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2014年汛期黄河流域雨水情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汛期黄河流域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7—8月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中下游部分地区发生较严重旱情;9月出现华西秋雨天气,流域降水较常年异常偏多,上游兰州以上和中游渭河、伊洛河等区域相继发生秋汛洪水;10月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偏少。主要气象成因: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影响黄河流域的冷空气势力偏弱、偏北,使得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高温少雨;9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底部不断有冷空气东移南下进入黄河流域,形成了9月黄河流域降水异常偏多的形势;10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对黄河中下游降水不利;汛期在我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和登陆的次数均较常年偏少且路径偏南、偏东,对黄河流域降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地区2020年平均气温为17.2℃,与气候值接近但年内变化大,冬春季偏高,秋季偏低;年高温日数偏少,阶段性高温过程明显;年降水量为1530.8mm,为仅次于1998年以来的历史第二多,夏秋冬三季降水均偏多,6月和7月降水量均为历史同期第二多;年暴雨日数偏多,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2020年夏季长江流域降水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三峡地区位于长江流域上游东段,其降水的年际气候波动主要受东亚大气环流、季风、海温等外强迫作用影响。2020年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丰沛的西南暖湿水汽交汇是造成三峡地区6—7月降水异常偏多的直接原因;此外,春季以后印度洋海温持续偏高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南也是造成降水偏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杜妮 《东北水利水电》2023,(3):28-30+71
本文利用辽宁省508个雨量站夏季降水数据,分析了省内各流域夏季降水的演变规律及其对ENSO的响应。结果表明,辽宁省西部、中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夏季降水都表现出偏多-偏少-偏多-偏少的年代际特征,ENSO无论是发展阶段、衰减阶段还是东部型、中部型,其与辽宁省各流域夏季降水多寡的对应关系均较难成立,对降水的预测指示意义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箱格网整层水汽净收支及其边界流定量综合分析技术方案,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过程中低纬间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发现了中低纬西太平洋-南海区域存在副高变化显著区,且该区500hPa高度年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和中低纬间整层水汽输送结构特征以及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密切相关.对东亚夏季风在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整层水汽输送收支距平状况的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涝年夏季中低纬间呈反气旋式而旱年呈气旋式时水汽输送"相关链"结构,副高变化显著区500hPa高度距平序列与整层水汽输送的合成相关矢亦描述了上述长江中下游洪涝异常中低纬区间水汽输送反气旋式"相关链"图像.研究还表明20世纪80~90年代东亚夏季风减弱背景下,中低纬间反气旋式水汽输送"相关链"特征增强趋势显著,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趋势吻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1955~2010年梅州站的月降水气温等资料,使用修正的Palmer干旱公式计算干旱指数(PDSI)值,然后对梅州PDSI的气候特征、环流背景及与西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6年中梅州干旱月居多,但极端干旱发生概率较小,PDSI年平均变化有明显的年变化及年代际变化,降水与PDSI有比较好的正相关。干旱年200 hPa华南上空冬春两季西风带偏弱,秋季偏强,夏季反气旋环流偏弱;850 hPa春夏两季由孟加拉湾到华南偏东南气流偏弱;500 hPa夏季副高偏弱略偏北,冬季东亚大槽偏西;贝加尔湖西侧冷高压中心在春季偏弱,冬季其东侧强度偏低,西侧偏高。西北太平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及西太平洋暖池年平均及秋季的海温与梅州PDSI滞后一年的较好的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铜川市降水变化及趋势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铜川气象站1961-2013年的逐月降水数据,主要利用Morlet小波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对铜川市的降水变化和趋势预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变化呈减少的趋势,且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而夏季和冬季的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的典型突变年份分别为1986、1983、1985、1983、1987年,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降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都存在多时间尺度的丰枯变化。在2013年以后,年降水进入偏少期,春季、秋季降水进入强烈的偏少期,而夏季和冬季降水进入偏多期。年降水和季节降水均存在10年左右的主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7.
