格的影响因素是合理定价的保障。目前我国水权市场还是“准市场”,水权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供求因素、工程因素、经济因素、交易期限因素、生态与环境因素、政策体制因素等六大因素,在水权定价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水权与水市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从水权制度的基础-产权经济理论以及特点来分析,建立中国特色的水权制度要从摸清水资源家底、分析需求结构、配置初始水权、建立水权市场着手。  相似文献   

14.
水权、水权转让与南水北调工程基金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全局、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和流域各方利益的跨地区、跨流域的超大型复杂工程。工程规模大、投资多、施工期长。从水权与水权转让的基本内涵出发,借鉴美国等国家有关水枝法则和水权转让的经验,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建立的可能性与原则。  相似文献   

15.
河北跃峰灌区为有效解决枯水期水资源短缺和汛期雨洪资源被浪费的困境,采取有偿水权转换与水资源科学调度两种方法。通过有偿调水实现了水资源控制权的转化,科学、合理地调配了水源;在充分利用汛期雨洪资源科学调度水源方面,提升了梯级电站发电效益。在水权转换和水资源调度方面走出了具有探索性的一步,同时也为其它灌区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简述水权概念及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提出如何对水权利进行配置、怎样的配置才能实现社会成本最小、社会效益最大化是界定水权行使主体的重要环节,并着重阐述了水权行使主体与水资源所有权主体、流域管理主体和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种利用水资源从事活动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黄河水权体系框架由水权种类设定、水权管理、水权转让以及相应的辅助体系构成。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角度,提出建立黄河河流生命水权概念;从用水安全与差别费率的角度,建立了差别保证率水权概念。论述了取水许可与有偿使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市场配置与统一调度4种水权管理方法与原则。从促进水权转让的角度,建立了初始水权与受让水权的概念,提出了建立水权转让折算体系与审批体系以及相应的水价格体系。列举了黄河水权体系的辅助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取水权的客体是水资源,是取水地点所在范围内的水资源。取水地点是有特定性的,可以用经线和纬线在地图上标出,可以在地表和水面标示其四至范围。取水地点的特定性决定了取水权客体的特定性。特定取水权的客体指的就是其取水地点所在范围内的水资源。取水权客体虽然在物理形态上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物,但是它有四至范围,可以登记的方式加以公示,可以以在交易观念上成为独立物。  相似文献   

19.
河北跃峰灌区为有效解决枯水期水资源短缺和汛期雨洪资源被浪费的困境,采取有偿水权转换与水资源科学调度两种方法。通过有偿调水实现了水资源控制权的转化,科学、合理地调配了水源;在充分利用汛期雨洪资源科学调度水源方面,提升了梯级电站发电效益。在水权转换和水资源调度方面走出了具有探索性的一步,同时也为其它灌区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岳恒 《中国水利》2006,(19):17-20,24
从法律角度看,水权具有物权性与公共性。目前水权物权性的法律保障集中在水权取得、使用、收益、处分等方面。水权公共性的法律保障集中在水权母权的公共产权安排、水权取得、行使、转让、终止等方面。从整体上看,由于水权公共性过于充分、物权性不足,水资源短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今后,在水权法律保障的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增加水权的物权性,适度转换水权的公共性,正确处理物权性与公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