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探讨了毛/涤混纺织物的折皱弹性与织物紧度、纱线混纺比、纱线捻度以及纱线细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织物的各向异性,研究了纯棉平纹和斜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随取向角变化的情况。采用织物折皱回复动态测试仪测量不同取向角的动态回复指标,包括初始回复速率、急弹时间、急弹回复角度、缓弹时间、缓弹回复角度。结果表明,仅回复角度随取向角变化存在一定规律性,平纹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度随着取向角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斜纹织物正面对折和反面对折试样的趋势有所不同。试验证明了织物对角线方向能较全面反映结构均匀平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斜纹斜向和其垂直方向能作为斜纹织物的测试角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织物折皱回复存在各向异性且难以描述的问题,将通过研究试样取向角与其对应的折皱回复角的关系,寻找更科学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能表征方法。选择纯棉平纹和斜纹织物为实验材料,从经纱方向(取向角定为0°)顺时针旋转,每隔15°取一试样,平纹织物取样角度范围为0°~90°,斜纹织物取样角度范围为0°~180°。通过机器视觉测量每一试样的折皱回复角,结果表明:平纹织物可用15°和75°取向角对应的折皱回复角均值表征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斜纹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其纹路角度密切相关,对于左斜120°左右的斜纹织物,正面用取向角15°、105°、120°的折皱回复角均值,反面用取向角0°、60°、120°的折皱回复角均值来表示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测量方法存在仅能静态测量某时刻织物折皱回复角度值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视频序列的织物折皱回复角度动态测量方法。按AATCC66-2008标准要求,以SDL-M003折皱回复角试验机的负载装置压试样,再将试样置于视频序列采集系统中,对采集到的单帧图像依次进行二值化、细化预处理,采用Hough变换检测图像中织物折皱回复两翼对应的角度,进而获得折皱回复角。试验结果显示,基于视频序列的方法与AATCC66-2008测量方法的结果接近,表明了基于视频序列方法的可行性,并且该方法可以精确描述织物折皱回复的动态过程,为实现新的折皱回复性能指标的提出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织物的拉伸回弹RT越大,织物的起拱回复性越好。随毛/涤混纺织物中的羊毛比例增加,织物的起拱恢复性能有所改善,W70/P30时的抗洪性最好。毛/涤混纺织物中的涤纶比例增加时,织物的折皱性能有所改善,W70/P30时的折皱恢复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把毛织物看成是具有内摩擦约束的弹性条,利用能量分析的方法对毛织物在折皱回复时的回复力与变形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简单的模型及公式将织物在回复过程中的重要性质表征出来,理论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风俊  郑德均 《纺织学报》2007,28(10):38-41
基于纺织材料的弹性回复性能及织物的内摩擦作用,研究织物在较小折皱力作用下的折皱弯曲与回复性能,通过简单的模型及公式表征织物回复过程中的重要性质,分析毛及毛涤织物在折皱回复过程中回复力与折皱弯曲形变的关系。利用KES-FB3压缩仪设计折皱弯曲测试试验,用所得数据计算模型参数,能较好地反映出织物折皱回复规律,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经编纵条衬衫织物折皱回复的各向异性并合理表征其折皱回复性,运用SDL-M003A折皱回复角试验机测量经编纵条衬衫织物在不同取向角下的折皱回复角。为了提高织物的利用率和测量效率,首先对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适当改进;然后分析织物在不同取向角下折皱回复性的变化规律;最后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织物正反面各个取向角下折皱回复角的均值与取向角为0°和90°下折皱回复角均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经编纵条衬衫织物取向角不同,折皱回复性也不同;同一取向角下织物正反面折皱回复性也存在差异;在织物正面,取向角由0°到165°的变化过程中,折皱回复角先增大后减小;可以用正反面取向角0°和90°下折皱回复角的均值表征经编纵条衬衫织物的折皱回复性。  相似文献   

9.
