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GC/MS和GC法对寻甸、吉林舒兰粗蒙旦蜡及硝酸氧化精制蜡中烷烃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到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含量分布。舒兰蒙旦蜡和寻甸蒙旦蜡烷烃的碳数分布主要为C_(23)—C_(35)。舒兰蜡烷烃中,C_(29)的正构烷烃含量最高,而寻甸蜡则C_(31)的含量最高。舒兰粗蜡、氧化蜡,寻甸粗蜡、氧化蜡中正构烷烃占纯蜡的百分含量为:1.89,2.23、1.98,2.60。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 ECP(Elution By Characteristic Point) 技术, 对正构烷烃(C5-C10)在5A分子筛上的吸附等温线,实验温度为168℃-281℃,压力为0-120mmHg。实验无论从方法和测定数据上都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为快速测定吸附等温线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供了一种尼龙化工甲基环戊烷废油中直链烷烃吸附分离的方法。通过对5分子筛在不同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不同的吸附热条件以及不同的固液比例对废油中正构直链烷烃的分离效果的测定,结果显示:在分子筛400℃下活化2h,90℃下,分子筛和废油的比例应控制在4(g):5(mL),吸附时间为2 h的优化条件下,可有效完成废油体系中正构烷烃的分离去除。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大庆柴油(250~440℃)中蜡对其低温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点(或冷滤点)与错的组成和含量有关.提出的经验公式能准确地表达投点(或冷滤点)与代油中蜡含量和正构烷烃平均键长之间的定量关系.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海淀区大气PM10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索氏抽提与层析柱前处理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等方法检测了2004~2005年北京市海淀区采样点大气PM10中的正构烷烃.实验数据表明,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范围在nC11~nC32之间,相对含量较大的范围为nC16~nC29,且随碳数递增,正构烷烃以等间距顺序出峰,秋季和夏季的色谱图基线比较平稳,UCM鼓包峰较小,冬季有不明显的UCM鼓包峰,春季有明显的UCM鼓包峰,23≤Cmax<27,1<CPI<3,(nC21+nC22)/(nC28+nC29)值除冬季以外,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平均值均小于1.表明北京市海淀区2004~2005年大气PM10中均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正构烷烃主要来自高等植物等现代生物和化石燃料(石油、煤等)的不完全燃烧双重来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轻质油注空气开采过程中低温氧化后原油与气体组成的变化,对Q131井轻质油开展了不同温度下的室内低温氧化实验.对氧化前后的原油进行轻烃、饱和烃以及芳香烃的气相色谱分析,并采集尾气进行气体组成分析.结果 表明,低温氧化后,C4~C7轻烃化合物中异构烷烃较正构烷烃、正构烷烃较环烷烃含量逐渐增加,环烷烃的侧链烷基越多、...  相似文献   

7.
OEP值是石油地质研究中的一项地化指标,它反映着奇、偶数碳原子的正构烷烃的相对丰度,称“奇偶优势”,除用于对比外,常被用作鉴定岩石中有机质是否成熟的定量指标。 原油中含有大量的正构烷烃,它同生物和近代沉积有机质中的正构烷烃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特点为:  相似文献   

8.
正构烷烃单体碳及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可用于有机质来源及沉积环境的探讨,对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总结了正构烷烃单体碳及氢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揭示不同沉积环境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及氢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及其指示意义.针对国际上研究相对薄弱的陆相生物标志物,探讨将正构烷烃单体碳及氢同位素技术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相似文献   

