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语义学角度分析了科技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指出英语科技词汇的一词多义现象主要出现在准科技词汇和共用科技词汇两大类词汇中,其形成的基本模式为名称转移和意义转移,常用的方法仍为语言学和语义学上一些共同的基本方法,如提喻、换喻和隐喻等。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赵藩编纂云南第一部词总集《滇词丛录》,接续云南词坛,并以其词学观进行选词,在晚清诸词派思想林立的基础上重建了不限以苏、辛、周、姜为典范的审美追求,有独到之见解。赵藩作为新旧转型时期的词人和词学家,在《滇词丛录》中也体现了个人心迹,词选初衷上主张存人存词,存词存史;词心论上推崇皆善众家,不主一格;词史论上崇尚主张词必有史,保存并发扬边疆词学文化,对于云南词史的建构有其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发展的结果,文章从转喻视角出发,分析了流行语“门”族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用转喻的三种方式解读了流行语“门”族词的一词多义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影响转喻发生的三大影响因素,进一步帮助人们认识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和李贽同为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两人具备很多的相似之处,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两人的反传统情绪;二是两人都对假道学、假才子进行了严厉批判;三是两人都具有一定的悲剧情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相较于一多二元的西方文化而言就是一多不分.一多不分的“一”,是“道”,是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的浑然而一,体现在自然及万事万物与人之间相通、互变、不断裂的延续和互系;“多”则指的是互系不分的万物及其呈现出的多样性.“一”与“多”不是截然相对的关系,“道”或“一”不是在“多”之外的独立存在,而是内在于“多”之中,因而是一多不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地万事万物都是谐和共生的,彼此之间是一种互系的关系,一生万物,万物复归于一,是天人合一;不存在西方一多二元对立,由超绝于人的经验之上的作为“一”的造物主决定作为“多”的互相孤立和不联系的个体的单线、单向联系.  相似文献   

6.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从认知角度看,词义延伸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思维模式。在此以英语形容词"heavy"为例,发现在"heavy"的语义扩展中,隐喻思维为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heavy"的多种义项属于隐喻表达,而单纯的转喻表达却没有得到体现。有时很难判断一种语义到底是转喻还是隐喻表达,这主要是两种机制同时作用的结果,出现了连续统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秦观、周邦彦是北宋词坛上两位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婉约派词人。由于主客观双重原因构成了他们相近而又个性鲜明的词风。秦观"托兴尤深",常以感情的传导和意象的渗透去感染读者;而周邦彦"规模较大",长于叙事,靠细节的刻画和形象的鲜明来吸引读者。周、秦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体音美”上了课表,难进课堂“你们一周上几节美术课?”“没上过。”“几节音乐课?”“也没有。”“那你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上过多少次体育课?”“一节都没有……”  相似文献   

9.
多数人都熟悉一套业务上的例行条文,在仿用这些例行条文时,人们只是随着别人依样画葫芦,而从不提出任何异议;总是想象人人都是如此,直到发觉有人并不将他们经常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也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时,才大吃一惊。譬如说,多数美国古生物学家经常使用“变种”一词,他们都知道用这一术语是指什么,而且还认为用得相当明确。要是有人告诉他们:“除你们外,再也没有别人这样使用此一术语,甚至,许多其它学科的学者还曾经因你们这样做法而产生反感”,他们一定会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10.
“一人有限公司”制度是公司法的重要内容。由于“一人有限公司”与传统大陆法系关于公司的社团性、法人性相冲突,因此各国法律都经历了从禁止到许可的过程。我们既要看到其弊端,又要看到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国公司法应允许其存在,同时对其加强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是纯艺术论,旨在把诗词分离,强调词的重要性。而纳兰性德的《填词》则从理论角度提高了词的重要性。二人都是推尊词体的,在这两篇词论中都分别从词的起源,诗与词的关系及创作词的原则三个角度论述了词的重要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二人在相同角度下的具体论述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日语中的"もの"一词非常有意思,作为名词,它有两个相对应的日语汉字,一个为"物",一个为"者",为"物"者常指物,为"者"者常指人;另有一个"もの "不作名词用,可作终助词和接续助词."もの"的用法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作为名词,它还有个实义名词和形式名词之分;另外还有一些惯用型,即固定搭配的用法.本文将从以上几点探究"もの"一词.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主要有四个原因:使用范围的转移、专业词汇和普通词汇之间的相互转化、语官使用过程中的省略和从认知的角度看一词多义。语境对于消除多义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歧义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核心稳定训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文章实验将40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1人,女9人,实验组:男11人,女9人),实验组进行八周的核心稳定训练,并运用横向踩木、纵向踩木对其平衡能力进行测试。经测试发现实验前后实验组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性变化(P<0.01),而对照组平衡能力实验前后各项指标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得出结论:经过八周的核心稳定训练,经测试得出核心稳定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元认知策略为理论依据,研究了"一词多义"词汇掌握量对词汇总量的影响,并针对"一词多义"词汇学习,探讨了哪些元认知策略更有助于英语词汇学习和"一词多义"词汇的学习,从而通过学习方法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位日本现代知名作家,谷崎润一郎曾在上海结识了一批包括郭沫若在内的中国现代文人.此后,他与郭沫若之间的交往陆续持续了近三十年.两人的交往对郭沫若早期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交往呈现出由亲密转为疏远的转变,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两人思想上的距离与情感上的错位.对于向来疏离政治的谷崎润一郎来说,他不愿意将自己带入政治的漩涡中而影响其艺术至上的文学主张.因此,谷崎润一郎与郭沫若交往关系的变迁不仅印证了谷崎润一郎捍卫艺术至上的坚定信念,也充分说明中日现代作家之间往往因其立场与主张不同,而选择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7.
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它兼容了经典范畴和家族相似性范畴观的优点,它所体现的原型效应为多义范畴研究提供了理据。文章以一词多义现象为切入点,揭示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解释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关的分析框架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词二首     
二二,‘.人,.,二,‘,‘,.-二,.,‘,.盆.‘盆.‘ 通,‘,.下..奋艺1,.?.笼盆,--么,‘盆.孟.二二盆,‘盆,‘.二二盆.‘,甲..二l.t.‘.奋1.‘f‘.‘J.‘,.,‘,.盆甘‘盆甘..舀二盆甘..二二,.己盆...二‘.山二盆甘.盆甘..寸‘.二..自.,.....水稠 重上井歌头周山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同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人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放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境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x.‘f..人,..二甲..山二.盛.备.二甘…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义被定义为具有几个不同意义同时又互相联系的词,它们共同属于一个基本意义的转义,引伸、派生或衍生意义。一词多义现象是各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过去人们往往用传统的视角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引起一词多义的内部因素,从而忽视了影响语言外部因素。近年来,一词多义的研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语义学研究领域,而是逐渐扩展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注重一词多义现象研究的重要性。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一词多义现象,目的在于研究认知机制是怎样引发一词多义现象并在多义词的意义扩展中发挥作用的,并从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转喻认知模式着手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 ,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 ,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从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两个必然”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到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到邓小平的“两个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都证明了这一点。坚持理论创新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 ,把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从而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