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以黑糯米为主要原料研制谷物乳饮料,分析了影响黑糯米乳饮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其乳化稳定剂的配方及均质加工工艺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黑糯米乳饮料的最适HLB为7.48,即蔗糖脂肪酸酯与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最佳质量比为4︰6,复合乳化剂的添加量为0.08%;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0.08%、黄原胶0.14%和海藻酸钠0.05%;最佳的均质条件为均质压力20 MPa,均质温度60℃,均质次数2次。  相似文献   

2.
在 CMC、刺槐豆胶、瓜尔豆胶三种稳定剂单体影响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2}单纯型格子设计进行稳定剂的复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复配时 CMC、刺槐豆胶、瓜尔豆胶三种稳定剂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07%、0.05%、0.096%,总的添加量为0.216%,此时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的离心率降低为2.03%,以此配方生产的产品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杨洋  高航 《饮料工业》2014,(9):27-30
以全脂乳粉、椰浆为原料,探讨了椰子乳饮料的制备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椰子乳饮料产品配方及乳化稳定剂的复配方案。结果表明:椰子乳饮料最适配料为全脂乳粉5.0%、椰浆2.0%、白砂糖5.0%、椰子香精0.1%;椰子乳饮料最佳稳定剂为酪朊酸钠0.1%、结冷胶0.03%、蔗糖脂肪酸酯0.02%、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8%。  相似文献   

4.
以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了燕麦发酵乳、草莓原浆与稳定剂黄原胶添加量对该乳饮料的最佳配比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草莓燕麦发酵乳饮料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草莓燕麦发酵乳饮料工艺参数的因素为燕麦发酵乳添加量>草莓原浆添加量>稳定剂黄原胶添加量。最佳配方为以乳饮料100 g为基准,燕麦发酵乳添加量50%,草莓原浆添加量25%,黄原胶添加量0.25%。此时草莓燕麦发酵乳饮料感官评分为95,黏度为732.64 mPa·s,酸度为71.42。  相似文献   

5.
以小粒咖啡粉、脱脂乳粉为原料制作小粒咖啡乳饮料,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小粒咖啡乳饮料产品配方及乳化稳定剂的复配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粒咖啡乳饮料最优配方为小粒咖啡粉0.8%、白砂糖6.0%、稀奶油1.5%、咖啡香精0.09%,产品最佳稳定剂为单,双甘油脂肪酸酯0.04%、蔗糖脂肪酸酯0.08%、三聚磷酸钠0.05%、结冷胶0.03%。使用该配方及稳定体组合条件,可获得口感优良、风味合适、货架期质量稳定的小粒咖啡乳饮料。  相似文献   

6.
以生牛乳、蔗糖、燕麦为主要原料,以羧甲基纤维素钠、高甲氧基果胶、结冷胶为稳定剂,制成发酵型燕麦酸乳饮料。通过不同稳定剂、蔗糖的配方组合,确定产品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羧甲基纤维素钠、高甲氧基果胶、结冷胶的最适添加量分别是0.3%、0.2%、0.04%,蔗糖的最适添加量为7%,按照该配方组合制备的发酵型燕麦酸乳饮料的口感和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试验对绿豆乳饮料的加工工艺和技术参数进行研究,以感官评定进行配方优选,得到绿豆乳饮料稳定剂最优配方为:明胶0.10%,卡拉胶0.05%,黄原胶0.05%,瓜尔豆胶0.15%;最佳工艺参数为:均质温度为60℃,压力为25 MPa下均质两次;杀菌温度为121℃,时间为15 min。  相似文献   

8.
对紫薯乳饮料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经正交试验确定紫薯乳饮料的最佳配方为:6%的紫薯汁﹑5%的白砂糖﹑3%的脱脂奶粉﹑复合稳定剂为0.1%琼脂、0.1%黄原胶和0.1%CMC,产品加工工艺的最佳组合是:护色剂为0.05%VC与0.1%柠檬酸和1.0%食盐的溶液、均质压力18 MPa﹑均质温度60℃。  相似文献   

9.
试验以辣木叶粉为主要原料,以卡拉胶和魔芋胶为凝胶剂,研究辣木果冻的加工工艺。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为:辣木叶粉的添加量为0.6%,卡拉胶和魔芋胶的质量比为6∶4、总添加量为1.0%,木糖醇的添加量为9%,柠檬酸的添加量为0.07%,产品辣木清香、色泽均匀、口感细腻。  相似文献   

10.
以扁杏仁与牛乳为原料研制保健乳饮料,采用刺槐豆胶、海藻酸钠、卡拉胶、黄原胶、BE-3等稳定剂,然后对成品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BE-3复合稳定剂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4种稳定剂。选取杏仁粉、蔗糖、BE-3稳定剂3个因素,利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工艺优化。以色泽、气味、滋味、组织状态等指标进行感官评定。扁杏仁乳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杏仁粉添加量为4%,蔗糖添加量为7%,BE-3型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45%。扁杏仁乳饮料营养丰富,纯香柔滑,是一种复合保健乳饮料。  相似文献   