9.
在脉冲微反上进行了交联膨润土的正已烷正十六烷和α甲萘的裂解活性测定。具有较弱Lewis酸的交联膨润土对于低碳数的链烷烃的裂解反应几乎无催化作用,而对高碳数的链烷烃都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其裂解反应是按正碳离子机理进行的。影响交联膨润土烷烃裂解活性的主要因素有交联剂种类,交联剂中的添加物,交联产品中交联剂含量以及交联产品的热处理。交联膨润土的α—甲萘裂解反应活性受其表面酸性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空间因素(孔径大小)有关,而且交联产品中交联剂含量和SiO_3~(-2)添加物对其α—甲萘裂解反应活性影响不大。α—甲萘在交联膨润土上进行的可能是歧化反应,且产物萘的选择性很高。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马家沟组浅水碳酸盐沉积体系可分为滩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蒸发台地相等四个相带;本文主要讨论了该地区不同相带的有机质丰度、可溶有机质族组成及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表明,局限台地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高,富含饱和烃和芳烃,正构烷烃轻组分含量相对较高;滩相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富含非烃和沥青质,正构烷烃重组分含量相对较高。这与局限台地相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水动力条件和烃类运移有关。研究表明局限台地相生烃潜力较高,是油气源岩良好的分布区,而滩相为颗粒灰岩,孔隙发育,非烃和沥青质所占比重较大,是良好的储集带。  相似文献   

11.
将炼油厂的催化油浆、重催油浆、催化重焦蜡和加氢尾油进行族组成分离,取其中的饱和烃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油的饱和烃中大部分是正构烷烃;催化油浆、催化重焦蜡和加氢尾油中正构烷烃分布较宽,主要含C16~C34,重催油浆中正构烷烃分布较窄,主要含C17~C30;在实验操作条件下,随着正构烷烃碳原子数增加,以C24为参比的相对校正因子从0 81增至1 30。  相似文献   

12.
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米浪沟湾地层(位于沙漠-黄土过渡带萨拉乌苏河流域)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TOC)、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有机分子化合物正构烷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IS 2阶段(6.0~16.5 m、11~30 ka BP)主要以湖沼相(砂质粉砂)—古土壤(泥质粉砂)—河流相(粉砂质砂)组成;总有机碳在湖沼相和古土壤沉积物中较高,而在河流相沉积物中较低;在23~29 ka BP期间,正构烷烃主要以C27、C29、C31为主,指示了稀疏森林草原特征;在17~19 ka BP期间,沉积物中正构烷烃虽然仍以C27、C29、C31为主,但明显低碳数和中等碳数正构烷烃含量增加,指示了森林草原和较长时间淡水湖泊环境;19~23 ka BP期间为该地区末次盛冰期,干冷状态下风沙活动强烈;全新世中期2.3 ka BP左右至8.0 ka BP左右主要以指示菌藻源的C14~C18为主峰碳,为荒漠草原和分散湖泊或水洼环境;MIS 2阶段主要以西风环流水汽输入为主,全新世期间则由夏季风带来降雨;处于季风边缘的沙漠 黄土过渡带,极端干冷环境下冬季风盛行,风沙活动增强,凉湿气候条件有利于植被的繁盛;较高的温度下,尽管绝对降雨量有所增加,但干燥度增加更明显时,生态环境仍然面临恶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将炼油厂的催化油浆、重催油浆、催化重焦蜡和加氢尾油进行族组成分离,取其中的饱和烃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4种油的饱和烃中大部分是正构烷烃;催化油浆、催化重焦蜡和加氢尾油中正构烷烃分布较宽,主要含C16~C34,重催油浆中正构烷烃分布较窄,主要含C17-C30;在实验操作条件下,随着正构烷烃碳原子数增加,以C24为参比的相对校正因子从0.81增至1.30.  相似文献   

