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呈味5‘—核苷酸对酱油鲜味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我国酱油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我国的酱油生产最早起源于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周礼天官篇》,“醢人掌四豆之实,又酱用有二十瓮”。“膳夫掌王馈,食酱百有二十瓮,”6世纪初北魏贾思“所著”“齐民要求”里,以很大篇幅详细记载了我国民间制酱等方法。到明朝豆酱的生产更为发展,人们在制酱的同时,往往从中取出一部份汁液作为调味品,这种汁液就是具有特殊香气,色红褐,有光泽,味鲜美的酱油。解放前,我国的酱油生产还基本以手工作坊生产为主,成本高,产量小,只能供少数人享用。解放后,国家在酱油传统酿造工…  相似文献   

2.
传统酱油工艺中有:"一曲、二醪、三熬油"。古谚中的"熬油"即指酱油晒制,它是酿造酱油的后熟工序。《后汉书·边让传》:"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古人把酱油置于日光下熬制,以使其"少汁"又"不可熟"。利用日晒熬制增浓,完善酱油品质,提高酱油中的营养成分和可食性。方法巧妙,恰到好处,实在是天造地设奇妙无穷。中国酱油好,好在传统工艺,天然酿造风味独特;食用安全、营养丰富。传统酱油已被现代医学科学的实验证实:酱油具有食品第三功能性,举世瞩目、世人认知。继拙作"谈酱醪的传统酿造"和"酱油提取方法"的文章之后…  相似文献   

3.
曹骏生 《中国调味品》1991,(2):32-32,F003
酱油、酱等传统的调味品,其制品的香气与使用的曲菌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人所共知的事。目前,日本制造酱油曲采用的曲菌主要有米曲霉(以下简称A)和酱油曲霉(以下简称S)两种。这两种曲霉产生的水解酶和酿造特性不同。简言之,即A比S产生的α一淀粉酶含量高,而植物组织分解酶群含量低。这样,表现在制曲时,A曲升温快,容易管理,原料中淀粉消费量高达30%左右。  相似文献   

4.
酱油中红色指数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酱油作为调味品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调味功能,一是调色功能。作为调味功能,已广泛引起调味品行业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而对调色功能却很少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特别是对酱油色调的探讨就更少。在现实生活中,酱油的调色功能早已引起消费者的重视。有的消费者甚至视酱...  相似文献   

5.
酱油,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调味品,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刀耕火种的生活中,逐步发现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曾有记载:古时的人民先是受发霉的大豆启发发明了制酱,后来在使用酱的过程中又发明了制酱油。这种利用天然霉菌自然发酵的方法曾在我国人民生活中沿用了很久,直至二十世纪,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才开始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来生产酱油,所以酱油是一种古老的有特殊风味的发酵调味品。不管是中国,或是酱油消费大国日本,都给酱油下了明确的定义,制定了产品标准,它必须是以大豆、小麦等粮食为主要原料,并经发酵制成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杨义汉 《中国酿造》1991,(6):45-48,44
酱油生产上有句行话:“一曲、二酱、三淋油”。意思是讲生产酱油一定要抓住制好曲、做好酱醅发酵和浸泡淋油三道关。由此可知,制曲工作是酱油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陈宪仪 《中国酿造》2001,(3):23-25,32
2 微生物与古代酿造技术酿造生产主要包括制酱、酱油、豆豉、醋、腐乳等。这些都是东南亚国家民众喜爱的调味品。酿造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约三千多年 )其中酱油、豆豉和食醋起源于我国 ,其后才慢慢传到日本和亚洲其它国家。不少产品均以质量精美闻名世界各国。《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的酿造典籍 ,对酱、酱油、豆豉 ,酸醋等调味品制造方法均有较详细的叙述。2 1 制酱、制豉在制酱方面已懂得掌握好季节利用自然野生霉菌分解豆类蛋白质。《齐民要术》作酱法中记载作酱季节 :十二月正月为上时 ,二月为中时 ,三月为下时。因为制酱先要作…  相似文献   

8.
中日酱油酿造工艺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0酱油酿造源远流长酱油是从豆酱衍生演进而来的。半固体状态的酱醅成熟后 ,酱汁会自然沥出 ,用简易方法提取作为调味品 ,酱汁比酱使用方便 ,用途较广 ,日渐发展产生了酱油。传统的豆酱生产工艺 ,最早记载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八作酱法第七十中。“作酱法”从生产季节 ,原料选择处理 ,发酵方法直至酱醪成熟 ,技术管理等叙述详尽 ,要求科学。历代酱油生产都是在此基础上演进而来的 ,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其中不少经验值得深入研究发掘。如书中说制酱季节“十二月正月为上时 ,二月为中时 ,三月为下时”。历代相沿形成了“春曲、夏酱、秋…  相似文献   

