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德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肠道菌群会影响到大脑的免疫系统,可能还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脑部疾病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具有修复受损脑组织的特殊功能,被称为脑内医生。多项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在帕金森氏症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科学界目前尚不清楚小胶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食用海参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海参自身的沉积食性,肠道微生物承担起海参内外环境营养要素的交换者.因此对海参肠道菌群的细致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但目前国内外针对海洋环境中海参肠道菌群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对学者展开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文总结现有的海参文献报道,对其肠道菌群的构成、影响因...  相似文献   

3.
<正>一碗沙拉里不仅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含有植物激素。近日,科学家发现人类肠道微生物和细胞可能会对这些植物激素产生反应,甚至产生相似的分子。在发表于《植物科学趋势》杂志的文章中,法国研究人员探讨了植物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我们知道肠道微生物群与人类疾病息息相关,这些生物可以合成植物激素影响人类,因此从植物角度观察动物微生物的反应非常有价值。"该研究负责人、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Benoít Lacombe说。  相似文献   

4.
<正>福州大学调查研究表明,美国加州巴旦木以及巴旦木皮可能拥有益生特性,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的健康和提高免疫力。2014年4月16日——人体肠道内含有各种各样菌群,可能对健康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维持健康的菌群均衡能够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和增强免疫力,这一点可能受到饮食的影响。一般认为,双歧杆菌等菌种可调节免疫系统并抑制致病菌生长,乳酸杆菌则可以促进乳糖消化,缓解便秘。益生元是不易消化的食物成分,可作为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有  相似文献   

5.
选取了5种谷物(燕麦、大麦、全麦、糙米、黑米)和一种精致谷物(大米)为研究对象,在体外研究了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对其成分与肠道菌群发酵前后变化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谷物样品发酵后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肠杆菌科和梭状芽孢杆菌数量显著下降,除黑米外其他谷物发酵液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发酵后大米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有所下降,肠杆菌科和梭状芽孢杆菌数量显著上升,特别是肠杆菌数量由7.231 g(cfu)/mL增长到8.041 g(cfu)/mL。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肠道元基因组计划"等研究项目的开展,人类对肠道菌群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随着对其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挖掘,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宿主健康密切相关,甚至被认为是"被忽略的人体器官"。最新的研究报道表明,包括帕金森病、乳腺癌、艾滋病、肝硬化、肾病、关节炎、糖尿病等在内的疾病都与肠道微生物结构异常相关;同时最近有很多研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关注了食品甜味剂、食品乳化剂、节食等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另外,肠道菌群也已成为我们阐释益生菌、益生元、微量元素、多酚化合物等膳食因子调控健康研究的着眼点。可以预见,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发展,肠道菌群有可能成为多种疾病预测诊断的标志物;同时,许多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机制、食物保健功能等将有可能通过肠道微生态理论而得到更好地诠释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昆明小鼠为试验对象,探讨木糖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木糖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木糖和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连续14d,观察对4种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分别增长了6.0%(P<0.01)和6.4%(P<0.01),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分别减少了8.1%(P<0.01)和5.4%(P<0.05);中剂量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分别增长了4.3%(P<0.01)和4.5%(P<0.05),肠杆菌数量减少了7.8%(P<0.05),而肠球菌无明显变化;低剂量组四种细菌数量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木糖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8.
人体肠道内大量微生物参与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如营养代谢、药物代谢,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可以说,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是健康和疾病的潜在控制者。在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肠道菌群已成为研究热点,而不同的膳食模式会对肠道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基因和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该文总结几种比较典型的膳食模式(素食、地中海饮食及西方饮食),阐述膳食模式以及饮食成分对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功能和基因的影响,旨在为饮食、肠道微生物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黑米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24只昆明(KM)小鼠随机分成4个组:组1(饲喂基础饲料)、组2(饲喂30%黑米和70%基础饲料的混合饲料)、组3(饲喂60%黑米和40%基础饲料的混合饲料)、组4(饲喂90%黑米和10%基础饲料的混合饲料)。第6周收集小鼠粪便测定粪便含水率,第42天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结果表明,与组1小鼠相比,摄入黑米后,试验组小鼠结肠双歧杆菌数和乳酸杆菌数显著上升(P<0.05),组2最高,其次是组3和组4;肠杆菌科数显著下降(P<0.05),组2最低,组4次之;组2和组4肠球菌数显著低于组1(P<0.05)。试验组小鼠的血清HDL-C和HDL-C/TC都显著高于组1(P<0.05),组4的HDL-C最高,组2的HDL-C/TC最高。表明摄入全谷黑米可以提高小鼠肠道益生菌数量,全谷黑米对肠道具有益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牛乳中蛋白完整的分子结构及众多的生物活性肽在促进肠道有益菌增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也具有抑制病原菌定殖黏附,保护肠道健康的功效。本文综述了乳中多种活性蛋白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科学充分地利用乳蛋白预防和保护肠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24 h代谢实验,研究叶绿素及其衍生物在大鼠体内消化代谢的位点,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部分叶绿素a立刻降解为脱镁叶绿素a,且伴有少量脱植基叶绿素生成;叶绿素b则比较稳定。叶绿素在大鼠胃部几乎没有吸收,84%进入大肠,其中43%从粪便中排出。在血液、尿液中未检测到叶绿素及其衍生物。菌群及其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的摄入改变了大鼠的菌群组成和丰度,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Akkermansia菌属、乳酸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叶绿素促进菌群代谢物乙酸、丙酸、柠檬酸水平的增加。  相似文献   