11.
以板栗壳棕色素、乳粉、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制作板栗壳棕色素拟巧克力乳饮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拟巧克力乳的最佳配方,并对稳定剂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板栗壳棕色素添加量为0.048%,乳粉添加量为10.0%,白砂糖添加量为5.0%,拟巧克力乳的风味最佳;最佳复合稳定剂组合为黄原胶0.02%+羧甲基纤维素钠0.10%+魔芋胶0.02%。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辣木、蓝莓、番茄3种果蔬为原料生产复合果蔬饮料(Moringa oleifera blueberry tomato,MBT),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配方,以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及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MBT的最佳配方为:辣木叶汁添加量为50%,蓝莓汁添加量为10%,番茄汁添加量25%,白砂糖添加量10%,柠檬酸0.15%;最佳稳定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Na,CMC-Na)与黄原胶的质量比值3∶1;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的是番茄汁93.59%,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蓝莓汁84.53%。  相似文献   

13.
谷春梅  顾岩  文连奎 《饮料工业》2009,12(11):22-25
以牛乳和红豆浆为主要原料,以蔗糖、柠檬酸、CMC—Na、黄原胶为辅料制成红豆乳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和稳定剂的筛选,确定了最佳稳定剂组合为CMC—Na0.1%、黄原胶0.2%,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豆浆叠25%、全脂乳15%、蔗糖10%、柠檬酸0.16%。  相似文献   

14.
以膨化糯玉米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红枣、莲子等药食两用保健材料,制成膨化糯玉米粉仿乳饮料,并对其乳化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到膨化糯玉米粉仿乳饮料最佳辅料配比为:红枣3%、莲子3%、蔗糖8%、奶粉1.5%。最佳稳定剂配方为:黄原胶1.5%、CMC-Na0.5%、单甘酯1.0%。  相似文献   

15.
罗玲泉 《食品科学》2009,30(6):288-291
在对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刺槐豆胶、瓜尔豆胶三种稳定剂单体进行影响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设计进行稳定剂的复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稳定剂控制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性的单一临界添加量分别为0.25%、0.2%、0.25%(质量分数);复配时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072%、0.042%、0.059%,总添加量为0.173% 时,调配型酸性乳饮料稳定性最佳,其离心率的最小值为2.408%。  相似文献   

16.
高稳定性绿豆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绿豆为主要原料,添加脱脂乳粉、优质白砂糖、蜂蜜、稳定剂等辅料,研制出了富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绿豆乳饮料。试验研究了产品的最佳配方,研究了稳定剂的使用对成品绿豆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豆乳饮料制作的最佳配方为绿豆6%、白砂糖6%、脱脂乳粉2%、蜂蜜1%、复合稳定剂0.5%(明胶0.1%+黄原胶0.1%+CMC-Na0.1%);若在满足以上条件下生产,可获得一种新型的营养价值高、风昧良好、具有保健功能的绿豆乳饮料。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沉淀反应一直是影响酸性乳饮料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不同种类稳定剂配比进行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选出最适稳定剂及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在蛋白含量为1%的酸性乳饮料中,通过优化试验确定最适的稳定剂种类以及最佳添加量(CMC 0.55%、黄原胶0.35%、络合剂0.12%和乳化剂0.08%),在此条件下酸菜汁乳饮料的离心沉淀率为0.85%,饮料体系达到了较好的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探讨以冬瓜、绿豆和鲜乳为主要原料制成冬瓜绿豆乳饮料的加工工艺。通过感官评定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配方,冬瓜30%,绿豆35%,鲜乳35%,白糖8%,柠檬酸0.080%。复配稳定剂为CMC—Na0.08%,琼脂0.04%,黄原胶0.04%。  相似文献   

19.
选用牛乳和椰果果粒为原料,对产品稳定剂的选择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配方。实验发现对于普通果粒酸性含乳饮料,影响产品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同时结冷胶对果粒悬浮的作用也比较明显。通过实验筛选出较好的稳定剂组合为羧甲基纤维素钠0.4%,结冷胶0.14%,果胶0.14%,海藻酸丙二醇酯0.03%。并验证了产品在保质期内的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稳定剂配方达到了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20.
番茄红豆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以番茄、红豆和鲜乳为主要原料制成番茄红豆乳饮料的加工工艺.通过感官评定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配方,其中番茄35%,红豆30%,鲜乳35%,白糖8%,柠檬酸0.080%.复配稳定剂为CMC-Na 0.08%,琼脂0.04%,黄原胶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