对近47年以来出现的14次ENSO事件分析,发现1991年~1997年厄尔尼诺赤道增暖首先出现位置和增暖开始的时间,与一般认为的“上半年发生的厄尔尼诺,海温正距平具有自东向西传播的特征,而下半年发生的厄尔尼诺,海温正距平具有自西向东传播的特征”不一致;并分析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对应初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位置偏南,与我省夏季降雨多、夏旱轻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南省1956—2008年的降水量资料及NEEP的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风场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同时从短期气候预测角度对春季干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河南省春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及年代际变化,降水量随年代呈减少趋势,4月份的减少趋势最为明显;②前期太平洋海温与之后的河南省春季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秋、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下年河南省春季的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③旱年不利于暖湿气流北上,中高纬度少冷空气活动;④在旱年,我国东南部为弱的偏北气流,在涝年,南海海面有明显的东风距平,蒙古低压加强了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极易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地区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北省地区石家庄、张家口、承德、保定以及北京和天津6个典型气象站点1960年-2009年共50年的降水资料,运用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来降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河北省多年平均年降水在500mm以上(张家口站除外),降水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68%;②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一定的减少趋势,但趋势性不明显,其中平原地区年降水量变化率相对较大;③从较大尺度来看,河北省平原区降水量存在约10年左右的周期,而山区存在15年左右的周期,且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降水仍旧偏少;④河北省北部地区年降水量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中后期各发生过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10.
曹青  刘康龙  黄潇  郝振纯 《人民长江》2023,(5):121-126+174
降水时域集中特征研究对流域抗旱防涝至关重要。基于长江流域1960~2020年气象站点降水数据计算降水集中度(PCD)与集中期(PCP)指数,采用滑动t检验、交叉小波变换与小波相干分析等方法,检测降水集中指数序列突变点,分析突变前后降水集中程度时空变化特征,并揭示降水集中指数对遥相关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 PCD与PCP突变节点约为1988年,突变前后PCD和PCP空间上皆大致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突变后流域年内降水分配趋向于均匀坦化且集中期提前。(2) PCD、PCP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北极涛动(AO)、厄尔尼诺(ENSO)、太阳黑子(SS)存在共振周期,其中PDO和ENSO与PCD和PCP共振相互作用更加显著,表明该遥相关因子可能是导致长江流域降水特征突变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灾害防治、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1 . INTRODUCTIONOceanscover 71%oftheearth’ssurface ,ab sorb 70 %ofthesolarradiationenergy ,85 %ofwhichisstoredintheoceanicsurfacelayerasaheatsourcedrivingair seamotion ,andsuppy 86%ofthemoistureintheair .Thethermalanddy namicinertiamakestheoceanhavespecial“re membrance”and“low passfilter”roleforatmo sphericvariation .Therefore ,thevariabilityofoceanicthermalsituationandair seainteractionareoneoftheimportantfactorscausingtheshortrangeclimaticchanges[1] .Namias ( 195 9) putfor wardthe…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西南地区地表蒸散与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5省161个气象站1996~2015年的气温、水汽压数据资料,以及MODIS产品数据,基于改进的混合型线性双源遥感蒸散模型拟合西南地区的地表蒸散状况,并定义蒸散干旱指数(EDI)分析该区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近20 a来实际蒸散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春、夏两季蒸散量较大,占全年总量的62.3%;春季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广西南部以及云南南部实际蒸散量较大;夏季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由广西、贵州、重庆向云南和四川递减;秋季与冬季则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2)潜在蒸散也呈现增加趋势,季节上存在一致性,春、夏两季蒸散量占全年总量的60.6%,空间上相比实际蒸散而言,变化存在一定规律,潜在蒸散量春季、秋季以及冬季呈现明显的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具有纬向分异规律,而夏季则表现为由东向西递减的经向分异规律。(3)年际间的EDI呈现波动趋势,且近20 a来明显下降,但各年EDI均值都大于0.5,说明整体干旱化程度相对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为给汉江流域秋汛预报提供一定参考,基于1961~2016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2. 5°×2. 5°)分析东亚季风区9~10月水汽输送通量分布情况,并结合对水汽通量散度的分析,得出了秋汛期(9~10月)影响汉江流域主要有3条水汽通道,分别为:①来自西太平洋偏东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②来自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的西南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③来自副热带地区经青藏高原西北方向的水汽输送通道,第③条水汽通道强度明显强于其余2个水汽通道。通过分析3条水汽通道强度与汉江流域降水的相关关系发现:秋汛期(9~10月),②③两条水汽通道对汉江流域降雨均有较大影响,而第①条水汽通道对汉江流域降雨的影响较小。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1~2016年6~10月逐月环流指数资料,初步探讨6~8月及9~10月副热带高压的各项指数及印缅槽强度指数与3条水汽通道的关联,得出:6~8月、9~10月,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及面积仅与第①条水汽通道呈现明显负相关,而印缅槽强度与3条水汽通道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当6~8月、9~10月印缅槽强度偏弱时,均有利于9~10月3条水汽通道强度偏强,因此有利于9~10月汉江流域降雨偏多。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Long Rossby waves are the main mechanis mwherebyinformation about one part of the oceanistransferred to another part and a nonequilibriumo-cean state adjusts to an equilibriumone . The studyon the beta views of long Rossby waves is an i m-portant aspect of ocean circulation. In a recentstudy , Chelton and Schlax[1]conducted a thoroughanalysis of the satellite alti meter data from thefirst 3 years TOPEX/POSEIDON mission. Theyfound two interesting properties of long Ro…  相似文献   

15.