9.
酱菜滋味     
崔岱远 《中国烹饪》2011,(6):112-112
酱和酱油,是做菜或佐餐的调味品,一般来说不能直接当菜吃。不过用酱和酱油腌制成的酱菜,却是可以登上高级宴席的台面的。在著名的满汉全席中就专门有一道酱菜四品,分别是麻辣乳瓜片、酱小椒、甜酱姜芽、酱甘露。而这其中的酱甘露可以算得上是北京酱菜的标志了。  相似文献   

10.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句常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饮食文明.中国传统食文化讲究是“色、香、味”,而酱则三者俱全,成为传统食文化的核心,而“酱油”又是“酱”类中的精华,它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调味品,没有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酱油是中国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中国酱油”的历史文化理解应当是: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按“全料制麴”、“天然踩黄”工艺酿造而成的咸香型调味液。中国酱油酿造工艺经历了汉代以下的制麴法、唐代以来的全料制麴、现代的麴种法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其间,手工劳作的前店后厂式中国传统“酱园”在历史上存在了两千数百年之久,对中国酱和中国酱油文化的历史影响重大。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相继使中国酱油文化实现了日本化、现代化、全球化。20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酱油生产的科学与技术发生了重大改变,取得了巨大发展。今天,中国酱油不仅真正成了中国大众家庭生活的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而且越来越为全世界各种不同类型文化的人群所喜爱接受。  相似文献   

12.
自1978年颁布《酱油、食醋、酱类质量标准》以来,调味品企业都尽力去生产高品质酱油,尤其是酱油有了等级区分之后,一级酱油就是品质高的酱油已成为人们认识的定式,参加优质产品评比的都是一级酱油,八十年代,酱油厂一级品率是作为企业升级的指标,一级  相似文献   

13.
浅谈酱油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酱油是一种富于东方特色的调味品,在我国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工艺改革,酱油的质量不断提高,但消费者仍为一些问题所困扰,如酱油的染菌变质问题、酱油色泽的控制问题,以致于酱油的风味变化及产生混浊沉淀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归纳起来无非就是酱油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翟东升 《上海调味品》1990,(2):30-30,14
随着我国调味品酿造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微生物应用在调味品生产上的不断深入,调味品的生产工艺也有了重大改革,尤其是酱油生产,纯种微生物培养用于制曲及发酵,结束了靠天然接种的老式生产方法,而且将多种微生物纯培养应用于制曲和发酵的工艺,正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成熟。现在所说的“多菌种发酵”,一般是指用多种纯培养菌种进行制曲和后期发酵。表面上虽然体现了工艺中多种微生物参与制曲和发酵的特点,但严格来讲,“多菌种”这一名词尚缺乏严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3 老酱醪与酱醪酵母参于酱醅发酵提高酱油风味试验  试验日期1980年2月。添加老酱醪于酱醅发酵,一般认为也是提高酱油风味的途径。并用酱醪酵母相辅,为提高酱油的风味开展实验。同时,为保持酱油的自然色素,在工艺上作些探索。3 1 配方、试验规模、试号表1 配  方kg试号豆粕米粞麸皮小麦17.53.00.75—27.53.00.75—37.51.50.751.547.5—0.753.0表2 试验方案试号豆粕、麸皮小麦米粞处  理1制曲—制糖液对照糖液落曲2制曲—制糖液糖液培养酱醪酵母,19d后回浇加入3制曲制曲制糖液同  上4制曲制曲—17d放出酱汁,加入老酱醪及酱醪酵母…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食品》2020,(9):153-153
酱油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在中国人眼里,无论是烹炒还是凉拌,加几滴酱油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用得多并不代表真正了解。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酱油产品,又该如何选择呢?一看工艺:优选高盐稀态酱油酱油主要由大豆、小麦、食盐经过制曲、发酵、压榨、杀菌等工序酿制而成,可以用于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增添或改变菜肴的色泽。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酱油与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调味品。酱油问世已有几千年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酱油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和设备不断更新,使酱油产品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我地区酱油生产与全国各地一样,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酱,包括豆酱、面酱和酱油等,系用豆类、面粉,经发酵,加盐,加水制成的一类调味品。古人认为酱经过发酵、曝晒后有解毒功效,可除去食物中的毒素;服药时吃些酱,可减少药物的毒性,故酱不仅是一种调味剂,还是杀饮食、药物之毒的一味“良药”。  相似文献   

19.
《上海调味品》1991,(1):25-26
本法以大豆为主要原料,混和少量面粉制曲,采用老曲制醪,利用日光曝晒进行发酵3~5个月,酱醪成熟后淋出原油,再经日晒陈酿,制得优质酱油。淋出原油后的酱醪可再加入盐水淋取普通酱油。  相似文献   

20.
林祖申 《上海调味品》1996,(4):21-24,20
酿造酱油是我国的传统产品,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以大豆、麦粉为原料经过浸豆、蒸煮利用野生霉菌制曲,经高盐(18°Be盐水)及自然气温,日晒夜露历时一年半载(经过三伏夏天)酿制而成,有三伏晒酱、三伏晒油之称。现在湖南龙牌酱油生产(除了蒸料、制曲稍作改革之外)基本上仍保留着这种传统酿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