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毛福荣 《建筑技艺》2011,(Z6):88-93
通过收集和整理新加坡组屋和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项目的相关资料,结合新加坡组屋特点,对比研究了我国天津生态城公屋和新加坡组屋的异同。提出我国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在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地方气候和我国实际国情加以调整的建议。对我国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我国住房建设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天津生态城始终面向居民基本需求,在住房保障体系、完整社区、教育及商业配套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着力打造一座宜居宜业之城。1.住房保障体系天津生态城借鉴新加坡组屋和我国保障住房建设经验,适度超前建设保障性住房(以下简称“公屋”)。公屋一期8栋共569套房屋已于2013年交付使用,  相似文献   

3.
自1960年代以来,新加坡就实施了"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组屋规划建设成就斐然。文章介绍了新加坡有关住房的政策和组屋类型,论述了新加坡组屋的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更新、改造等特点,由此得出新加坡组屋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国未来住宅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香港公屋、新加坡组屋户外环境的特点,分析了在土地与资金有限、住宅高密度发展情况下如何实现户外环境的休憩交往、景观和生态三大功能。探讨了从强调环境功能,注重均好性,户外空间形式多样化,重视维护管理等几个方面优化我国经济适用房小区的户外环境,旨在集约使用珍贵国土资源的同时有效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居住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新加坡1959年取得自治时,面临严重的“房荒”问题。当时新加坡全国人口160万,而住房约4万套,人均住房面积更是不足6 m2,有40%的家庭住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内。为加快解决住房短缺问题,新加坡坚持以“居者有其屋”为目标,以建屋发展局建设居民负担得起的组屋为主要方式,以中央公积金保障组屋建设资金来源,以低价强制征收土地保障组屋低成本建设,建立了以出售组屋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有效满足了居民多层次的住房需求。本文对新加坡组屋制度的发展,以及中央公积金、土地、财政等支持政策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6.
正引言新加坡是公认的住房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1,在独特的政府组屋体系下有效地实现了"居者有其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租赁住房在新加坡住房体系发展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迅速满足了大量居住需求;在目前住房自有率极高的新加坡,租赁住房仍是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的"后盾"。本文聚焦于新加坡组屋主导住房体系下租赁住房的发展,以新加坡整体住房现状为背景,分析组屋和私人住房租赁市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廉租屋能不能代替中低收入者住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个时期,中低收入者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屋问题引起了广泛的议论。在议论中,有人提出用廉租屋代替中低收入者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议。对此,笔者谈一谈个人的意见。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陆续地介入了住房问题。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各不相同的住房新制度。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比较,人们逐步认识到,在政府介入的住房问题的各种制度中,住房分类供租屋。新加坡社会上没有那么多空房出租,政府就将过去建设的面积为42平方米左右的“政府组屋”置换成公房,作为公有廉租屋租给特困户居住,每月收取十分低廉的房…  相似文献   

8.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融资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加坡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居者有其屋"的住房保障政策。"居者有其屋"政策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结合中央住房公积金政策以及严谨的保障性住房分配和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新加坡人住房保障问题。据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统计,超过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组屋中,保障性住房政策真正成为"普惠性的政策"。在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中,保障性住房的土地获取和资金筹集两个方面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年代发展的时间纬度,探讨新加坡组屋发展历程及不同时期的特点,研究组屋建设与管理的成功经验,阐述新加坡政府在组屋发展中高效有力、与时俱进、科学规划土地,规范运作机制,不断调整发展策略,时时体现以人为本等理念,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组屋建设对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一直把改善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做为重要民生工程加以推进。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国家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投入,并积极探索建立相应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在我国建立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也需要我们汲取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本文基于对新加坡组屋的建设发展经验分析,为我国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