段红  陈新国 《人民长江》2011,42(6):57-60
为了开展三峡水库入库来水量长期预报,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场、北半球100 hPa高度场、北半球地面气压场与74项环流特征指数作为预报因子,采用回归方程求解和回归效果检验,建立回归聚类预报物理模型,对三峡水库6~8月各月平均来水量进行了长期预报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6~8月份各月来水量回归聚类预报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正、负距平符号一致的概率能达到80%以上,效果较好,基本上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回归聚类预报物理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2021年黄河流域秋雨的异常特征及其成因,利用黄河流域232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数据集和英国气象局Hadley中心月平均海温资料等,分析了2021年黄河流域秋雨的极端性,并进一步与秋雨异常偏多年的环流背景和海温异常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21年黄河流域秋雨较常年异常偏多,偏离气候态近8σ,全流域有62.5%的站点累积雨量大小位列历史同期前5,37.9%的站点位列第1,表现出显著的极端性。巴尔喀什湖低槽底部分裂短波槽东移南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交汇于黄河流域南部,造成2021年秋雨异常偏多;与其余秋雨异常年相比,2021年副高面积偏大、强度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印缅槽强度则偏弱。2021年秋季,北太平洋海温较气候态偏高3.6σ,异常度位居秋雨异常年首位,其通过引起副高的异常响应造成极端秋雨的发生。本研究可为黄河流域秋雨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近55年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贵州省气候变化的特征,运用19个气象站1959—2013年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贵州省近55 a来的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空间上,贵州省降水量南多北少,降水日数南少北多,二者呈空间负相关;时间上,近55 a贵州省降水大致可以分为1个平水期、2个丰水期和2个枯水期,降水增强区域面积逐渐缩小;季节差异性显著且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加剧;贵州省强降水日数和强度多年平均变化趋势不显著,空间上呈带状分布,最小值分布于威宁—毕节—遵义—三穗一带,但该区域暴雨强度变化率最大;贵州省大雨强度变异系数较小,但暴雨强度变异系数较大,且变异系数最大值分布于暴雨强度最弱的威宁—毕节—遵义—三穗一带。贵州省55 a间降水事件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年均降水量、降水日数和强度相对较小的区域,其降水日数和强度的变化率最大、稳定性最差。针对这一特征应重点分析地形对贵州省降水的影响,加大对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概率较大地区的降水动态及地质异动情况的观测。  相似文献   

18.
崖门出海航道穿越黄茅海,是银洲湖出海的主要通道.通过对黄茅海风浪情况和海床泥沙特性的分析,认为崖门航道存在大风天发生航道骤淤的可能性.采用经验公式估算的方法,对崖门东线和西线航道在同等工况下的底沙、悬沙淤积进行了计算.在"三碰头"(风、浪、流)水情作用24 h后,东线航段平均淤浅0.15 m,最大淤厚0.30 m;西线航段平均淤浅0.30 m,最大淤厚0.62 m.西线航道骤淤的可能性和幅度都要大于东线航道,这主要在于西线航道处在黄茅海中口门的开阔海域,而东线航道途径水域则有众多岛屿对风浪的掩护作用.在崖门出海航道的开发过程中,西线航道大风天形成的骤淤应予以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