14.
采用柱层析法从柴油添加剂中分出3个馏分,通过GC—MS等手段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柴油添加剂中含有C11、C12系列正构烷烃、异辛醇、2-乙基己基硝酸酯。2-乙基己基硝酸酯主要是在比例最大的洗脱剂组成为正己烷:丙酮=9:1的馏分中。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认识板桥斜坡油气成藏特征,明确其原油成因类型和来源,应用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等地球化学资料,对板桥斜坡不同部位不同层系的12种原油进行了油油和油源对比研究。分析表明,板桥斜坡原油基本为成熟原油,具有三种成因类型:第一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较重,正构烷烃分布完整,伽马蜡烷含量低,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正常成熟的原油,主要分布在板桥低斜坡;第二类原油主要分布在高斜坡,埋藏较浅,发生一定程度生物降解,碳同位素组成相对较轻,正构烷烃不完整,Pr/Ph普遍小于1,伽马蜡烷含量低,成熟度要比第一类原油略低,说明该类原油在沙三段烃源岩供烃成藏之后,由于断层活动,油气向高部位运移,形成次生油气藏;第三类原油碳同位素组成最轻,正构烷烃极不完整,成熟度要也比第一类原油略低,但伽马蜡烷含量高,可能有沙一段烃源岩对其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高原地区湿润气候-淡水湖环境中植物正构烷烃及其氢同位素组成,应用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气相色谱-高温热转变-同位素比值质谱议(GC-TC-IRMS),分析了甘南尕海湖泊和周围地区植物中正构烷烃及其氢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植物中正构烷烃主要由中等和长链组分组成(C21~C37),具有较强的奇偶优势;平均碳链长度(ACL值)与主峰碳数呈正相关趋势,与Qw=(C27+C29)/(C27+C29+C31)呈负相关趋势;植物中正构烷烃平均δD值分布在-246.5‰~-130.3‰之间,并且整体上是木本植物较高,草本植物较低,水生植物介于它们之间;植物种类、叶面积、水源和气候环境都影响了植物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δD值随ACL值增加具有变低的趋势,随着Qw值增加具有变高的趋势;氢同位素分馏效应呈现为草本植物大,木本植物小,水生植物介于它们之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的原理及应用,指出模拟移动床主要用于正构烷烃、二甲苯的分离;阐述了关于此技术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吸附剂—脱附剂的选择和通过对模型的研究以测定吸附分离过程的基础数据,同时还采用一些方法将分离体系由二组分扩充为三组分;介绍了我国对于此技术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气提法测定了四个醇烃体系:甲醇—正己烷,甲醇—正庚烷,乙醇—正己烷,乙醇—正庚烷在25~45℃温度区域内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用1nγ~∞=A B/T(K)关联,线性良好。 本工作使用了新设计的气提平衡釜,在釜内新增加一个导液管,使得因搅拌而循环下行的液体与上行的气泡充分接触,以达到最佳的气提平衡效果。 以γ~∞实验值用三个局部组成模型,Wilson方程,NRTL方程和UNIQU AC方程就互溶的乙醇—烷烃体系进行全浓度范围汽液平衡推算,与文献中实验值相比,发现UNIQU AC方程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热分析方法对杏核活性炭为载体的醋酸锌含量5—35%的催化剂进行了热重测定,同时作了结晶醋酸锌和杏核活性炭的热分析,发现活性炭在500℃以前几乎不失重。结晶醋酸锌第一次失重在68—88℃,相应于脱去结晶水;第二次失重在222—290℃,应相于醋酸锌分解。不同浓度的催化剂的第一次失重的起始分解温度都在250℃以上,第二次失重开始于470℃左右。发现催化剂的第一次失重率y(%)与其醋酸锌含量x(%)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即: y=3.336x 0.2448个点的相关系数R=0.9997。另外还测定了三个未知样品,利用失重率推断了浓度。同时利用ST—03表面孔径仪测定了一些催化剂的比表面。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采用DSC法分别测量了黄瓜、苹果、青提和青提汁液和水的冰点,并与以往一些资料中的以上三种果蔬的冰点进行了简单的对比.由实验结果可知,用DSC法测得的水的冰点为-1.06℃,比其他方法测得的冰点低;黄瓜、苹果、青提、青提汁液的冰点分别为-2.27℃、-3.15℃、-3.59℃、-2.84℃,且青提汁液的冰点要小于其果肉的冰点;DSC法测量的冰点比其它方法测得的冰点略低,但相差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