织物折皱回复力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织物产生折皱及回复的过程,指出形成折皱的过程是与时间有关的松弛过程,织物折皱回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折皱回复力和摩擦阻力之间的相对平衡关系.采用自制装置测量织物距折痕不同距离的初始折皱回复力发现,距折痕距离越大初始折皱回复力越小,并且随着折皱过程中外部压力作用时间的增大,初始折皱回复力不断减小,折皱回复角也不断减小,其变化规律符合负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将神经网络理论用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直接预测。根据研究对象特征,通过选取织物原料组成、经纬密度、抗弯长度、织物厚度及重量等重要影响因子作为神经输入元,将折皱回复角值作为输出目标,比较了径向基函数RBF、BP和广义回归GRNN 3种神经网络对织物折皱回复角的预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神经网络方法对织物的折皱性能预测具有较好的满意结果,且在预测织物的整体折皱回复性能时,BP模型与GRNN网络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要比RBF的小。利用输入神经元织物参数进行折皱回复性能的预测更有利于工艺与织物结构设计优化与质量控制,通过对输入神经元试验与优化有望达到满意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织物折皱回复角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标准固体单元和滑块并联组成的模型,在织物摩擦约束力偶与其弯曲曲率成正比的假设下,对织物的弯曲和折皱回复进行了分析,并用纯弯曲实验得到的数据计算出织物的模型参数,从而计算出织物在不同时刻的回复角,平纹织物的理论预期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探讨了毛/涤混纺织物的折皱弹性与织物紧度、纱线混纺比、纱线捻度以及纱线细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纺织材料黏弹性理论,研究织物的折皱回复变化规律。在织物摩擦约束力偶与其弯曲曲率成正比的假设条件下,把织物看成是具有内摩擦约束的固体黏弹性材料,利用标准线性固体和滑块并联组成的模型,对织物的折皱回复行为进行分析,把织物的加压弯曲、释压回复等行为过程用同一模型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回复规律方程。并以毛织物和毛/涤混纺织物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经实际测试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回复规律。  相似文献   

14.
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有测量方法存在的测试过程自动化程度低,测量结果精度不高等弊端,以YG541E型全自动激光织物折皱弹性测试仪、SDL-M003A型折皱回复角试验机和自主研发基于视频序列的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为测试仪器,将折皱回复角变异系数CV值作为评价指标,对比了3种织物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结果表明,基于视频序列的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测量结果准确、稳定,且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可为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测试提供可靠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是评价织物形态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传统折皱回复角测试方法存在检测过程依赖人工操作、难以量化折皱动态演变等问题。为实现对折皱回复全过程的自动化监测,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核相关滤波算法的动态折皱回复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高速摄像机捕捉织物折皱形变回复过程,应用改进的核相关滤波算法检测追踪折皱顶点的运动角度变化。通过引入多特征融合提高检测鲁棒性,利用Canny边缘检测自适应调整目标区域,减小边界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取感兴趣区域骨架,计算折皱顶角度随时间变化信息。结果表明,不同织物折皱角度变化规律与织物组织结构高度相关。最后与标准测试结果建立线性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文章实现了对织物折皱回复全过程的自动化检测与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更为高效准确的折皱回复性能检测新思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7.
最近在国外试验成功了一种毛/涤织物的转移染色,染色用的设备即普通的热辊式转移印花机。转移纸用于先以分散染料染色的纯涤纶毯代替。这个毯子叫转移染色呢(Reservoi-rtuch)。 转移染色的毛/涤织物予先用酸性染料将羊毛部分染好色泽,然后在转移印花机上进行分散染料转移染色涤纶部分。转移时各种织物等的排列为: 热辊/转移染色呢/毛/涤织物。 用这样办法染色的优点有:1.不用水,不排放废水(指染涤纶部分)2.染料消耗仅为热熔法染色的25%3.兼有呢毯整理效果。 转移染色呢据说一般可重复使用100次,然后再染色再使用。 根据《B.P》l432197,《…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准确地评价织物受力变形后折皱回复性能,分析了现阶段实验室折皱回复仪器测试和折皱主观评价法的方法及原理。针对现有织物折皱回复性测量精度低、效率低、准确度低等弊端,结合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阐述了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及折皱回复模型在折皱回复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深入分析了织物折皱回复中物理力学指标回归模型和折皱形变能量耗散模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比分析不同流变模型的差异和适用局限对织物折皱回复性能表征的准确度影响,指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全面的准确地模拟真实的织物折皱变形回复过程,提高折皱回复评价的精度、准确性以及适用性,为进一步研究在热、湿、力等多变外界环境影响因素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探讨影响纯棉机织物折皱动态回复性能的因素。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织物折皱回复角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计算分析了纯棉平纹织物和斜纹织物折皱动态回复指标,包括瞬时回复角、瞬时回复时间、延迟回复角、延迟回复时间以及瞬时回复率等。结果表明:平纹织物较斜纹织物瞬时回复特征更为显著,且瞬时回复率较大;提高平纹织物的经密有利于缩短瞬时回复时间,提高纬密可减少瞬时回复角;同时增加斜纹织物的经密和纬密,可明显缩短延迟回复时间,降低延迟回复角。认为:织物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其经密和纬密来改变织物的折皱动态回复风格。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基于折皱回复角和外观平整度的织物折皱回复性评价方法在织物品种适应性和评价结果稳定性等方面的缺陷,提出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原位力学测试方法。通过解析原位力学测试原理,基于所测的力-位移测试曲线,提取用于表征织物折皱回复性的3个评价指标;并通过与织物折皱回复角变异系数的对比分析,说明原位力学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好于折皱回复角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发现,折皱特征指标和织物折皱回复角在0.01水平下显著相关,表明原位力学测试方法可有效评价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并基于折皱特征指标构建了织物折皱回复角的多元回归模型,可用于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全面、客观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