12.
人体肠道是一个复杂但稳定的微生态系统,其中肠道菌群对肠道及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健康的肠道中各菌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诸如膳食、年龄、药物、环境或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均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而肠道菌群失衡是人体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多酚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癌、抗菌、抗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大量研究报道证实,通过膳食补充多酚类物质对人类健康具有多种益处,特别是摄入膳食多酚对肠道健康和肠道菌群平衡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本文归纳了近年来膳食多酚对肠道菌群影响相关研究进展,为科学、充分地利用多酚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保护肠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假期是尝试一些新奇美食的好机会,比如越来越多人尝试的昆虫食品。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吃蚂蚱就有助于改善体内微生物群,从而使身体更加健康。在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昆虫食品十分普遍甚至大受推崇。将来世界上大约会有20亿人进食昆虫。虽然这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难以接受,但食用昆虫确实是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必需脂肪酸的好方法。一项近日发布在《自然》旗下期刊《科学报告》的美国研究证明了,吃蚂蚱就可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4.
乳酸杆菌能抑制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降低仔猪发病率.综述了乳酸杆菌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影响乳酸杆菌制剂使用效果的因素,为乳酸杆菌在仔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大量研究表明,人从出生到3岁左右的生长发育期会决定其一生的健康情况,新生儿期则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胎儿肠道内是无菌的,但出生后不久,大量的菌群开始在肠道内定植,出生1天后,新生儿体内就可检测到少量的肠道菌群,最初定植在新生儿肠道内的是兼性厌氧菌,如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上,但肠道中也存在其它微生物如病毒、原生生物、古细菌和真菌等,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在小鼠身上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指出,真菌在肠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霉菌和酵母菌形成的菌群,是宿主和饮食之间的活跃因素。  相似文献   

17.
蔓菁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蔓菁对小鼠粪样中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方法:选取BalB/C雄性小鼠(18~22 g)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4组,三个剂量组分别饲喂不同剂量(1、2、4 g/kg·BW·d)的蔓菁粉,对照组正常喂养,连续干预14 d,分别在干预第0 d、第7 d、第14 d称重并无菌收集新鲜粪样。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肠道菌群数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用SPSS 21.0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蔓菁可增加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中性菌肠杆菌的数量(p<0.05),减少中性菌肠球菌和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p<0.05),中剂量(2 g/kg·BW·d)作用最为明显,且肠杆菌数量增加幅度低于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增加幅度。蔓菁还可增加肠道乙酸、丙酸、正丁酸、异丁酸的含量(p<0.05),提高短链脂肪酸总含量,高剂量(4 g/kg·BW·d)作用最为明显。结论:蔓菁可促进小鼠肠道有益菌的增殖,抑制致病菌的增殖;蔓菁可促进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用卷烟烟气浸出物灌胃和被动吸烟2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小鼠肠道及口腔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灌胃组与对照组相比,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菌落数目显著减少(P< 0.05),大肠杆菌菌落数目没有显著性差异,口腔变形链球菌菌落数目显著增加(P<0.05);被动吸烟组与空白组相比,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的菌落数目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口腔变形链球菌菌落数目显著增加(P<0.05).灌胃卷烟烟气浸出物对小鼠肠道菌群以及口腔菌群的平衡有破坏作用;被动吸烟仅对口腔菌群的平衡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2型糖尿病和肥胖在喂养高脂饮食时与低度炎症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一直在寻找能够引发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糖尿病和炎症发展的细菌相关因子。本实验通过对肠道菌群与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以及与低度炎症之间的相关性的阐述,来分析肠道菌群与相关代谢紊乱疾病的研究进展。肠道菌群与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肠道菌群不但可以调节脂肪代谢,还可以引起机体代谢紊乱。最近在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复合益生菌制剂对小鼠的肠道菌群影响。方法:采用22.4 g/(kg·d)氨苄青霉素灌胃3天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其中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分别使用益生菌及复合益生菌制剂组对模型小鼠进行灌胃治疗14天,收集小鼠粪便,采用平板计数法及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各组小鼠粪便菌群进行分析。结果:复合益生菌制剂可加快模型小鼠肠道乳酸菌及双歧杆菌数量恢复并抑制肠杆菌及肠球菌增殖;复合益生菌制剂组shannon指数值与自然恢复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simpson指数明显下降(P0.05),PCA、PCoA及NMDS分析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制剂组肠道菌群与正常组肠道菌群更为相似。结论:复合益生菌菌剂对肠道菌群失衡小鼠肠道菌群恢复有的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